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以总结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02例幼儿急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时间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幼儿急疹中男55例,女47例。发病年龄5~18个月。临床表现:发病时高热99例,中度发热3例。胃肠道症状表现89例。烦躁或哭闹95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减少81例,正常21例。发病24h内首诊时初步诊断35例,24~48h初步诊断58例,出疹后确诊9例。病程中首诊时初步诊断者35例未使用抗生素,其余67例均不同程度使用了抗生素。结论幼儿急疹是儿科临床上一种常见出疹性疾病,临床上如能早发现、早诊断,就能减少抗生素的应用,避免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加深对婴儿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1989—2004的我科收治的3例婴儿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均为男婴,表现为发病较急,贫血,出血,肝脾中等程度增大,外周血象及骨髓异常改变。2例进行了染色体及免疫分型检查。3例中有2例为幼儿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且1例发生了慢粒急淋变,1例为慢性粒一单细胞白血病。结论婴儿慢性髓系白血病罕见,临床特点与成人型显著不同,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幼儿急疹合并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确诊的幼儿急疹病例和热性惊厥病例,对幼儿急疹并热性惊厥的3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其他热性惊厥患儿及幼儿急疹未合并热性惊厥者对比,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幼儿急疹合并热性惊厥患儿占所有热性惊厥的17.1%(31/181),占2岁内热性惊厥的24.4%(31/127),占幼儿急疹患儿的15.7%(31/198);幼儿急疹并热性惊厥患儿出现热性惊厥的平均年龄为(0.85 4±0.38)岁,早于一般的热性惊厥患儿(2.41±1.30)岁,P<0.01;与不伴热性惊厥的幼儿急疹患儿比较,伴热性惊厥者的性别、年龄、最高体温、热程、出疹时间均无显著差别(P>0.05),而热性惊厥家族史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遗传因素是导致幼儿急疹并热性惊厥发作的一个危险因素;幼儿急疹并热性惊厥时一般预后良好,但要警惕发生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性,如癫痫.对于1岁内初次发热并出现热性惊厥的患儿要注意幼儿急疹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31例幼儿急疹患者的症状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儿均有发热3~4 d、热退疹出的临床特征。治疗上给予抗病毒及对症等综合治疗,均治愈。结论幼儿急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一种小儿发疹性疾病,临床以发热3~4 d、热退疹出为特征,经口服抗病毒药物及适当的对症治疗均可治愈,但临床上应注意是否有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一种引起幼儿急疹的病原体。该病在婴幼儿中有多种临床表现,包括不显性感染、发热而无皮疹以及发热后伴有皮疹的典型症状。我门报告2例有皮疹而无发热的一种新的婴儿急疹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6.
幼儿急疹9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儿急疹在临床上颇为常见,但出疹前难以确诊。为此,作者近10a对94例幼儿急疹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1985~1995年住院患儿。排除药物疹、风疹及其他出疹性疾病而确诊为幼儿急疹。94例中男50例(53.19%),女44例(46.sl%)。年龄30d~24m  相似文献   

7.
传染病     
033914麻疹157例临床分析/高希庆…//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一2003,25(2)一95一96 03391511例儿童风疹后头痛的脑电地形图分析/王艳…//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一2003,6(1)一28 033916幼儿急疹36例临床分析/刘雪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一2003,6(4)一320 36例中,4个月一岁24例占66.7%。多为人类疤疹病毒一6型(HHv一6)感染,少数由人类疤疹病毒一7型引起.且_发热较晚,皮疹轻微。在发热期.89.5%患儿愕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这种溃疡对HHV一6引起的幼儿急疹可能具有早期诊断价值。(李军) 033917胸腺肤佐治水痘临床疗效观察/刘怡平…//实用乡村…  相似文献   

8.
人疱疹病毒—6型与幼儿急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有用幼儿急疹患儿急性期的滤过血清接种易感婴儿引起感染的报告,说明幼儿急疹病原体是病毒,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分离出病因病毒。美国学者Salah-uddin 1986年报道,从淋巴系统疾病患者血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即人疱疹病毒6型(HHV-6)。1988年日本学者山西等人报道HHV-6是幼儿急疹病因病毒。根据生物学、免疫学及分子病毒学研究分析证实本病毒完全不同于其他已知的人类疱疹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人类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9.
幼儿急疹与前囱饱满幼儿急疹可引起前因饱满患儿5个月,因发热3天入院,无呕吐,体检精神佳,前囱饱满,颈无抵抗,亦无其他神经系体证,疑为颅内感染查脑脊液,结果正常。次日体温骤降,全身出现斑丘疹,诊断为幼儿急疹。文献报道本病并发前因饱满者占14.9%。患儿...  相似文献   

10.
幼儿急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幼儿急疹 (exanthemasubitum ) ,又称婴儿玫瑰疹 (rose olainfantum) ,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为 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高热 3~ 5天后 ,体温突然下降 ,同时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1 病因本病在 2 0世纪 5 0年代即怀疑为病毒感染引起 ,但一直未分离出致病病毒。 1988年Yamanishi首先自 4名幼儿急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 6型(HHV 6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 ,HHV 6分A、B两个亚型 ,幼儿急疹大部分是由HHV 6B亚型感染引起。国外研究发现 ,87%的 1个…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怀疑感染是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危象)及幼儿急疹的病因。1981年首次报道再障危象与小DNA病毒(Parvovirus)B_(19)感染有关。1983年报道该病毒与幼儿急疹的关系。1984年,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地区发生了再障危象及幼儿急疹的同时暴发流行。作者通过配对分组,进行血清学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小DNA病毒B_(19)和此二种病有关。用ELISA方法检测了26例患有再障危象病人的血清,其中24例急性期或恢复期血清有特异性的抗小DNA病毒B_(19)的IgM抗体,而对照组33人血清抗B_(19)-IgM均阴性。病例中13个血清中有B_(19)DNA。  相似文献   

12.
Reiter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eiter综合征的病因 ,发病机制及相关的治疗。 方法  结合近十年文献 ,对近 5年我院收治的Reiter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 ,生化指标及相关治疗进行分析。 结果   4例Reiter综合征患儿外周血象均高 ,以分叶为主 ,血沉增快 ,3例CRP阳性。经一般抗炎治疗均在 2周内缓解。 结论  Reiter综合征的发病与感染有关 ,治疗主要是抗炎 ,多能自愈 ,预后良好 ,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良性颅内压增高患儿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月~10岁,以3~6月最多见,病因有幼儿急疹14例,上感高热、服用PPA各4例,阿托品滴眼、低钙血症、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各1例,病因不明5例。临床表现均有前囱隆  相似文献   

14.
Reiter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Reiter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关的治疗。方法 结合近十年文献,对近5年我院收治的Reiter综合征患儿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相关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4例Reiter综合征患儿外周血象停均高,以分叶为主,血沉增快,3例CRP阳性。经一般抗炎治疗均在2周内缓解。结论 Reiter综合征的发病与感染有关,治疗主要是抗炎,多能自愈,预后良好,但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王璐  俞蕙  吴霞 《临床儿科杂志》2020,38(4):294-297
目的分析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的临床和基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的SD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SD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特征及治疗。结果患儿,男,14月龄。以反复肝功能异常为首发临床表现,伴生长发育落后、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无典型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四肢长骨X线表现骨龄落后伴骨质密度异常,腹部CT无胰腺脂肪化。基因测序结果提示患儿SBDS基因c.258+2TC纯合变异。结论 SDS典型表现为胰腺脂肪化和外分泌不足,血象异常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骨骼异常。对疑似患儿及时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小儿伤寒不如成人伤寒典型,往往缺乏长期高热伴相对缓脉、无欲貌、胸腹部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降低等临床表现。由于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广谱抗生素的早期广泛使用及预防接种的普及等原因,轻型及不典型伤寒逐渐增加,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科自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共收治以扁桃体渗出为表现的小儿伤寒2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幼儿急疹是婴儿常见病,病毒病因一直未被证实。1986年Salahuddin等分离出一种新的人疱疹病毒——人亲B淋巴细胞病毒-6(HBLV)随后,人们认为它就是人疱疹病毒(HHV-6)。本文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方法研究了HHV-6和幼儿急疹的关系。方法病毒分离与培养:发热期采血,肝素抗凝Ficou-Paque液梯度离心,提取单核细胞,以RPMI-1640培养基(含RPMI-1640、10%胎牛血清、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和PHA 5 um/ml)培养,置于CO_2孵箱、37℃培养。每周更换培养液并镜检。第9天收集细胞用冷丙酮固定,用急性期和恢复期病人血清作抗补体免疫荧光染色。HHV-6在脐带血细  相似文献   

18.
<正>气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危重症,发病急、进展快,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增加,早产儿气胸发病亦相应增多。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各器官尤其是肺发育尚未成熟,因此,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在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可能不同。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气胸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达到早期诊断和干预的目的,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引起幼儿急疹(猝发疹;exanthem subitum)可能发生中枢神经系并发症,提示在此病程中,病毒很可能侵入中枢神经系而引起脑炎或脑病。该文报道1例幼儿急疹在发病前期即出现脑炎,重点研究了此病病毒学和组织病理学的表现。病例九个月女婴,因高热和全身阵挛性惊厥人院。入院前一天下午体温突然升到39.2℃,清晨出现全身阵挛性惊厥,每次持续1分钟,四小时内共约10次。早晨呕吐几次同时伴有嗜睡和木僵。患儿营养佳,前囱正常。此患儿系足月正常娩出。入院复查体温38.6℃,CT和EEG均未见异常,脑脊液(CSF)检查蛋白和糖正常,CSF内也未见(淋巴)细胞增多(pleocy-tosis)。外周血内WBC 25×10~9/L,淋巴细胞19%,血液  相似文献   

20.
1993年 3月~ 2 0 0 0年 5月我们发现 1岁以内 2 4 8例幼儿急疹患儿并良性颅内高压 32例 ,其中 2 6例发生在发热期(此时皮疹尚未出现 ) ,6例出现在退热期 ,均有前囟明显隆起、紧张 ,呕吐、纳差 ,哭闹、烦躁不安 ;17例高热惊厥 ,但无昏迷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而淋巴细胞偏低 ,脑脊液压力轻至中度升高 ,脑脊液生化和细胞数检查正常 ,查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HV 6 )均为阴性。脑电图检查除 2例轻度异常外余均正常 ,随访 3个月 ,未见神经系统后遗症。提示本病预后良好 ,一般不用抗生素治疗 ,仅加强护理、对症处理或应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即可。幼儿急疹并良性颅内高压32例$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570311@汪咏梅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570311@陈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