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血糖增高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血糖增高的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进行动机性访谈,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空腹胰岛素、血糖、血脂、血清脂联素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质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对血糖增高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 (IR)的情况。方法  4 1例单纯脑梗死患者 (组 1) ,2 1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 (组 2 )、19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 (组 3)及 2 6例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空腹血糖 (FBG)、空腹胰岛素 (FINS)、C肽、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载脂蛋白 (Apo)A1及ApoB。 结果  3组患者的SBP、DBP、FBG、FINS、TG、Apo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则明显下降(P <0 .0 5或P <0 .0 1)。组 1、组 2的C肽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 2、组 3的TC及LDL C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HDL C、ApoA1仅在组 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 <0 .0 5 )。组 2与组 1比较 ,SBP、DBP、FINS及C肽有所升高 ,但仅SBP、DBP有统计学意义。组 3与组 1比较 ,TG、TC、LDL C差异显著。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 ;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时 ,IR、代谢紊乱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吸烟对血清胰岛素 (INS)、瘦素 (LP)水平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 78例汉族男性按吸烟 (A组 )、曾经吸烟 (B组 )和不吸烟 (C组 )分为 3组 ,每组各 2 6例。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 (BMI)、腰臀围比值 (WHR)、平均动脉压 (MBP)、体力活动强度等方面具可比性。测定其空腹血清胰岛素 (FINS)、LP、空腹血糖(FPG)、血脂 (Tch、TG、LDL -C、HDL -C)浓度等指标。并以FPG与FINS乘积倒数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来评估胰岛素抵抗(IR )的程度。结果①A组和B组的FPG、FINS、LP水平显著高于C组 ;而ISI则显著低于C组 ;②B组的FINS、LP水平显著低于A组 (P<0 .0 5 ) ;③A组和B组的Tch、TG、LDL -C显著高于C组 (均P <0 .0 5 ) ;B组和C组的HDL -C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④FPG、FINS、LP、Tch、TG、LDL -C值与吸烟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 <0 .0 1~ 0 .0 0 1) ,ISI与吸烟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P <0 .0 0 5 )。结论长期吸烟可引起FINS、LP敏感性下降 ,导致胰岛素抵抗 (IR )及瘦素抵抗 (LR ) ,并引起脂质代谢紊乱 ,戒烟后有利于INS、LP敏感性恢复 ,从而减轻IR和LR。并部分改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防管理体系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患者糖脂代谢及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预防管理体系,干预40周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重指数(BMI)、血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FPG、2 h PG、Hb A1c、BMI、FINS、TC、TG、LDC-C、HOMA-IR、TNF-α及IL-6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1,P0.05),SFRP5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5);干预组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预防管理体系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控制体重,并可影响IL-6、TNF-α、SFRP5等脂肪因子从而改善IR。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及对血脂、纤溶活性异常的影响。方法:将80例存在IR的2型DM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及葛根素组(40例)。两组常规基础治疗相同;葛根素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50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糖、血脂、胰岛素、纤溶指标。同时选择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DM患者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FINS)浓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升高。FINS和ISI与血脂、纤溶指标存在高度线性相关。2葛根素组治疗后FINS、TC、TG、LDL C、PAI1均明显下降(P均<0.01),HDL C、ISI均明显增高(P均<0.01);FINS与TC、TG、IDL C、PAI1呈显著正相关,而与HDL C呈显著负相关;ISI与TC、TG、LDL C、PAl1呈显著负相关,与HDL 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葛根素能够改善2型DM患者的IR及与IR密切相关的血脂、纤溶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设计动态脂餐饮食耐量试验,观察高血压患者有关血脂、血糖、胰岛素(INS)、INS敏感指数(ISI)等变化规律。方法测定67名健康人、54例高血压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A1、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INS及ISI。生化指标测定均采用常规方法,血清INS测定采用微粒子捕捉酶免疫分析(MEIA)方法。结果67名健康人脂餐饮食后6 h生化指标和服糖后2 h血糖、INS检测结果与空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54例高血压患者空腹TG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空腹HDL-C降低,空腹血糖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血压组脂餐饮食后6 h TG升高,服糖后2 h血糖明显增高,ISI明显降低,与空腹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他指标与空腹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血压组处于高血脂状态时间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延长,并且伴有高INS血症、INS抵抗及ISI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并糖尿病(DM)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58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DM分为单纯脑梗死组35例和脑梗死并DM组23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敏感性。结果 3组BMI、C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脑梗死组、脑梗死并DM组FBG、SBP、DBP、TC、TG、ApoB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脑梗死并DM组FBG、DBP、TC、TG、LDL-C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并DM组与正常对照组LDL-C、HDL-C及ApoA1、FI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正常对照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为100%,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并DM组的胰岛素相对敏感性分别为71%和50%。结论正常老年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IR,合并DM时IR及代谢紊乱更为严重,应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中老年人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马来酸罗格列酮对餐后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中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脂肪餐负荷试验,以餐后4 h血清TG水平(TG 4 h)>2 mmol/L确定为餐后高TG血症患者39例,随机分为非诺贝特组12例(口服微粒化非诺贝特200 mg,每晚1次顿服,共8周),罗格列酮组27例(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4 mg,每天1次晨服,共8周),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脂肪餐负荷试验,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以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作为胰岛素敏感性判断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时段两组内脂肪餐负荷试验前后比较,TG4h水平较同组餐前空腹TG水平比较升高(P<0.05),而脂肪餐后HDL-C水平较同组餐前空腹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TC、LDL-C均未见明显变化;非诺贝特组治疗8周后,空腹TG、TG4h均呈明显下降(P<0.05),HDL-C、餐后4h HDL-C呈明显升高(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8周后,空腹TG、TG4h、ISI绝对值均呈明显下降(P<0.05),HDL-C、餐后4hHDL-C呈明显升高(P<0.05)。结论短期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不仅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餐后高TG血症患者的餐后TG水平,升高HDL-C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对 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将 194例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 6 3例 ,无脑卒中组 131例 ,两组患者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胰岛素 (INS)及胰岛素敏感性 (ISI)等差异性比较。结果 两组间ISI、HbA1c、总胆固醇 (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体重指数 (BMI)、空腹胰岛素 (FINS)、空腹血糖 (FBG) /FINS和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间糖耐量试验各时相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脑卒中组各时相INS均较无脑卒中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 P <0 .0 1) ,尚可见两组INS峰值后移。结论  2型糖尿病除了糖脂代谢紊乱外 ,胰岛素抵抗和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铁代谢状态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非糖尿病者、33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5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取晨静脉血检测血清铁蛋白(SF)、空腹血糖(FS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同时检测餐后2h血糖(2h-SG)。结果:2型糖尿病组SF水平高于IGT组,而IGT组高于非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SF与FINS和胰岛素抵抗(HOMA IR)呈正相关,IGT组SF与2h-SG、TC、LDL-C、FINS、HOMA IR呈正相关,2型糖尿病组SF与腰围、臀围、腰臀围比、FSG、2h-SG、FINS和HOMA IR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SF水平高于IGT患者和非糖尿病者,铁蛋白代谢异常与2型糖尿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人体脂分布类型与脑梗死、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体重指数 (BMI)、腰围 /臀围比值 (WHR)、血压、血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血糖 (FBG)、胰岛素 (INS)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结果 外周型超重组脑梗死发生及血压、TG、INS高于非超重组 ,HDL C、ISI低于非超重组 ;而中心型超重组脑梗死发生、血压、INS水平高于外周型超重组 ,HDL C ,ISI低于外周型超重组。结论 老年人体脂分布类型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标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血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分析包括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检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LSI)。结果两组比较,高血压组SBP、DBP、FBG、TG、TC、FINS、IS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SBP、DBP、TG、TC与IsI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瘦素与高血压的关系研究国内外不多且结果不一致,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新疆哈萨克族(简称哈族)的血压水平及性别、肥胖、体脂、血脂、和空腹胰岛素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检测68例哈族高血压患者和124例哈族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空腹胰岛素(FINS)和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含量(Fat%)及腰围/臀围(WHR),并分析血清瘦素浓度与不同血压水平以及性别、BMI、Fat%、WHR和血脂、空腹胰岛素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级高血压血清瘦素显著高于2组高血压(P<0.05),2级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1级高血压(P<0.05)。血清瘦素与SBP、DBP均呈直线正相关(P<0.01,P<0.05);女性瘦素显著高于男性(P<0.001),肥胖者瘦素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0.05);血清瘦素与TG呈直线正相关(P<0.05),而与TC、HDL-C、LDL-C及LP(a)无关;高血压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瘦素与FINS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瘦素与新疆哈族血压水平相关,与性别和TG有关,且与BMI、Fat%、TG及FINS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脂分布类型和胰岛素抵抗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影响。方法在2 668名自然人群中调查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比值、血压、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外周型超重组血压、三酰甘油、胰岛素高于非超重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低于非超重组;而中心型超重组血压、胰岛素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于外周型超重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低于外周型超重组;分析显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血脂、血糖及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密切相关。结论体脂分布类型是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血糖、胰岛素及血压和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高血压合并IGT组(B组)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C组)。分别测定血糖及血压、身高和体重等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胰岛素。结果 B组患者的内皮素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 01),但比C组的水平低(P<0. 05);内皮素与年龄、腰围、臀围、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舒张压、收缩压呈正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患者的血浆内皮素与多种因素呈正相关,对其采取干预可能是降低血压、改善糖耐量及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原发性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逆转为正常状态的有益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余芳  朱惠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1):2106-210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BG)波动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长期随访的T2DM患者,根据彩超测定结果将病例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A组,IMT≥0.9mm)和颈动脉IMT正常组(B组,IMT〈0.9mm),测量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h胰岛素(2hiNS)、空腹及餐后2hC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方式记录检测结果,共24周。【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三餐后血糖(PBG)水平、空腹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SDB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IMT(转换后)与年龄、TC、TG、SBP、DBP、FB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午餐后2hPBG、空腹SDBG、餐后SDBG的线性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性别、病程(转换后)、BMI、HbAlc(转换后)、HDL、LDL、FINS、2hFINS、空腹C肽、餐后2hC肽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IMT(转换后)与TC、TG、SBP、FBG、早餐后2hPBG、午餐后2hPBG、晚餐后午餐后2hPBG、空腹sDBG、餐后sDBG的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DBP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以IMT(转换后)为因变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餐后sDBG、TC依次进入方程。【结论】血糖波动,尤其是餐后血糖波动与T2DM患者颈动脉IMT厚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缺血性脑卒中(IS)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85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IS分为T2DM+IS组(44例)和T2DM组(41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及血脂4项指标的差异,并计算HOMA-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合并IS的影响因素,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FBG与其它指标的关系。结果:T2DM组与T2DM+IS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FINS、FBG、Hcy及HOMA-IR的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T2DM+IS组SBP、DBP、LDL-C、HbA1c、FINS、FBG、Hcy及HOMA-IR的水平较T2DM组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NS、FBG、Hcy及HOMA-IR是T2DM患者发生IS的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BG与HbA1c、FINS、Hcy及HOMA-IR均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T2DM患者FBG水平与IS的发生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PPI)、胰岛素抵抗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对2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空腹血糖(FSG)、空腹血胰岛素浓度(INS)及血压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脉压指数(PPI)。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LVH组收缩压(SBP)、PPI、INS、年龄、高血压病程高于非LVH组,舒张压(DBP)、ISI低于非LVH组(均P〈0.05)。高PPI组LVMI、INS高于低PPI组,ISI低于低PPI组(均P〈0.05)。高胰岛素组LVMI高于正常胰岛素组,ISI低于正常胰岛素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示LVMI与PP、PPI、INS、年龄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PPI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最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I、胰岛素抵抗与LVH密切相关,PPI、ISI可作为LVH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