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与耳鸣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耳鸣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3例耳鸣患者按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异常频率与耳鸣主调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分为:DPOAE对应组(73例)及非对应组(60例),均进行改善内耳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14d,观察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DPOAE对应组的治疗有效率(75.3%)高于非对应组(36.7%)(P〈0.01),DPOAE对应组中的急性耳呜亚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亚急性和慢性耳鸣亚组(P〉0.05)。结论:对于DPOAE异常频率与耳呜的主调存在对应关系的耳鸣患者,尤其是急性耳鸣患者,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DPOAE特点的耳鸣患者,应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耳鸣患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临床特征,了解畸变耳声发射检测在耳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耳鸣患者进行DPOAE测试及纯音听阈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耳鸣伴听力下降患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相关频率幅值下降或未引出,二者有相关性;耳鸣伴听力正常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均出现高频段幅值下降或缺失。结论对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DPOAE可用于发现早期耳蜗病变,对听力损失者可有助于客观预估听力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结果与耳鸣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出现DPOAE异常的耳鸣患者92例,按DPOAE异常频率与耳鸣主调是否匹配及病程长短进行分组,92例患者全部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甲钴胺、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2周后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DPOAE对应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对应组(P<0.01),短病程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长病程组(P<0.01).结论 DPOAE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耳蜗的轻微损伤,对于耳鸣患者的病情评估及疗效预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检测意义. 方法采用ILO96耳动态分析仪对26例(46耳)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DPOAE检测. 结果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中,DPOAE正常率为63.04%(29/46耳),DPOAE异常率为36.96%(17/46耳).在DPOAE异常的17耳中,耳鸣频率与DPOAE反应幅值下降频率范围基本对应的有9耳(52.94%),有8耳(47.06%)不完全对应,但较接近. 结论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DPOAE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耳蜗存在的轻微损伤,对指导临床治疗,防止耳蜗病变进一步发展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听觉系统不同层面探讨水杨酸导致耳鸣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是在无外界相应声源刺激情况下耳内有响声的一种主观感觉,发病率很高。文献报告6%~10%的成人患有慢性耳鸣,其中大约有1%~3%的人因耳鸣而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1〕。因此,耳鸣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顽症之一。水杨酸是目前研究耳鸣机制最常用的工具药物,研究表明,水杨酸的耳毒性机制是多方面的,对听觉系统不同层面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本文就水杨酸对听觉系统不同层面的影响及可能导致耳鸣的机制做一综述。1水杨酸引起的人类耳鸣耳鸣是水杨酸导致的最常见的听觉系统并发症。在人类,过量应用水杨酸类药物2~3 d后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程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结果分析,了解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病程长短将听力正常耳鸣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病程≤3个月),27人,31耳,年龄16-62岁(38.57±11.31),女14人,男13人;第二组(3>病程≤6个月),24人,28耳,年龄18-53岁(36.15±11.45),女13人,男11人;第三组(6>病程≤12个月),28人,35耳,年龄22-51岁(36.68±8.44),女15人,男13人。对三组病人进行进行DPOAE检测,通过比较各组、各频点DPOAE反应幅值结果,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初步评估病程长短与DPOAE反应幅值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受试者在0.50-1.5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41, P=0.226, P=0.898, P=0.138),而在2.00~8.00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 P=0.000, P=0.000, P=0.000, P=0.000)。结论 DPOAE应用于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能够在纯音听阈改变前发现患者早期耳蜗外毛细胞是否存在损伤,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其损伤可能越大,可作为耳蜗早期病变的一种客观的检测方法,让耳鸣患者早重视、早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纯音听力特征,并探讨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测定值与纯音听阈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2010—2011年在我科就诊的以耳鸣为第一主诉但无明显自觉听力障碍患者114例(190耳),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及DPOAE检测。分析DPOAE测定值与纯音听阈值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其发病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自觉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中,听力异常可达76.84%(146/190)。纯音测听表现为:高频下降型46.31%(88/190);低频下降型14.73%(28/190);正常23.15%(44/190);其它类型15.78%(30/190)。其危险因素主要为:噪声接触,疲劳和/或精神压力、其他基础疾病等。所有频率(f0)的DPOAE幅值与各频率纯音听阈间存在负相关,且有明显的频率对应关系。结论自觉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尤其以高频听力下降为多见。DPOAE测定值与其纯音听阈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且DPOAE测试频率与纯音听阈频率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DPOAE检测作为一种客观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觉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急性耳鸣、亚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3组高调耳鸣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反应幅值变化及3组不同发病时长高调耳鸣患者药物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差值结果的分析,了解药物治疗对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影响及分析药物疗效与疾病发病时长的关系。方法 按发病时长将收治的68例(77耳)听力正常高调耳鸣患者分为3组,急性耳鸣组(病程≤3个月)25例(27耳),亚急性耳鸣组(3﹤病程≤12个月)23例(26耳),慢性耳鸣组(病程>12个月)20例(24耳),对3组患者检测其DPOAE反应幅值。通过药物治疗2周后,再次测量3组患者DPOAE反应幅值,初步评估药物治疗对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影响和药物疗效与疾病发病时长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在药物治疗2周后,其在0.5~1 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以及DPOAE反应幅值变化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8 kHz频点,除第3组患者在6、8 kHz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每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DPOAE反应幅值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患者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DPOAE引出率变化,在0.5~1.5 kHz频点无明显差异;在2~8 kHz频点有明显差异,但第3组患者在6、8 kHz频点除外。3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第1组患者有效率100%,第2组患者有效率65.38%,第3组患者有效率29.17%。3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8,P<0.01)。结论 高调耳鸣患者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时长越短,治疗后DPOAE反应幅值提高越大,且治疗后有效率越高,表明病程越短、疗效越佳,让其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治愈率,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用于耳神经外科手术中听觉监测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观察无手术、暴露桥脑小脑角后下压小脑、暴露面听神经复合体后阻断内听动脉血流5min共3种状态下的DPOAE值,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下压小脑、阻断内听动脉血流后均记录到DPOAE发生改变,部分频率未引出,引出频率的DPOAE值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组织学变化相符。结论:DPOAE能有效监控耳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听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扩展高频畸变产物耳声发射(EHF DPOAE)的特点,探讨在常规纯音检测结果正常情况下,EHF DPOAE发现早期隐匿性听力损失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常规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68例(104耳)为实验组,对照组为纯音听阈正常无耳鸣症状的志愿者40例(40耳)。两组均用Neuro-Audio耳声发射仪进行常规频率(1~6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EHF DPOAE(8~12 kHz)测试。结果 对照组常规频率DPOAE的平均检出率为97.2%,EHF DPOAE的检出率为88.7%;实验组常规频率DPOAE的检出率为72.2%,EHF DPOAE的检出率为51.2%。实验组EHF DPOAE引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EHF DPOAE引出率(P<0.001);实验组EHF DPOAE中振幅值明显低于对照组EHF DPOAE的振幅值(P<0.001);实验组EHF DPOAE的平均信噪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EHF DPOAE的平均信噪比值(P<0.001)。结论 在常规纯音听力检测正常的特发性耳鸣患者中,EHF DPOAE的引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刺激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主观性耳鸣患者听觉处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10例主观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和高频组进行rTMS治疗,每组5例,低频组采用1 Hz刺激频率,高频组采用10 Hz刺激频率,每天1次,...  相似文献   

12.
如何从客观和主观二个方面评价耳鸣的特性是临床上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前提,也是迄今为止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听觉神经系统的电活动是神经性耳鸣形成的神经生理基础,从多种角度上讲,耳鸣是高层听觉中枢错误地将听觉通路的异常神经活动解释为“声音”。因此,利用听觉神经电生理测试的方法评价耳鸣也就成为目前临床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畸变产物微音电位(DPCM)是否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ROAE)引发,将豚鼠的DPOAE和DPCM同时叠加,发现在较高强度的声刺激下(f_0=1006 Hz,f_0=2011 Hz,f_0=4033 Hz),DPCM叠加结果与DPOAE各峰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M的2f_1-f_2峰相对值(与f_1峰比值)比DPOAE的2f_1-f_2要小得多.较低声强声刺激时(f_0=1006 Hz<50 dB,f_0=2011 Hz<60 dB,f_0=4033 Hz<60 dB)只有DROAE而无DPCM与之对应,提示DROAE不可能由DPCM诱发.  相似文献   

14.
刺激强度对听力正常青年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刺激强度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及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听力正常青年14人(26耳),男11耳,女15耳,检测DPOAE幅值,f2/f1=1.2,幅值高于本底噪声3dB SPL有效,按刺激强度分三个试验进行:组1L1=65dB SPL,L2=55dB SPL;组2L1=L2=60dB SPL;组3L1=L2=50dB SPL。对所测三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幅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组1幅值最强,组3检出率最低,分别与另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时,选择L1=65dB SPL、L2=55dB SPL作为刺激强度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观察白噪声对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输入输出函数曲线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检测临床患者61例,包括单纯性耳鸣不伴有听力下降患者32例;以低频听力下降为主的耳聋患者27例;蜗后病变2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在评估突发性聋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ELESTA2503型耳声发射检测仪对131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前进行DPOAE测试,并与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1例突发性聋患者中DPOAE检出率为30%,其中47.06%患者完全治愈,38.24%患者症状好转,14.71%患者未愈。而DPOAE未检出组,17.53%患者治愈,56.70%患者好转,25.77%患者未愈。DPOAE可检出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DPOAE未检出的患者(Z=-2.947,P〈0.05)。结论 DPOA E对突发性聋患者早期恢复有一定的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针对耳鸣患者的情绪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耳鸣与情绪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认知条件和影响因素。方法对以耳鸣为主诉的179例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测,并使用耳鸣致残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179例耳鸣患者中,男性90例(50.3%),女性89例(49.7%);年龄13-82岁,平均44.82±15.84岁。耳鸣严重程度及三个维度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耳鸣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各因子除体重外均呈正相关。年龄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睡眠是焦虑和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耳鸣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同时需考虑到年龄和睡眠对情绪和耳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听力正常型耳鸣者DPOAE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听力正常型耳鸣病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听力正常型耳鸣患者及无耳鸣听力正常者进行DPOAE测试 ,并进行对比。结果 DPOAE引出率二组均为 10 0 % ,幅值耳鸣组下降 ,高频段 (3~ 8kHz)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听力正常型耳鸣的发生可能与耳蜗外毛细胞的早期损伤导致超高频听力损失有关 ,DPOAE检测可能成为耳蜗早期改变或耳鸣发生发展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畸变产物微间电位(DPCM)是否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引发,将豚鼠的DPOAE和DPCM同时叠加,发现在较高强度的声刺激下(f0=1006Hz,f0=2011Hz,f0=4033Hz),DPCM叠加结果与DPOAE各峰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M的2f1-f2峰相对值(与f1峰比值)比DPOAE的2f-f2要小得多。较低声强刺激时(f0=1006Hz〈50dB,f0=2011Hz〈60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