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及其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1例来自成都军区总医院和攀成钢青白江医院各种肿瘤患者纳入此研究。采用直视下或在B超、CT及X光机引导下穿刺腔道支架携带,将^125I籽源植入病变区域,观察疗效。结果全组51例经治疗有效率达94.1%。结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可以作为肿瘤姑息治疗的首选及根治性手术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2.
^125I密封籽源用于肿瘤治疗的动物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内植入法将^125I密封籽源植入荷瘤鼠的肿瘤内,观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血液学毒性。结果:^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杀伤明显,照射48h的杀伤范围为1.6~2.4mm,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象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125I密封籽源组织植入治疗法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实验模型中~(125)I粒籽的剂量分布。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TLD法)和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43报告工作组(AAPM TG-43)推荐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计算法)对~(125)I粒籽的径向剂量进行了研究,并对TLD法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当~(125)I粒籽活度为37 MBq,粒籽的径向距离分别为0.5、1.0、1.5和2 cm时,用TLD法测得的径向剂量率分别为3.47、0.87、0.38、0.21 cGy/h,理论计算法分别为3.874、0.952、0.394、0.216 cGy/h。结论TLD法和理论计算法有较好的一致性,~(125)I粒籽源的径向剂量率随距离增加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125I粒子离体照射模型的建立和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放射性^125I粒子离体照射模型,研究模型中离体细胞照射平面的剂量和剂量分布。方法应用14颗粒子环形排布的照射模型,用临床上常用的6711型^125I粒子。实验前随机抽取20%的粒子校正,应用TLD元件对模型进行测量。先用37MBq的^125I粒子照射6d,测量细胞平面受照剂量并计算初始剂量率;然后用同样活度的^125I粒子照射10d后测量,与用公式计算的照射剂量值进行比较。结果TLD标定:测量读数和照射剂量拟合为线性关系。单颗粒子活度测量值与出厂标定值相差〈±5%。照射6d测量细胞平面累积剂量为1.58Gy,计算初始剂量率为0.273Gy/d;照射10d的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分别为2.43和2.57Gy,两者相差5.76%。根据对模型的测量和计算,可推导出在不同的初始剂量率下受照剂量和照射时间的关系。结论建立的放射性125I粒子离体照射模型简便实用,可用于放射生物学实验研究。受照剂量与照射时间关系的建立,为今后开展放射性125I粒子相对生物效应的研究和对肿瘤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125I粒子捆绑支架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晚期食管癌采用^125I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装有^125I粒子源的硅胶管捆绑在食道支架的表面,根据肿瘤组织的分布情况进行布阵。在透视下将支架置入食管。结果:12例患者共使用50粒^125I粒子源,3个月随访吞咽困难分级均为3级,无血象改变、气管食管瘘发生。结论:^125I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易杀灭肿瘤细胞,控制病变,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125I籽源组织间照射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25I的生物物理学特征适用于组织间放疗.在国外,用125I组织间照射治疗恶性肿瘤已有较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将125I籽源植入作为一种独特的方法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其他肿瘤的治疗方面还处于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引起的直肠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直肠并发症。方法80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其中68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12例行粒子治疗联合外放疗。单纯^125I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140~160Gy,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MPD为90~110Gy。联合组外照射剂量为40~50Gy/4~5周,20Gy/次,5次/周,4野照射,粒子植入后4周进行。根据术中计划,利用Mick枪后退式植入粒子,活度为0.35~0.50mCi,中位植入粒子65颗(平均19~100颗)。术后1个月行盆腔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结果68例单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后直肠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4.4%、2.9%和1.5%,而12例^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联合外放疗直肠副反应Ⅰ级和Ⅱ级发生率分别为10%和10%,没有Ⅲ级以上直肠副反应。直肠反应出现中位时间12月(1~16个月)。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直肠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接受,需要进一步明确直肠剂量与发生副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开发研制一种放射性粒籽源弹夹自动装填设备。方法 根据放射性粒籽源的结构特点,采用振动送料技术实现放射性粒籽源弹夹的自动装填,利用光电检测原理实现对装填的放射性粒籽源精准计数,使用盖革米勒计数器对放射性粒籽源进行辐射值检测。结果 放射性粒籽源的装填效率是目前人工装填的15倍,保护了放射性粒籽源,同时也减少了辐射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结论 实现了放射性粒籽源弹夹的自动化装填,保障医疗安全,实现精准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量并计算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舌下腺恶性肿瘤的放射剂量在口底靶区及靶区周缘黏膜、颌骨、皮肤等组织器官的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利用仿生物人体模型进行实验,分别使用活度为29.6、25.9 MBq/粒的125I放射性粒子31粒,处方剂量(即周缘匹配剂量)120 Gy,模拟对单侧舌下腺恶性肿瘤进行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疗,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测量并计算口底靶区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剂量值,采用辐射自显影胶片绘制剂量分布曲线.结果 靶区中心剂量达到390~500 Gy,靶区边缘剂量达到160~480 Gy,靶区边缘外1 cm剂量达到90~170 Gy.皮肤的接受剂量为25~81 Gy,下颌骨靶区外的接受剂量为7.9~67 Gy.靶区内剂量分布无明显冷区.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口底区舌下腺恶性肿瘤,可以达到有效的靶区内治疗剂量分布.对周围组织的放射剂量在安全限值以下.对下颌骨的放射剂量较小,减少了放射性骨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内植入法将125I密封籽源植入荷瘤鼠的肿瘤内,观察其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以及血液学毒性.结果125I密封籽源对Hela细胞杀伤明显,照射48h的杀伤范围为1.6~2.4mm,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血象和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125I密封籽源组织植入治疗法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各种因素(包括测量的几何位置、不同容器、自屏蔽、容器壁厚等)对^125I密封籽源表观活度测量的影响,建立理想的测量条件。方法将^125I密封籽源直立在1ml尖底放免管中,放入CRC-15R活度计的小托盘中进行测量。结果 不同测量条件对^125I密封籽源表观活度测量有影响。结论 在最佳测量条件下,测量的^125I密封籽源表观活度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2.
CT导引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19例晚期胰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和疗效。方法对19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施行CT引导下经皮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50的浓度。结果治疗后平均2~5d疼痛开始缓解。治疗后1个月CT随访,总有效13例,有效率68.4%;术后3个月CT随访,总有效率为63.2%(12例)。^125I粒子植入1个月后,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50等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植入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在CA19-9检测中,植入前、CR、PR、SD、PD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15.349,P〈0.05)。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临床近期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且能有效降低多项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对临床疗效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插植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17例36个恶性肿瘤病灶,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组织间插植。首先根据影像资料,利用TPS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及分布,然后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植入到肿瘤内,术后2月随访。结果:CR17个(47.2%),PR11个(30.6%),NC4个(11.1%),PD1个(2.8%)。结论: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资料与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4年12月,14例外照射后局部复发的恶性肿瘤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其中原发肿瘤8例,转移瘤6例(11个病灶),病灶的平均直径为3.25cm。依据粒子植入术前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治疗计划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植入^125I粒子数为9.48粒(中位数为28粒)。植入术后立即CT扫描及术后2~6个月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 14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瘤体内粒子分布满意,其中1例植入术后有2粒粒子脱落到体外,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4例疼痛患者粒子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减轻。14例19个病灶粒子植入后完全缓解(CR)5个,部分缓解(PR)9个,无变化(NC)4个,进展(PD)1个,近期总有效率73.7%。结论 对于外照射后复发的恶性肿瘤CT导引下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近期肿瘤局部控制率满意,远期疗效有待大组病例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25I的生物物理学特性适合近距离照射治疗,^125I作为粒子源植入体内,目前在国外广泛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尤其是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相当成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治疗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技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作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植入的^125I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125I粒子活度为0.5~0.8mCi/颗,相隔1.0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等周围要脏器。放射性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60~140Gy。中位植入粒子36颗(18~68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术后1周10例患者给予吉西他滨和5-Fu动脉灌注化疗,3~4个疗程。结果全组肿瘤平均直径为4.9cm。治疗后随访2~28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平均术后2~5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0例,无变化(NC)1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57.5%。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2个月。Ⅱ、Ⅲ、Ⅳ期粒了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7、10.9及7.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88%、62%和70%、41%、0。其中5例合并肝转移患者,则同时行动脉栓塞治疗。3例患者术后随访发现4颗粒了迁移到肝脏内。住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十牛肠炎等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的微创治疗方法,粒了治疗后联合化疗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有望提高疗效,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17.
^192Ir是目前临床常用的组织间后装治疗源。笔者制作了^192Ir种子源,并研究了其用于内照射治疗时不同放射性浓度下的平均放射性计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9例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9个病灶).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模拟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肾上腺肿瘤内.单个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9.6 MBq,粒子相隔1.0 ~ 1.5 cm平面播植.治疗...  相似文献   

19.
李巍  马和平 《人民军医》2012,(6):544-545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传统外放射治疗存在许多弊端。随着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特别是125I放射性粒子(简称125I粒子)内放射治疗的推广应用,其对肿瘤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3]。现将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置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理论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125I植入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抑制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12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移植性实体肿瘤模型.治疗组在肿瘤组织内平均植入4粒表面放射活性为8.14MBq的BT-125-Ⅰ型125I籽源,对照组植入4粒无放射活性的空心籽源.治疗28 d,记录小鼠存活率.处死存活的小鼠,测量残存肿瘤的体积、重量并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对摘除的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籽源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和范围.结果治疗28 d,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75%和50%;平均瘤重分别为(0.347±0.25)g,(5.162±1.75)g(t=6.164,P<0.05);肿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75.9±147.9)mm3,(3974.1±1507.7)mm3(t=5.618,P<0.05),肿瘤体积抑制率为95.6%.常规病理切片结果显示,125I籽源周围0~3 mm范围内肿瘤细胞病理变化由凝固坏死向外逐渐减弱为变性坏死;空心籽源周边区域仅有机械刺激导致的轻微水肿和纤维化.结论125I籽源组织间植入对小鼠实体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