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0.05 D间隔球镜片验光在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行SMILE的中低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0例120眼, 根据术前插片验光及红绿平衡试验采用球镜片的不同分为0.05 D组和0.25 D组, 分别采用0.05 D和0.25 D间隔球镜片验光, 每组30例60眼。2个组患者年龄、球镜度、柱镜度及最佳矫正视力基线资料匹配,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2个组患者术前验光的单眼红绿平衡情况, 以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单眼红绿平衡、裸眼视力(UCVA)及等效球镜度。结果术前验光0.05 D组红绿平衡率为95.00%(57/60), 高于0.25 D组的35.00%(21/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17.642, P<0.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 0.05 D组红绿平衡率分别为63.33%(38/60)和56.67%(34/60), 高于0.25 D组的23.33%(14/60)和21.67%(13/60), 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青少年单纯性近视配戴欠矫与全矫单焦点框架眼镜后的近视进展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2005年9月至2010年10月配戴单焦点框架眼镜的的单纯性近视青少年患者152例(304眼),≥13岁者常规综合验光,<13岁者以托吡卡胺眼液散瞳验光,次日复光.确定全矫度数后,在全矫基础上减少-0.25~0.50 DS为欠矫度数,试戴欠矫与全矫镜片后,自选欠矫组或全矫组,按国家标准配装眼镜,每隔半年验光观察一次,凡等效球镜度变化≥-0.50 DS者更换镜片.结果 欠矫组67例,全矫组85例.以等效球镜度统计,第1年、第2年、第3年欠矫组近视平均进展分别为-0.47 DS、-0.58 DS和-0.57DS,平均年进展-0.54 DS;全矫组分别为-0.56 DS、-0.43 DS和-0.23 DS,平均年进展-0.41 DS.随时间改变,两组近视度数增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全矫组近视度数增长较欠矫组慢.结论 青少年单纯性近视配戴全矫单焦点框架眼镜近视进展慢,能较好地恢复视觉生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按照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分成多焦组和单焦组。多焦组植入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ReSTOR(Alcon),72例(109眼);单焦组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SA60AT(Alcon)作为对照,88例(130眼)。术后随访6~24mo,观察瞳孔直径,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脱镜率,术后屈光状态、夜间视觉干扰现象等指标。结果:两组间在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近视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近视力多焦组达到或超过J3的患者101眼(92.7%),单焦组12眼(9.2%),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66.44,P=0.00)。两组完全脱镜率分别为98眼(89.9%)和9眼(6.9%)。多焦组完全脱镜的患者术后平均等效球镜为-0.03±0.45D(-1.0~+0.50D),6例7眼(6.4%)视近远时都需戴镜矫正,术后平均等效球镜+1.14D。结论: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能够使患者获得理想的远近视力,大大降低了患者对眼镜的依赖性。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力测量精确性是增加术后脱镜率的重要因素,应该尽量避免术后等效球镜大于+0.50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少年儿童近视患者佩戴单焦点(SVL)镜片、多区正向光学离焦(DIMS)镜片及高度非球面微透(HAL)镜片12个月内等效球镜及眼轴长度变化,探讨三种光学矫正方式对少年儿童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我院收集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儿童近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近视者40例(80只眼),分别为A组SVL镜片、B组DIMS镜片及C组HAL镜片,随访12个月分别记录三组患者戴镜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等效球镜及眼轴长度变化。结果 12个月内三组间等效球镜变化有显著性差异(F=64.475,P﹤0.01),A、B和C三组其等效球镜变化量分别为(-1.07±0.38)D、(-0.45±0.59)D和(-0.30±0.33)D;三组眼轴长度变化为(0.37±0.08)mm、(0.20±0.20)mm和(0.15±0.17)mm;三组间眼轴增长也有显著差异,(F=40.863,P﹤0.01),对于眼轴变化来说,B组及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B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等效球镜变化量来说,B组及C组与A组相比,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一年效果。设计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北医眼视光远程视觉服务中心的近视儿童321例,其中141例(43.9%,141/321)完成一年随访。平均年龄(11.41±2.29)岁。方法 所有儿童配镜前进行视力、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裂隙灯、Lenstar眼生物参数测量及彩色眼底照相视盘旁萎缩弧分析。根据患者及监护人要求分别选择单光眼镜(single vision spectacle lenses, SV)、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OK)、周边离焦眼镜(peripheral defocus spectacel lenses, PD)三种不同的矫正方式。观察三组间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及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的差异。主要指标 配镜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视盘旁萎缩弧的改变。结果 完成一年随访者SV组47例、 OK镜组70例、PD组24例。平均等效球镜度(-2.89±1.34)D,平均眼轴长度(24.92±0.34)mm。最后随访时,3组儿童眼轴长度均增长,其中OK镜组增长(0.13±0.16)mm,明显低于其他两组(F=48.820,P<0.001)。SV组屈光度增长(-0.77±0.79)D,PD组屈光度增长(-0.94±0.47)D(t=1.080,P=0.283)。SV组、PD组、OK镜组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分别为66.7%、38.6%和15.0%(?字2=28.341,P<0.001)。结论 随访一年的结果表明,与单光眼镜、周边离焦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控制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的效果最佳。(眼科,2016,25: 302-306)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配戴青少年控制近视多焦点镜片和单光镜片对控制近视发展程度的价值.方法 将8-14岁在校近视学生分为2组,第1组43例(86只眼)配戴青少年控制近视多焦点镜片,第2组39例(78只眼)配戴单光镜片,两组学生均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快速散瞳验光配镜,1年后再次用同样方法验光配镜,应用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学生1年内近视增长的程度.结果 第1组学生平均1年增长(-0.36±0.28)D,第2组平均1年增长(-0.98±0.15)D,P<0.01.结论 配戴青少年控制近视多焦点镜片能减缓近视发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苏哲  肖林  刘鹏飞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7):1287-1289
目的::探讨小瞳孔电脑验光在儿童屈光不正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学龄儿童217名。一年级组(6~9岁)94人、四年级组(10~12岁)123人。采用电脑验光仪RM-8000筛查儿童屈光度,评估小瞳孔验光在筛查中的准确度。结果:不同年龄组:散瞳前后一年级组球镜及柱镜差异,四年级组球镜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年级组柱镜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类型:散瞳前后近视组球镜、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0.263±0.618,0.216±0.653D,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视组球镜、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0.947±0.946,1.039±0.984D,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柱镜差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瞳孔电脑验光选择≤-1.00D,≥-0.50D分别作为儿童近视,远视诊断界值准确度较好, Youden 指数分别为0.672,0.580。结论:小瞳孔下验光可作为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但若为验光配镜,学龄儿童必须散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在儿童散瞳前后验光效果,了解电脑验光仪是否能在儿童中应用.方法:对我院进行验光的500例1000眼屈光不正儿童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儿首先进行电脑验光,然后使用10g/L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3d后分别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比较两种验光效果.结果:近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70±2.75DS、柱镜度数为1.54± 1.10DC,均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远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35±2.18DS、柱镜度数为-1.50±1.15DC,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散瞳前散光度为1.54±1.10D、散光轴为14.38±11.11度;散瞳后电脑验光散光度为1.45±1.21D、散光轴为12.78±10.31度,显著高于检影验光(P<0.05);两种验光方法所测球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75%(350/500),≤1.00D的占77.4%(387/500),409例柱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81.8%.结论:儿童验光配镜关乎儿童视觉发育,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均有利弊,且电脑验光不能取代检影验光可将其作为快速验光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度雾视配镜法的准确性、实用性.方法 眼视光门诊就诊91例(182只眼)青少年近视患者,男46例,女45例,年龄8~18岁,平均(12.82+0.51)岁,屈光度-0.50D~4.00D,均值(-2.18±0.14)D,裸眼视力(0.41±0.03).电脑验光后先戴比实际度数低1.00~2.00D的镜片,试戴30min后,检查视力.达不到1.0者再适当增加凹透镜度数、调整散光度数及散光轴使视力达到1.0,记录矫正度数.当日对低度雾视验光矫正试镜后患者用美多丽-P散瞳,每5min滴药一次,共6次,最后一次滴药40min后再次电脑验光,并插片矫正使视力达1.0.结果 美多丽-P散瞳前平均屈光度(-2.18±0.14)D,散瞳后平均屈光度(-1.94±0.14)D,二者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t-6.982;P<0.001).美多丽-P散瞳配镜平均度数(-1.69±0.131)D,低度雾视配镜平均度数(-1.694±0.14)D.二者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3;P>0.05).结论 低度雾视配镜法与美多丽-P散瞳后配镜法等效球镜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患者分别用这两种方法配镜等效球镜差异无显著性.青少年近视眼雾视配镜法是科学、准确、实用、方便的验光配镜方法.对于8岁以上疑似近视眼的青少年可以用雾视配镜法代替美多丽-P快速散瞳配镜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低验光片间隔是否可以提升红绿试验实现率,帮助近视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设计 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就诊于北京同仁眼科中心需要近视镜验配的98例近视患者.方法 分别使用0.25 D间隔、0.05 D间隔的球镜验光片,相同的步骤进行验光,如果能够实现红绿平衡,则验光处方球镜度数为等清点的度数;如果不能...  相似文献   

11.
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估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方法 对110例患者(男49人,女61人,年龄8~64岁,平均30.08±15.82岁)共219只眼,按年龄分为四组(A组7~15岁,58眼;B组16~30岁,59眼;C组31~45岁,58眼;D组≥46岁,45眼)进行非调节麻痹状态下的屈光状态检查,分别由三位视光师独立进行主观综合验光、SureSight客观自动验光和Topcon客观自动验光检查,SureSight客观自动验光的检查取8次自动测量的平均值,且每例均连续测量三次。将检查结果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J_0值和J_(45)值进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偏差值的频数分析。结果 三种方法检查所得的球镜度数和等效球镜度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SureSight客观自动验光结果较主观综合验光轻度偏负(球镜度数-0.42±0.55D,等效球镜度数--0.49±0.55D),球镜度数偏差在±0.25D范围内的占总眼数的40.64%,在±0.50D以内的占60.73%。Topcon自动验光仪较主观综合验光编差为球镜度数-0.89±0.44D,等效球镜度数-0.92±0.44D,球镜度数偏差在±0.25D范围内的占总眼数的5.94%。三种方法检查所得的柱镜度数和散光矢量值J_0、J_(45)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eSight自动验光结果相对主观综合验光结果的偏差与年龄呈不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多区正向离焦镜片对不同正相对调节力(PRA)儿童近视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首次验配多区正向离焦镜片儿童114例。根据正相对调节力分为3组:PRA正常组:PRA≤-2.50D,PRA边缘组:-2.50-1.00D。比较3组儿童戴镜1年等效球镜(SER)、眼轴(AL)的变化。结果 1年AL变化:PRA正常组0.17±0.18mm,边缘组0.17±0.17mm,不良组0.19±0.17mm;1年SER变化:PRA正常组-0.24±0.42D,边缘组-0.48±0.57D,不良组-0.49±0.50D。1年AL变化3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789;1年SER变化正常组与边缘组有统计学差异,P=0.045,边缘组与不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正常组和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 佩戴多区正向离焦眼镜对不同正相对调节患者控制眼轴效果没有明显差异。正相对调节较高对近视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晓晓  王铮  郑华 《眼视光学杂志》2012,14(10):622-624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前多种验光模式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拟接受LASIK手术122例(241眼),近视球镜度为-0.75~-13.25 D,平均(-5.57±2.40)D;柱镜度为-0.25~-5.50 D,平均(-0.96±0.66)D.术前分别进行检影验光、电脑验光、主觉验光以及OrbscanⅡ检查;术后1年进行主觉验光,对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检影验光、电脑验光与主觉验光结果的差异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rbscan Ⅱ结果与主觉验光结果的差异性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验光结果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通过检影验光、电脑验光和主觉验光获得的球镜度分别为(-5.20±2.61)D、(-5.64±2.71)D和(-5.57±2.4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8.586,P<0.01);检影验光、电脑验光和主觉验光获得的柱镜度分别为(-0.99±0.66)D、(-1.03±0.73)D和(-0.96±0.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147,P<0.01),OrbscanⅡ获得的柱镜度为(-1.16±1.84)D,与主觉验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0,P<0.01);检影验光、电脑验光和OrbscanⅡ提示的散光轴向与主觉验光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验光模式所得的验光结果均具有密切的线性相关(r均>0.9,P<0.01).结论 应采取多种验光手段对预进行LASIK手术患者的屈光状态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近视眼验光中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 将80例(156只眼)近视患者进行4分医学验光,分析比较验光结果与患者年龄、戴镜史、优势眼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散瞳前、后及复查时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度(AESLD)分别为-(1.92±0.98)D,-(1.60±0.77)D和-(1.71±0.81)D,较散瞳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0).②各年龄段(7~12)岁、(12~16)岁散瞳前AESLD分别是-(1.45±0.57)D,-(2.13±0.79)D,散瞳后为-(1.08±0.56)D,-(1.82.±0.68)D,复查时为-(1.23±0.45)D,-(1.92±0.52)D.每绀散瞳前后(P=0.003,P=0.003)及复查时(P=0.041,P=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既往有配镜史者散瞳前后AESLD分别为-(2.07±0.65)D和-(1.79±0.56)D(P=0.019),无配镜史者为-(1.85±0.72)D和-(1.49±0.61)D(P=0.000).两组散瞳前后AESL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④优势眼多见于右眼.优势眼与近视度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对度数的改变更为敏感.结论 对16岁以下的近视患者必须进行医学验光,在验光配镜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优势眼的精确矫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电脑验光仪与Plusoptix屈光筛查仪筛查小学生近视率的差异,分析两种仪器用于小学生屈光度筛查的一致性。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选取北京市通州区五所小学的3~5年级学生,进行远视力、电脑验光仪、Plusoptix检查,得到两种方法测量的球镜和柱镜。近视筛查标准为裸眼视力小于5.0 (1.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等效球镜<-0.50D。结果 共有3013名学生完成全部检查,男生1562人,女生1451人。电脑验光仪与Plusoptix测得的近视筛查率分别为34.72%和32.33%,两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电脑验光仪的近视筛查率高于Plusoptix (P<0.0001)。在分层及性别比较中,电脑验光仪的近视筛查率也同样高于Plusoptix结果。电脑验光仪测得球镜为0 (-1.00,0.50) D,柱镜为-0.25 (-0.50,-0.25) D,Plusoptix测得球镜为0 (-1.25,0.25)D,柱镜为-0.25 (-0.50,-0.25) D。两种方法测得的屈光度数一致性检测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较高,球镜ICC=0.95,柱镜ICC=0.88,等效球镜ICC...  相似文献   

16.
董芳  焦永红 《眼科》2011,20(5):338-340
目的比较分析1%盐酸环喷托酯与1%阿托品对3~12岁屈光参差儿童散瞳验光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0年10月~2011年2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斜弱视门诊就诊的3~12岁屈光参差儿童40例(80眼)。方法对以上40例患儿按年龄分成3组,即3~6岁组,7~9岁组和10~12岁组。全部患儿均首先用1%盐酸环喷托酯进行散瞳验光,待其瞳孔完全恢复正常(1周后)再行1%阿托品散瞳验光,比较两种方法的验光结果。主要指标屈光值(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结果用1%盐酸环喷托酯散瞳验光结果(球镜:+1.18 D±4.90 D,柱镜:+1.47 D±1.16 D,散光轴向:80.50°±38.62°)与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球镜:+1.20 D±4.91 D,柱镜:+1.47 D±1.15 D,散光轴向:80.06°±38.4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80眼中,球镜值相同或相差≤0.50 D者77眼,符合率为96.25%;柱镜值在69眼中,结果相同或相差≤0.50 D者65眼,符合率为94.20%;散光轴向在69眼中,结果相同或相差≤5°者67眼,符合率为97.10%。三个年龄组间的球镜、柱镜和散光轴向符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盐酸环喷托酯可以替代1%阿托品用于3~12岁屈光参差儿童散瞳验光,其结果可以作为配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差异,探讨青少年屈光不正验光配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方法:选取334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包括212例近视和122例远视),进行扩瞳后电脑验光并试镜,恢复自然瞳孔后再试镜确定配镜处方。回顾性分析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和配镜处方之间的差异。

结果: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之间,总体数据中球镜和轴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中球镜、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中轴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数据和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球镜和轴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球镜均大于配镜处方,且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柱镜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与配镜处方的球镜、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瞳后试镜与配镜处方的柱镜和轴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提示,无论屈光性质,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球镜、柱镜存在较好一致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临床上可以接受,而轴向的一致性则较差。Bland-Altman分析提示,总体数据和远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分别与配镜处方的球镜和轴向的一致性较差,柱镜则存在较好一致性。近视组中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分别与配镜处方的球镜、柱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轴向的一致性则较差。

结论:扩瞳后电脑验光、扩瞳后试镜结果均不能作为配镜处方。扩瞳后电脑验光与扩瞳后试镜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球镜、柱镜存在较好的临床一致性。扩瞳后电脑验光和扩瞳后试镜的轴向不具有一致性,二者与配镜处方的一致性也较差。所以复光试镜时要加强对轴向的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18.
像差仪在主观验光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像差仪检测结果在主观验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5月至2004年11月于本院行近视屈光手术患者129例,252眼。根据患者在睫状肌麻痹前的电脑验光的球镜度数,分成<-6.0D、-6.0~9.0D、>9.0D三组,分别称为一般度数组、高度数组和超高度数组。患者被随机选择先行电脑验光或像差检查,再经综合验光仪(Nidek)行主观验光。对同一眼的球镜量、散光量、轴向在电脑验光、像差测量和综合验光仪检查(均未予睫状肌麻痹)等三种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一般度数组:综合主观验光、电脑验光、像差仪三种方法球镜度数分别为(-3.28±2.52)D、(-3.18±2.93)D、(-2.86±2.89)D;散光度数分别为(-1.24±1.86)D、(-1.99±1.56)D、(-1.35±1.28)D;散光轴向分别为81.68±73.26、70.11±58.99、89.14±78.90,所有参数各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②高度数组:综合主观验光、电脑验光、像差仪三种方法球镜度数分别为(-7.43±1.27)D、(-7.38±1.03)D、(-7.81±1.19)D;散光度数分别为(-1.16±1.02)D、(-1.12±0.75)D、(-1.41±1.64)D;散光轴向分别为86.50±71.24、94.71±65.03、100.62±74.07,所有参数各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③超高度数组:综合主观验光、电脑验光、像差仪三种方法球镜度数分别为(-14.07±4.09)D、(-12.12±3.66)D、(-11.75±3.19)D,各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散光度数分别为(-2.02±1.59)D、(-0.74±0.71)D、(-1.05±0.77)D,各种方法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散光轴向分别为86.27±63.87、77.68±57.85、110.36±70.83,各种方法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有很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在一般近视中,像差仪检查可替代电脑验光作为客观验光的方法,但在超高度近视中偏差则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欠矫正与足矫正是否影响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屈光度的变化和视力的提升。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5-01/2019-12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弱视治疗满3a及以上的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49例98眼。根据患儿配镜处方与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的差别分欠矫正组29例58眼(球镜度数相差≥1.5D)和足矫正组20例40眼(球镜度数相差≤0.25D)。分析两组患儿3a治疗过程中矫正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结果:初诊时两组患儿的年龄、屈光度和矫正视力均无差异(P>0.05)。矫治过程中两组患儿的屈光度均逐渐降低,且欠矫正组患儿屈光度下降幅度高于足矫正组(F时间=500.299,P时间<0.01;F组间=6.949,P组间=0.010)。治疗过程中欠矫正组患儿总的屈光度下降1.215±0.262D,高于足矫正组0.612±0.211D(t=-12.068,P<0.01)。两组患儿的矫正视力都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改善,欠矫正组患儿视力改善优于足矫正组(F时间=1138.526,P时间<0.01;F组间=14.206,P组间<0.01)。结论:远视欠矫正患儿屈光度下降和视力提升优于足矫正,适当的远视欠矫正能更好地促进高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眼球的生长和视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消旋山莨菪碱对儿童近视的防治作用。方法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中心门诊的近视儿童中选择合理期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93名学龄儿童,符合以下条件:①6~14岁;②球镜范围为-0.50~-6.00DS,散光≤1.50DC;③双眼屈光间质清;④排除眼部器质性疾病。受试儿童分为药物干预组(n=50)和对照组(n=43)。①药物干预组儿童滴用0.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每晚睡前使用1次,共1年;②对照组儿童不给予任何药物。药物干预组平均年龄为(9.94±1.97)岁,对照组为(10.64±1.52)岁;药物干预组平均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分别为(-2.14±1.60)D和(24.23±0.80)mm,对照组为(-2.28±0.78)D和(24.59±0.72)mm。两组间年龄、等效球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P=0.46),眼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期为1年,每半年1次,予以主觉验光和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两组儿童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个月、12个月时,药物干预组平均等效球镜分别为(-2.60±1.69)D、(-3.35±1.40)D,对照组分别为(-2.64±0.82)D、(-3.09±0.90)D,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9,P=0.17)。药物干预组平均等效球镜分别增加(-0.47±0.75)D、(-0.42±1.16)D,对照组分别增加(-0.33±0.37)D、(-0.45±0.35)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P=0.79)。6个月、12个月时,药物干预组平均眼轴长度为(24.52±0.80)mm、(24.97±0.76)mm,对照组分别为(24.75±0.72)mm、(24.88±0.74)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P=0.55)。药物干预组平均眼轴长度分别增加(0.30±0.34)mm、(0.25±0.14)mm,对照组分别增加(0.17±0.10)mm、(0.12±0.09)mm,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结论 0.05%消旋山莨菪碱对儿童近视进展和眼轴延长的控制作用不明显;0.05%消旋山莨菪碱在部分儿童中的潜在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