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接PCR法检测血液中伊氏锥虫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伊氏锥虫动基体DNA(KinetoplastDNA,kDNA)的PCR扩增技术,血液直接PCR法检测伊氏锥虫的感染,本文以伊氏锥虫kDNA片段为靶扩增DNA设计引物,确定最适PCR反应条件,建立kDNA片段的PCR扩增技术,应用直接扩增缓冲液(Ampdirect)从感染小鼠的滤纸血标本直接PCR检测伊氏锥虫。结果发现,PCR扩增伊氏锥虫kDNA片段分子量为364bp,能检测的最小DNA量是0·06pg,与布氏锥虫、活动锥虫没有交叉反应。应用直接扩增缓冲液不需进行样本的DNA抽提,直接PCR能检测感染小鼠的早期滤纸血样本,敏感性高于镜检法。本实验建立的直接PCR法检测伊氏锥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快捷,可进一步应用于伊氏锥虫病的早期诊断以及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的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缩写为tim)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扩增出1条683bp的DNA片段.此方法的特异性可高达100%,而其它DNA样本,如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以及人体血细胞等均未出现扩增反应.本法的敏感性也很高,可检测到0.4pg贾第虫包囊的DNA.13株来自不同地理位置和/或宿主的贾第虫DNA样本在PCR中均各产生1条长为683bp的目的片段.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贾第虫的PCR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 lamblia)的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 phosphate isomerase,缩写为tim)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扩增出1条683bp的DNA片段.此方法的特异性可高达100%,而其它DNA样本,如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以及人体血细胞等均未出现扩增反应.本法的敏感性也很高,可检测到0.4pg贾第虫包囊的DNA.13株来自不同地理位置和/或宿主的贾第虫DNA样本在PCR中均各产生1条长为683bp的目的片段.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贾第虫的PCR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4.
用PCR扩增tim基因检测蓝氏贾第鞭毛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对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lamblia)的磷酸丙糖异构酶 (triosephosphateisomerase ,缩写为tim)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 ,结果扩增出 1条 6 83bp的DNA片段。此方法的特异性可高达10 0 % ,而其它DNA样本 ,如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japonicum)、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gondii)、微小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parvum)、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histolytica)、旋毛虫 (Trichinellaspiralis)和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vaginalis) ,以及人体血细胞等均未出现扩增反应。本法的敏感性也很高 ,可检测到0 4pg贾第虫包囊的DNA。 13株来自不同地理位置和 或宿主的贾第虫DNA样本在PCR中均各产生 1条长为 6 83bp的目的片段。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建立的检测贾第虫的PCR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构建日本血吸虫2 6kDa谷胱苷肽转移酶(Sj2 6 )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 Sj2 6 ) ,并探讨其在树突状细胞(DC)中的表达。采用PCR扩增Sj2 6基因片段,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阳性克隆经双酶切、PCR扩增鉴定后,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用脂质体介导DNA转染法将pcDNA3- Sj2 6转染DC ,G4 18加压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并传代培养,用RT PCR检测Sj2 6mRNA的转录水平,用SDS- PAGE、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j2 6蛋白在DC中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Sj2 6基因片段,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pcDNA3 -Sj2 6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Sj2 6的一致性均为99% ;RT PCR结果显示pcDNA3- Sj2 6转染的DC中有Sj2 6基因mRNA的表达,SDS -PAGE和Westernblot、间接免疫荧光法显示pcDNA3- Sj2 6转染的DC中有Sj2 6的表达。结果证实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 Sj2 6成功的转染至DC中并在DC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6.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血清NO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血吸虫重组 BCG- Sj2 6 GST疫苗对小鼠血清 NO浓度的影响。方法第 1次实验用 10 6 和 10 8CFU疫苗分别皮下注射免疫 BAL B/C鼠 ,免疫后 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 ,感染后 6周剖杀小鼠 ,同时设有 PBS对照组 ;第 2次实验用 10 6 CFU疫苗皮下和静脉分别注射免疫鼠 ,于免疫后 0、4、8、10、14和 16周各剖杀 4只 ,分离血清 ,用 NO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 NO浓度。结果发现疫苗免疫 ,尾蚴攻击后血清 NO浓度降低 ;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后 4~ 16周血清 NO浓度升高 ,分别于免疫后 10周或 16周达最高水平。结论血吸虫重组 BCG- Sj2 6 GST疫苗能降低感染鼠血清 NO浓度 ,提高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7.
寄生虫学     
抗恶性疟原虫重组谷氨酸脱氢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恶性疟原虫MESA基因的克隆和测序;海南省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相关基因Pfmdr1多态性分析;间日疟原虫MSPIC端基因亚克隆及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融合表达;NO在IL-12诱导抗伯氏疟原虫感染免疫效应中的作用;IL-12对伯氏疟原虫红内期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儿童先天性病残与弓形虫感染关系的研究;宫内感染弓形虫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观察;弓形虫表面抗原P22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及鉴定;弓形虫和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核酸疫苗的研究Ⅱ.pcDNA3-HBsAg-GRA1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弓形虫GRA7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小鼠过继转移致敏小肠IEL抗弓形虫感染;弓形虫SAG1基因成熟蛋白编码区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丝虫特异IgG4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日本血吸虫FKBP12基因的原核克隆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雌性特异性DNA片段及重复序列的分离与鉴定;左旋咪唑防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的实验研究;核酸疫苗VR1012/Sj31粘膜免疫诱导小鼠抗攻击感染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染色体核型及其G带带型分析;蚯蚓与日本血吸虫间共同抗原的初步研究;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皮肤组织中CD11c分子的动态表达;日本血吸虫副肌球蛋白T细胞表位的预测和鉴定;日本血吸虫Sj14FABP与细胞因子IL-12重组质粒的构建和表达;Mago nashi:一个日本血吸虫性别决定基因的发现与鉴定;CpG ODN对B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日本血吸虫Sj16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和鉴定;日本血吸虫精蠹酸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扩增及序列分析;日本血吸虫天然抗原分子的柱纯析分离纯化与鉴定;铜锈环梭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发现;抗华支睾吸虫代谢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研究;华支睾吸虫病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猪囊尾蚴液、固相多种抗原对囊虫病免疫诊断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卵壳蛋白基因的筛选及EST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日本血吸虫(Sj)成虫cDNA库的核酸杂交筛选,分离出Sj卵壳蛋白相关基因的cDNA克隆,并进一步探讨该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对Sj成虫cDNA库进行膜原位杂交筛进,挑选出阳性克隆,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cDNA插入片段,采用PCR直接序列测定法,对其部分序列进行测定,而后将EST序列输入GENEBANK进行同源性检索和分析。结果 本实验从Sj cDNA库筛选到9个不同的阳性克隆,用通用引物扩增出9十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单一条带,其中两个为已知序列,其余7个为新的EST序列。结论 用寡核苷酸标记探针对Sj库中进行校酸杂交筛选是寻找特定目的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ET32α-Sj26GST—Sj32,分析该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超声粉碎日本血吸虫成虫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获得Sj26GST和Sj32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SOEing)剪接Sj26GST和Sj32,得到Sj26GST—Sj32融合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α(+),构建重组质粒pET32α一Sj26GST—Sj32,转化人大肠埃希菌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和Westem—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基因拼接法扩增出约1991bp的Sj26GST—Sj32融合基因;双酶切和PCR鉴定证实Sj26GST—Sj32融合基因成功插入pET32α(+)中,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约82000Mr的重组蛋白.与预期结果一致,表达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2%: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能被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兔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ET32α一Sj26GST—Sj32,该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一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1)研究消除PCR反应非特异性扩增新技术。(2)研究全血直接PCR能否用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方法(1)将新鲜全血混合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看全血能否抑制基因组DNA非特异性扩增。将新鲜人血清混合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看新鲜人血清能否抑制基因组DNA非特异性扩增。(2)将1μl全血加入PCR反应液,98℃变性后转入PCR循环,使用Taq(Fermentas)扩增G6PD基因外显子3—4,取扩增产物50μl进行DNA双向自动测序,使用ClustalX软件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标准G6PD基因外显子3—4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发现新鲜全血能抑制基因组DNA非特异性扩增,进一步研究发现是新鲜人血清抑制了基因组DNA非特异性扩增。(2)全血直接PCR加上DNA测序找到一例G6PD突变g.13503A〉G。结论(1)新鲜人血清中存在PCR非特异性扩增抑制因子。(2)使用TaqDNA聚合酶(Fermentas)能进行全血直接PCR扩增,加上DNA测序可用于G6PD基因突变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