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 1 3例 4~ 1 5岁患者采用肾盂造口狭窄段输尿管球囊扩张及肾盂造口内外引流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成功的实施球囊扩张和肾盂造口引流治疗 ,术后肾盂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 ,造影显示梗阻改善 ,通过 3~ 1 2个月追踪观察其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放射介入方法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具有创伤小、操作相应简便安全、体表无切口疤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输尿管良性狭窄和梗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5例良性输尿管狭窄和梗阻患者 ,分别采用经皮肾盂穿刺顺行扩张法和经尿道逆行扩张法 ,并置入双“J”支架管进行内引流治疗。结果 :2 5例共对 2 7侧输尿管进行扩张治疗 ,成功 2 3例(2 5侧 ) ,失败 2例。随访 6~ 5 8个月 ,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 ,感染得到控制 ,肾功能好转、尿流动力学、IVP、B超和放射性肾图检查不再出现梗阻现象。结论 :良性输尿管狭窄和梗阻的介入球囊扩张治疗 ,具有创伤小 ,操作简单 ,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输尿管良、恶性狭窄和梗阻通过经皮肾穿刺经尿道双途径球囊扩张并双“J”支架置入的治疗效果。方法 131例输尿管狭窄或梗阻患者,其中良性125例,恶性6例;采用经皮肾穿刺经尿道双途径球囊扩张并置入双“J”支架联合介入治疗方法,随访6个月至10年。结果 良性输尿管狭窄和梗阻125例,成功123例,失败2例。恶性输尿管狭窄和梗阻6例,均获成功。治愈95例,占72.5%;好转34例,占26.0%;无效2例,占1.5%,总有效率98.5%。结论 经皮肾穿刺经尿道双途径球囊扩张并双“J”支架置入联合介入治疗输尿管狭窄和梗阻,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资料与方法 33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经皮肾造口施行球囊扩张输尿管成形术(1例植入支架),而后结合影像学,尿动力学,肾功能检查以及临床症状等指标评价近、远期疗效。结果 术后近期肾盂压力较前显著下降,造影显示梗阻改善,肾功能指标恢复正常。1—7年随访临床症状消失27例(82%);症状明显改善4例(12%);2例(6%)症状无改善改行手术治疗。结论 介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体表无瘢痕等特点,对儿童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疗效稳定而持久。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或无法置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介入治疗策略。方法 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9月因恶性输尿管梗阻行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患者18例,共22条梗阻输尿管,先采用经皮穿刺肾盂,常规或改良的微导丝贯通技术建立贯通通道,然后利用交换导管导丝技术,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对常规及改良法都无法建立微导丝贯通的患者行经皮肾盂造瘘术。 结果 所有的22条梗阻输尿管均采用介入方法得到了治疗,18例患者22条梗阻输尿管中,常规微导丝贯通术成功18条,4条常规微导丝贯通失败患者,均行改良微导丝贯通术,成功3例,其中2例为膀胱全切术后回肠代膀胱、回肠造瘘患者,均成功放置输尿管支架,1例改良微导丝贯通术通过输尿管重度狭窄段并成功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1例改良微导丝贯通失败患者改行经皮肾盂造瘘术。所有微导丝贯通成功患者术后均未见肉眼血尿;术后第7天所有患者肾盂输尿管扩张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第7天患者肌酐水平(88.89±22.19) μmol/L,较术前(233.44±125.63) μmol/L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29 P<0.001)。结论 对于膀胱镜下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介入术中首先采用经皮穿刺肾盂,利用常规或者改良微导丝贯通技术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若无法行微导丝贯通,则行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术。综合介入方法能够解除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的梗阻症状,明显降低患者的肌酐水平,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输尿管良、恶性狭窄和梗阻的双途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131例良、恶性输尿管狭窄或梗阻患者,采用经皮肾穿刺及经尿道双途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31例,良性狭窄125例,共对149侧输尿管进行扩张治疗,成功123例(149侧),失败2例。6例恶性狭窄或闭塞,共9侧输尿管进行扩张治疗均获成功。随访6个月~10年,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感染得到控制,肾功好转或恢复,不再出现梗阻现象。结论经皮穿肾经尿道双途径联合介入治疗良恶性输尿管狭窄和梗阻,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鼠尾管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中内外引流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及方法。方法对28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留置鼠尾管内外引流,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270例术后45d拔去鼠尾管,术后吻合口畅通,无漏尿、发热、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另10例术后行顺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检查,见连接部狭窄,更换鼠尾管,继续引流支撑45d后,行顺行造影检查,狭窄消失。结论鼠尾管临床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引流可靠、并发症少、拔管容易、费用较低、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DSA下经皮肾造瘘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7例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患者,均行DSA下经皮肾造瘘置管引流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置管一次成功,术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肌酐、尿素氮降至基本正常,无置管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无一例患者死于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结论DSA下经皮肾造瘘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简单易行、副作用小、效果确切,是治疗恶性肿瘤所致输尿管梗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输尿管狭窄和梗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输尿管狭窄、梗阻或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球囊扩张双J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及经皮肾盂造瘘术(PCN)。结合使用腔内内镜技术使得该技术更加完善,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我们对天津第二中心医院自1998年6月至2002年4月19例输尿管狭窄性病变的介入治疗包括介入治疗的插管技术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肾积水的微创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4例肾移植术后肾积水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微创治疗。16例患者在输尿管软镜下行双J管植入,6例患者在B超和X线透视导向下采用同轴穿刺法行肾造瘘+介入治疗,2例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肾同轴穿刺引流术,待一般状况恢复后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术后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并复查肾功能。结果 24例患者行B超及泌尿系水成像(MRU)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肾积水和输尿管梗阻,其中输尿管完全梗阻2例,不完全梗阻22例。行经皮穿刺肾输尿管狭窄段球囊扩张联合内外引流术6例,输尿管软镜下支架管置入术16例,经皮肾造瘘外引流术2例。患者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术前分别为35.3mmol/L和397.7μmol/L,术后1周分别下降至9.7mmol/L和124.6μmol/L。术后B超检查示移植肾积水消失。随访4~12个月,2例外引流患者一般状况好转后行开放手术,其余患者均无肾积水复发。结论微创治疗尤其是输尿管软镜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移植肾积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