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同种异体周围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镜观察小腿三头肌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CAPCV)及Guadros指数测量,对经放射线和液氮冷冻处理的SD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因素处理组与对照组表现相似,髓鞘及轴突电子密度低而不均匀,外形不光滑有皱折,雪旺氏细胞质及轴突内有较大空泡。而放射线照射加液氮冷冻组则表现为雪旺氏细胞人小空泡较多,Guadros指数CAPCV结果显示,双因素处理组较单因素处理组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对异体鼠坐骨神经移植存活的作用。方法 自供体C57BL/6小鼠脾细胞中提取MHC抗原,注入受体Balb/c小鼠胸腺内,2周后移植供体C57BL/6小鼠坐骨神经。同时另设4组对照组,即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冷冻后异体神经移植组,应用免疫抑制剂异体神经移植组;3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组织学的检测。结果 实验组优于异体神经移植组及冷冻后异体神经移植组;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组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异体神经移植组。结论 胸腺内注射供体MHC抗原可诱导特异性坐骨神经移植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保存异体神经移植后对鼠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其中实验组90只,对照组10只。实验组在-196℃、-80℃、-40℃各保存20min、1周、3周,在显微镜下进行异体神经移植。于术后12周观察光镜和电镜、异体神经中段的轴突计数。结果:在保存20min组中,-40℃可见轴突间水肿明显,髓鞘脱水;-80℃与-40℃变化基本相似;-196℃肿胀稍轻,也有脱髓鞘改变,神经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在保存1周组中可见,-40℃轴突间水肿比20min组同温减轻;-80℃与-40℃病理改变基本相似;-196℃比-40℃和-80℃病理改变更严重。在保存3周组中可见,-40℃轴突间仍有水肿,脱髓鞘改变较轻;-80℃比-40℃更接近正常;-196℃比-40℃和-80℃病理改变轻,主要表现为轴突间只有轻度水肿,轴突密度明显增高,神经纤维接近正常。结论:同种异体神经可再生轴突,即使未作任何冷冻处理亦有极少量再生轴突。异体神经保存温度以-196℃为好,时间以3周为佳。  相似文献   

4.
脱细胞异体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 ,去除髓鞘和雪旺细胞 ,形成无细胞基膜管后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 ,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 ,桥接鼠坐骨神经 2 0mm缺损。将实验分 3组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 (A组 ) ;自体神经移植组 (B组 ) ;异体神经移植组 (C组 )。术后进行肌电图 ,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 ,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 (P <0 0 5) ,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 ,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修复鼠坐骨神经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化学萃取同种异体神经 ,去除髓鞘和雪旺细胞 ,形成无细胞基膜管后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 ,研究神经再生效果。方法 :正常鼠坐骨神经用非变性生物剂处理后得到无细胞的基膜管 ,桥接鼠坐骨神经 2 0mm缺损。实验分 3组 :无细胞基膜管移植组 (A组 )、自体神经移植组 (B组 )和异体神经移植组 (C组 )。术后进行肌电图、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查。结果 :A组再生神经有大量轴突通过移植体 ,术后 2个月电生理检测再生神经的潜伏期及波幅低于B组 (P <0 .0 5 ) ,3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髓鞘厚度在术后 3个月时亦低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轴突直径及数目两组无差异。结论 :这种无细胞基膜管移植体能支持轴突的生长和雪旺细胞的迁移 ,是一种良好的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6.
基因修饰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观察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成肌细胞对损伤脊髓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在T9水平制成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基因细胞组(A组)、成肌细胞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采用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等电生理检测技术,观察轴突是否有再生及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1)A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并神经营养因子防止成年大鼠脊髓轴突损伤后引起神经元萎缩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腰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A组:单纯脊髓损伤组,B组;胚胎脊髓移植组;C组:损伤+移植+NGF组;D组:损伤+移植+CNTF组;E组:损伤+移植+NMT-3组;F组:损伤+移植+BDNMF组。手术后应用行为学和电生理检查观察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应用Nissl染色方法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用优化法处理后的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和自体神经瘤组成的联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A组(自体神经瘤模型组),行同种异体神经与自体神经瘤联合移植;B组(坐骨神经缺损模型组),做自体神经移植.将30只成年Wistar大鼠作为神经供体,取其单侧坐骨神经,制备为脱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在术后的8周、16周进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评价、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 两组模型制备成功后,术后8周时大鼠均出现肢体躲避反应;术后16周时均有大量神经纤维通过移植体,两组再生神经的纤维数量、直径及髓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电生理检测发现A组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慢于B组(P<0.05),术后16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A组和B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种异体神经与自体神经瘤组成的联合体能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恢复神经的传导功能,有效地促进神经的再生,此联合体是一种良好的自体神经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何杨 《宁夏医学杂志》1995,17(5):266-267
为了降低或消除异体神经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选用SD大白鼠20只,体重250g~300g。将双侧坐骨神经切除10mm造成缺损,一侧用经-30℃冷冻和25℃~30℃室温下解冻反复处理5次的同种异体神经10mm移植;另一侧将切除的10mm坐骨神经原位再植,作为自体对照侧。分别于4周和8周,各取10只动物的双侧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异体侧4周时,移植神经段吞噬现象非常活跃;远侧神经段,再生有髓神经数量明显少于自体侧。但到8周时,异体侧,通过移植段到达远侧段神经的有髓纤维明显增加,与自体侧比较差别不明显。异体侧与自体侧有髓神经直径和髓鞘厚度比较只有轻微差别。由此推断,-30℃冷冻和室温下解冻反复处理,可使同种异体神经的抗原性明显降低,同时又能使移植神经的膜管结构保持完整,发挥其较好的机械引导作用和基底膜成分的神经生长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对异体鼠坐骨神经移植存活的作用。方法:自供体C57BL/6小鼠脾细胞中提取MHC抗原,注入受体Balb/c小鼠胸腺内,二周后移植供体C57BL/6小鼠坐骨神经。同时另设四组对照组,即自体神经移植组、异体神经移植组、冷冻后异体神经移植组、应用免疫抑制剂异体神经移植组。三周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组织学检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及迟发性超敏反应的检测。结果:实验组优于异体神经移植组及应用免疫抑制剂异体神经移植组。结论: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可诱导对异体坐骨神经移植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HRP逆行示踪法评价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壳聚糖套管和聚乙醇酸纤维组成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并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大鼠的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24周时,进行大鼠HRP逆行示踪试验。结果: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均出现数量不等的被HRP标记的神经元胞体。结论: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对缺损的神经修复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联合应用NGF和CNT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FT)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用硅胶管桥接120只大鼠左侧坐骨神经长6mm缺损,随机分为4组,分别行NGF+CNTF、CNTF、NGF、生理盐水(NS)靶肌肉注射。术后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电生理检测、病理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NGF和CNTF组SFI恢复率、各项电生理及轴突图像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结论 联合应用NGF和CNTF可明显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分别用自体骨骼肌和坐骨神经修复34只Wistar大鼠的68根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5、30、60天检测腓肠肌、比目鱼肌收缩力、再生轴索通过率及直径,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再生。术后60天,自体神经移植组有良好的功能恢复,自体骨骼肌移植虽有部分功能恢复,但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作者等认为,自体骨骼肌作为移植体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虽可获得一定的神经再生,但能否用于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吡咯喹啉醌对离断周围神经的促再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吡咯喹啉醌(PQQ)对离断周围神经再生效果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入PQQ组与对照组。所有动物均实施手术造模,离断左侧坐骨神经后予以10-0缝线神经外膜间断缝合。PQQ组术后隔日术侧肌肉注射PQQ 0.5 ml(250μg/kg),对照组仅给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定期行坐骨神经功能评估,神经电生理指标测定。于12周时,取材行再生神经形态学观察。结果:PQQ组在坐骨神经功能、神经电生理及形态学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咯喹啉醌可显著促进离断周围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6.
IGF-1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早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早期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坐骨神经切割伤模型,通过硅胶管进行桥接,实验组于再生室内注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3、5、7、9、11 d取材,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轴突再生情况以及雪旺细胞数目、形态和排列方式的变化.结果 ①雪旺细胞:在对照组,术后3 d,断端间隙内仅可见少量雪旺细胞,术后7 d,雪旺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术后11 d,整个间隙内的雪旺细胞排列呈有序的条索状.在实验组,术后3 d,雪旺细胞即明显增多,以后各相同时相点雪旺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②再生轴突:在对照组,术后5 d,轴突开始长出,术后7 d轴突快速增长,至第11天,再生的轴突已长过5 mm的间隙到达神经远端.在实验组,术后3 d轴突即开始长出,9 d就快到达远端.结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能促进轴突延伸和雪旺细胞增殖,明显促进坐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翻转静脉桥接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形成的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制作兔左侧面神经下颊支15 mm缺损模型,分3组不同方法修复:常规静脉桥接加注生理盐水组、翻转静脉加注生理盐水组、翻转静脉加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术后100 d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以评价神经再生情况.结果翻转静脉加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较单纯应用翻转静脉桥接技术或常规静脉桥接加注生理盐水而言,其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得到显著提高、组织学表现更接近正常.结论翻转静脉桥接加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好于单纯使用翻转静脉桥接或常规静脉桥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白鼠3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异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其内填充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失;B组:自体神经移植;C组:微囊化NIH3T3细胞。于术后4、8及12周进行足迹试验,术后12周进行电生理学测试及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8和12周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12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改变及再生神经纤维的成熟程度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A 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 (P<0.05)。结论: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 微胶囊与外周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辅加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对修复缺损的神经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高分子材料导管的降解时间和通透性对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影响.方法:利用四种通透性和降解时间不同的聚酯-聚碳酸酯神经桥接导管,桥接SD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大于10 mm缺损,并与未套管的神经缺损大鼠相对照.术后定期观察大鼠的肢体情况;在4、12、20周时,电生理测定再生神经支配的胫前肌收缩情况,大体及普通光镜水平下,观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再生和神经导管在体内的降解情况.结果:体内导管的降解时间:A型12周,B和C型约4周,D型约20周.A组再生神经纤维组织学优于其他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秩次为53.17、38.83、26.60、49.17、20.23(P<0.005),导管周围炎症程度重于B、C组和对照组,但较D组为轻,平均秩次为45.87、36.27、34.83、51.63、21.4(P=0.001).再生神经支配胫前肌电刺激收缩阳性率依次为A组93.33%、 B组60%、C组20%、D组73.33%,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具有较好通透性和适宜降解时间的高分子材料神经导管,能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