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古至今 ,中风属危急重症 ,研究者颇多 ,见仁见智 ,或主外风 ,或主内风 ,论治必言熄风 ,殊不知中风既成多无风。邵念方教授通过对中风理论的分析研究 ,积三十余年临床经验 ,结合当今中风理论研究成果 ,提出“中风无风论”。现就个人体会 ,对此新思想探讨如下。1 中风发病源于风 ,中风既成则无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灵枢·刺节真邪》云 :“虚邪偏客于身半 ,发为偏枯”,即是内虚邪中之“外风论”。《素问·生气通天论》又云 :“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即是“内风论”。仲景又承袭《内经》内虚邪中之“外风…  相似文献   

2.
一、中医对老年脑病病机的认识 老年脑病包括:中风、眩晕、郁证、癫、痫、狂、厥、神昏、震颤麻痹、痴呆、内伤头痛及不寐等。 人到老年,脏器衰老,正气不足。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老年人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的认识较早。在《内经·素问》中有“薄厥”、“偏枯”的论述。《医经溯洄集·中风辨》中明确地指出 :“中风者 ,非外来风邪 ,乃本气病也 ,凡人逾四旬 ,气衰之际 ,或因忧喜忿怒 ,伤其气者 ,多有此疾 ,壮岁之时无有也 ,若肥盛则间有之 ,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认为脑卒中的病因是风、火、痰致血菀于上或瘀血阻滞经络。《刘河间医学六书·风论》说 :“肾水真阴衰虚 ,心火邪热暴盛 ,而僵仆或卒中不语。”“由于将息失宜 ,而心火暴甚”。“多因喜、怒、思、悲、恐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近代随着科技发展 ,诊察手段不断丰富 ,…  相似文献   

4.
老年病从气虚血瘀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气虚血瘀证的成因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年四十 ,而阴气自半也 ,起居衰矣 ;年六十 ,阴痿 ,气大衰 ,九窍不利 ,下虚上实 ,涕泣俱出矣。”这充分说明 ,人在中年以后 ,随着增龄 ,长期受到七情六淫、劳倦、外伤以及各种疾病的影响 ,以致机体的真气开始逐渐虚衰 ,气血失调 ,进而日趋瘀滞 ,正如《灵枢·营卫生会篇》云 :“年老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王清任亦云 :“元气既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 ,气虚运血无力导致血瘀 ,且瘀血内阻 ,新血不生 ,血少不能化气 ,进而加重气…  相似文献   

5.
与表邪不寐有关的病因病机在不少医籍及医家论述中均有记载。如《难经·四十六难》曰:“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兼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文灵相·大惑论*谓:“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歧怕日: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动盛,不得人于明则阴气虚,故不服矣。”又说:“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明也久,故少阿矣。”吃类证治裁·不寐论治,称:“阳气自动而静则寐,附气自静而动则病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张景岳则将不寐概括为“有邪”与“无邪”二类,他说:“寐本…  相似文献   

6.
眩晕病;内伤为主,多系本虚标实,其病变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中以肝为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疾病亦可单独出现。1历代沿革眩晕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如《灵枢大惑论》说:“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人于脑则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念则目眩以转矣”;吸枢》海论篇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口问篇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统上所述《内经)}认为其病在肝在脑,病机属民,属虚,外邪乘虚而入所致。历代医家在…  相似文献   

7.
呕吐一症,临证宜辨其部位、审其证机而立其治法,《伤寒杂病论》(以下简称《论》)对此论述颇详。其论潜蕴呕吐之证虽不离乎胃,但其机亦不尽在胃。以下将《论》中有关呕吐证治的论述归纳为八法,以冀医者临床辨证运用之。 1.汗之以和胃气 呕吐由太阳之邪内逼使胃气失和降所致者,其治必以汗法。因太阳统营卫,胃既为卫之本,又为营之源。营卫虽由太阳所统,但与胃之关系尤切。倘若邪犯太阳,营必为其害,营卫受邪势必影响胃气和降,呈现胃气不降之上逆证。如《论·第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又如《论·第3条》云:“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麻黄汤主之。”汗之若表邪罢,则营卫和而呕自止矣。  相似文献   

8.
1.《金匮·黄疸篇》如何阐述黄疸病的发病机制? 答:《金匮·黄疸篇》以湿热黄疸为例,以“借脉论理”的写作笔法,从脉象的变化阐述其病机。”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浮则为风”,“风”指外邪,可作“热”理解。“缓则为痹”,“缓”为湿之征,“痹”即湿热蕴脾之意。黄疸病的病机是湿热蕴结于脾  相似文献   

9.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10.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病因学中常用的理论为“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它出自《素问·评热病论》 ,是中医解释人体得病的理论依据 ,说明人体致病的因素是“其气必虚”。其中虚 ,历代医家多从正气虚而招致病邪的侵袭 ,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张景岳在《类经》中说“邪必因虚而入” ,现行教材皆宗此说。然则此说并不全面 ,其理解只是致病因素的一个主要方面 ,要完全致病因素 ,应全面认识。邪之所凑的基本条件是在适当的条件下 ,邪气侵袭人体 ,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津液运行 ,阻滞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 ,致使机体全身或局部的阴阳偏盛偏衰 ,失其平衡而表现出病态。1 正…  相似文献   

11.
病态处方,即不合格的处方。鉴于庸医日多,方药杂乱日众,元·王好古乃有《此事难知》之作。而清·陈修园以普及等为名倡《医学实在易》,从而病处方日益泛滥,给患者带来灾难。诚如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曰:“若不问其病之何因及兼病之何因,而徒曰某病以某方治之,其偶中者则投之或愈,再以治他人则不但不愈而反增病,必自疑曰:何以治彼效而治此不效,并前此之何以愈,悟亦不知之,则幸中者少而误治者多,终身治病而终身不悟,历证愈多而愈惑矣。”危害之大,不言而喻。何以致此,约有十二,为校时弊,探讨如下。1不明医理明·张介宾《景岳…  相似文献   

12.
滑膜性病变与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性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 ,近几年来随着对OA的深入认识 ,开始注意到滑膜在OA中的重要地位 ,从滑膜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滑膜组织屏障这个新角度来探讨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本文对近几年的文献作一综述。1 中医对OA的认识中医学认为骨性关节炎属“骨痹” ,“痹证”等的范畴。OA的病因病机为本痿标痹。《内经》最早论述痹病的病因病机及其分类。《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膝者 ,筋之府 ,曲伸不能 ,行则偻附 ,筋将惫矣。”《素问·上古天真论》曰 :“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肾脏衰…  相似文献   

13.
1肾虚气弱是缺血性中风发生的病理基础1.1 中风病以肾虚立论的学术渊源 早在《内经》中就已认识到肾虚与中风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真元亏虚是外风侵袭的内在基础。《素问·脉解篇》指出,“内夺而厥,则为瘖痱,此肾虚也。”《灵枢·刺节真邪》亦说:“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以上两段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风痱”之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阐释《古今录验》续命汤之立方依据,并引出其方药诠解.方法:结合《黄帝内经》及《金匮要略》原文,采用整理综合、比较类比、分析归纳及演绎升华等法对“中风痱”病及《古今录验》续命汤进行深入研究.结果:“中风痱”即仲景所云“内虚外中之中风入藏府”之证,其病机为“因虚邪中,藏气逆乱,升降失序,出入无权”,治之当“补虚损而除外邪,复出入以调升降”.结论:《古今录验》续命汤临证施用,但得方证相应,则必有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5.
中风的辨治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因病机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确立“中风”病名。指出中风的病因是“脉络空虚 ,风邪入中” ,主张采用疏风散邪 ,扶助正气的方法。目前国家标准疾病名称将出血性脑血管病称为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脑血管病称为缺血性中风 ,脑卒中后遗症称为风痱。中风的发生主要责之于内虚 ,复因情志、外邪、饮食、房劳等因素诱发。所谓“内虚” ,主要是指气血亏虚 ,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 ,而病位在脑。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外风 ,又称真中风或真中 ;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风或类中。就临床而言以内风引发者居多。综上…  相似文献   

16.
吐法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理论概述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 ,排出体内病邪的一种疗法。《诗·大雅·丞民》说“柔则茹之 ,刚则吐之”,是关于吐法的最早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其高者 ,因而越之”一直奉为吐法的主要理论根据。汉朝张仲景精于伤寒 ,亦重视吐法 ,在《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篇》说 :“宿食 ,在上脘 ,当吐之 ,宜瓜蒌散。”通观仲景用吐法 ,规范严谨 ,病位局限于“胸中”“心中”“中脘”,宜实而忌虚 ,沿《内经》之理论 ,匡定了吐法治病的定势。南宋许叔微 ,恪守经方 ,尤有发挥。屡用吐法治中风风涎潮于上膈、气闭不通证。在《普济本事方》中…  相似文献   

17.
探本溯源从痰论治中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演变关于“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作了比较明确的描述:“虚邪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灵枢·热病》载:“痱之为病也,身无病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内经》强调“虚邪客于身半”,奠定了后世为“中风”命名的基础。在《内经》中,对以自然界气候变化为致病原因的认识,尤其强调“风邪”致病的首恶地位,“风为百病之长”,且“风邪善行数变”,而“中风”多急骤发病的特点,这是“中风”病名得以提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 ,手术、化疗、放疗是其常规三大治疗手段 ,但手术切除率低 ,中晚期以放化疗为主 ,副反应大 ,生存期短。临床上采用益气养阴攻毒治疗中晚期肺癌 ,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探讨如下 :1 气阴两虚是肺癌发病的基础肺癌属中医肺积或贲息范畴 ,多由正气亏虚 ,癌毒内蕴所致。正如《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所曰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肺主气 ,《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诸气者 ,皆属于肺”。肺受邪侵 ,其气必损 ;肺为娇脏 ,喜润恶燥 ,肺体受病 ,肺阴必伤 ,故肺癌多见气阴两虚之候。脾为肺之母 ,子病及母 ,…  相似文献   

19.
江克明 《开卷有益》2003,(10):36-37
清代名医陆九芝所著的《世补斋医书》中,有“老年治法”一文,并推荐抗老防衰方“延寿丹”,论点精辟,切乎实用。摘录如下。《素问·五常政大论》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盖以阳能发泄,阴能坚凝。阳固可贵,阴亦未可贱也。《上古天真论》云:“年半百而动作皆衰。”《阴阳应象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于此益知:垂暮之年,阴易亏而阳易强。不知何时认作老年多阳虚?。老年之药宜补阳,而老人则自此危矣。昔之言老人治法者,宋·陈无直有《养老奉亲书》,元·邹有《寿亲养老新书》,明·刘宇有《安老怀幼书》,皆不传于…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为河南南阳人,其在撰著《伤寒杂病论》时不自觉地掺入南阳方言,致后学难以理解,有的竟成为千古悬案,争论不休,对学用经方、准确理解经文极为不利。笔者祖居南阳,深习民俗,熟识方言,对《伤寒杂病论》中之南阳方言等进行了整理,意在弄清仲景原意。1 脱气《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11条曰:“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对此“脱气”,注家有认为是阳虚者,有认为属阳气虚衰者等等,五版教材云:“脱气,在这里是指病机,即指阳气虚衰而言。”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