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的价值.方法 4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采用6MV-X射线常规放疗,T型野Dt36Gy/18次后改为斜野照射避脊髓至Dt 56~60 Gy/28~30次,21例采用先常规放疗,T型野Dt 30 Gy/15次后改为调强适形IMRT放疗,总Dt达66~70 Gy/33~35次.结果 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治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后程IMRT组症状改善更理想.放射性肺部症状发生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7%和72%,结果无差异(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9.4%、35.3%、13.2%和50.1%、20.1%、10.3%,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能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局部控制率,且放疗副作用无明显增高,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单纯放疗后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未行手术治疗单纯放疗的胸段食管癌患者338例进行研究,分析食管癌不同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放疗技术等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1)133例食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39.3%。(2)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6.1%、47.7%。胸上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42.5%、20.0%、7.5%和5.0%;胸中段食管癌分别为19.2%、32.7%2、1.2%、9.6%和17.3%;胸下段食管癌分别为17.1%、14.6%2、2.0%、12.2%和34.1%。(3)食管壁CT下形态≤5 mm与〉5 mm脂肪线完整、脂肪线消失、外侵征象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与39.2%、42.2%、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病变长度≤3 cm组、3~5 cm组和〉5 cm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38%和47.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中高分化、低分化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6.9%和76.2%(P〈0.01)。(6)普通放疗、三维适形放疗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1.7%、37.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段食管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发生时间早,涉及部位多。低分化癌尤其明显。胸上段易于发生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既可向上也可向下转移;胸下段以腹部转移多见,各段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均较少见。  相似文献   

3.
刘向阳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00-2101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38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进入术后放疗组(170例)和单纯手术组(168例)。术后放疗组术后3-4周开始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和全纵隔放疗50-60GY分25-30次,5-6周完成;单纯手术组术后不接受放疗。结果:术后放疗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疗组腹腔淋巴结转移总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对于降低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3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6MVX线局部放射治疗 ,常规分割放疗剂量 60~ 70Gy。结果 :85 %以上的肿瘤获得局部控制。 1,2 ,3年生存率分别为47.17% ,16.98% ,9.43%。多数患者死于照射野外的转移。结论 :转移淋巴结≤ 3.0cm者放疗后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期优于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控制有效 ,仅少数患者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212例单纯手术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31.1%(66/212),转移度11.1%(242/2174),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率为3.8%(8/212)。胸上、中、下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8%(5/39)、32.5%(40/123)、42.0%(21/50)。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腹腔淋巴结的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胸中、下段食管癌较胸上段更易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是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特点,各段食管癌均应常规行腹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后程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治疗33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前程采用常规放疗,T型野DT30Gy/15次后,食管病灶改为后程调强适形放疗,至总量56~70Gy,中位剂量62Gy,双锁骨上区预防照射剂量50Gy。结果:全组CR12例(36.3%)、PR20例(60.6%)。1、2年局控率为83.2%、71.6%,1、2年生存率为69.7%、62.4%,中位生存期22个月。结论: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疗效较好,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的意义和效果。方法:分析5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3~20)个月发生纵隔转移患者。转移灶直径〈2cm10例,(2—3)cm30例,〉3cm16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6例。56例均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4.0Gy/次,3次/周,照射总剂量(56-60)Gy。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病灶达CR者27例,病灶达PR者29例,无进展病例。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51.8%、16.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转移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联合DF方案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12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后程加速超分割并DF方案组,前程先给予常规分割2Gy/f,1f/d,5f/w,总Dt=36Gy/18f/3.5w 后程1.5Gy/f,2f/d,10f/w,间隔时间>6h,总Dt=51-60Gy/28f-34f/4.5-5.0w;B组60例,常规分割联合DF方案组,2Gy/f,1f/d,5f/w,总Dt=60-70Gy/30f-35f/6-7w.结果 A组和B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45.6%,33,5%和53.7%,24.9%,15.8%,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程超分割组明显优于常规组;而放射性急性损伤和晚期损伤率,经卡方检验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后程超分割联合DF方案治疗食管癌可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并缩短住院时间而不明显增加放射性损伤,是目前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军  常则灵 《安徽医学》2004,25(2):103-104
目的 观察外照射剂量受限的上段食管癌体外照射辅助腔内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采用体外配合腔内放疗治疗此类患者共 2 2例。外照射DT5 0~ 5 4Gy。除 2例外 ,双锁骨上预防性照射DT45Gy。腔内放疗参考点取放射源中心轴外 1cm处 ,参考点剂量 6~ 7Gy/次 ,总量 6~ 13Gy。 结果 食管X线片基本恢复正常 10例 ( 4 5 .5 %) ;明显好转 12例 ( 5 4.5 %)。随访时间 1.5~ 4年 ,放疗后仅 1例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未发现食管溃疡、穿孔等严重腔内放疗并发症。全组 1、2年生存率分别为 72 .7%( 16/2 2 )、46.7%( 7/15 )。结论 上段食管癌双锁骨上预防性照射可能有一定价值。对外照射剂量受限的患者 ,辅助腔内放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周业琴 《四川医学》2004,25(5):552-553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2 5 5例食管癌病人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 119例接受术后放疗 ,术后放疗一般在 4~ 8周开始 ,照射野包括原发瘤床及纵隔淋巴引流区 ,部分包括胃左淋巴引流区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加照锁骨区 ,照射源采用60 COγ线 ,放疗剂量DT5 0 60Gy。结果 单纯手术组 1,3 ,5年生存率为 88 2 %、69 3 %、45 6% ,术后放疗组 1,3 ,5年生存率为 90 3 %、76 3 %、5 7 5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术后放疗可提高局控率 ,术后放疗组 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组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4年收治食管癌术后纵膈淋巴结转移47例, 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例,年龄38~80岁,中位年龄在604岁。病变位于胸上段5例,胸中段40例,胸下段2例。术后分期Ⅱ期29例,Ⅲ期18例,术后病理诊断47例均为鳞癌。单纯放疗31例,放化疗16例。结果 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58.1%、36%、19.4 %;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肿瘤病变部位、放疗剂量及术后分期对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 )。而患者的性别、肿瘤病变长度、放疗方式及是否化疗对预后无关。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分期及放疗剂量为独立预后影响因子(P<0.05)。结论 术后分期及放疗剂量是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放疗靶区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索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 ,帮助确定术后放疗的靶区。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 2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转移分布情况。结果 共有 2 78个部位发生淋巴结转移 ,其中锁骨上区 1 2 6例 ,上纵隔 1 1 1例 ,中纵隔 36例 ,下纵隔仅 1例 ,其他部位 4例。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以锁骨上区和上纵隔最常见 ,共占 85 2 % ,中纵隔也可发生 ,锁骨上区、上纵隔、中纵隔共占 98 2 % ;而下纵隔则极少见。结论 建议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包括双锁骨上区及上、中纵隔和食管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中段食管癌术后放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7例胸中段食管癌术后放疗的生存率、治疗失败部位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34.4%、21.4%,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T1+T2、T3期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63.6%、42.4%和65.2%、21.7%、8.7%(P=0.046)。N0期和N1期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9%、33.7%、24.1%和50.0%、37.5%、18.8%(P=0.644)。II期和III期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5.6%、25.4%和57.1%、28.6%、14.3%(P=0.457)。术后放疗失败以血行转移为主,其次为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结论对术后分期为T3-4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行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及经左胸腹联合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入路(34例)和经左胸腹联合入路(40例)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胸、腹淋巴结清扫,术后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了解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观察2周,比较2组忠者的淋巴结肿瘤转移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住院时间.结果:经胸与经左胸腹联合行下端食管癌根治术比较,手术时间短[(2.6 4±0.8)h vs(4.7 4±1.1)h,P〈0.05]、出血量少[(418.5 4±112.5)mLvs(693.5.4±124.8)mL,P〈0.05]、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5.9%(2/34)vs 22.5%(9/40),P〈0.05]、手术住院时间缩短[(15.5±4.7)dvs(24.8 4±6.5)d,P〈0.05];2组手术切除淋巴结肿瘤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行下段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损伤小、恢复快,但远期存活率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ⅡB期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加根治术与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的疗效.方法 分析2008年至2009年我科收治的127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60例采用根治术前同步放化疗(放化疗手术组),67例采用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放化疗组).放化疗手术组给予盆腔外照射Dt 46 Gy/23 f,休2~3周后给予全子宫双附件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放化疗组盆腔外照射给予预防区Dt 46 Gy/23 f,宫旁阳性区Dt 64.4G y/28 f,外照射第3~4周开始加192 Ir后装腔内治疗Dt 42 Gy/7 f/7 w.两组放疗同时每周均给予顺铂40 mg/m2静脉滴注.结果 放化疗手术组与放化疗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局控率分别为92.5%与82.1%(P =0.013)、94.5%与89.3%(P =0.082)、96.2%与93.3%(P=0.375).结论 对于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加根治性手术与根治性放疗同步化疗比较,前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18F-FDG SPET/CT扫描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金标准比较,评价18F-FDG SPET/CT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6月首程治疗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40例患者,术前1周内行18F-FDG SPET/CT检查,将18F-FDG SPET/CT诊断食管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全组共清除淋巴结1216枚,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30.4枚(15~55枚),淋巴结转移率67.5%。SPET/CT诊断食管癌总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44.4%、84.6%和57.5%。但进一步分析SPET/CT诊断对颈部、上纵隔、下纵隔及腹部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较低,分别为35.0%、50.0%、32.5%和27.5%。其中转移淋巴结短径〈0.8cm、0.8~1.2cm和〉1.2cm的准确性分别为0.0%、43.8%和84.6%。结论 18F-FDG SPET/CT对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及准确性较低;对转移淋巴结短径〉1.2cm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1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90例,全程加速超分割组,1.5Gy/f,2f/d,10f/w,间隔时间>6h,总Dt=51~60Gy/34f~40f/3.3~4.0w;B组90例,常规分割组,2Gy/f,1f/d,5f/w,总 Dt=60~70Gy/30f~35f/6~7w.结果 A组和B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40.6%,32,1%和51.1%,22.2%,14.4%,统计学处理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程超分割组明显优于常规组;而放射性急性损伤和晚期损伤率,经卡方检验后,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程超分割治疗可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而不明显增加放射性损伤,是目前一种切实可行的新的放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成  祝会斌  方汉林  卢荣鑫 《安徽医学》2013,34(12):1797-1799
目的 分析150例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探讨食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依据.方法 150例食管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清扫各部位淋巴结,并分别标记送病理分析,研究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清扫方式.结果本组136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本组清扫淋巴结累计1 233枚,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8.3枚,517枚淋巴结有转移,转移率为42.6%.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上纵隔,颈部食管旁及锁骨上,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在上纵隔、颈部和腹部均能发现转移,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中下纵隔和上腹腔.肿瘤长度,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化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率相关.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胸中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胸段食管旁,胃小弯侧淋巴结清扫.胸下段食管癌行隆突下淋巴结,下纵隔淋巴结,胃小弯侧,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食管癌病灶长度越长,肿瘤分化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转移灶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6例食管癌术后纵隔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放化组36例给予DF方案化疗,同时给予三维适形放疗1.8~2.0Gy/次,5次/周,照射总剂量60~66Gy,单放组40例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放疗方法同放化组.结果:治疗后1个月复查,放化组CR 26例,PR 10例;单放组 CR 19例,PR 19例,无进展病例.放化组和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88.9%、55.6%、27.8%和82.5%、37.5%、15%.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疗效优于单纯放疗,能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蔡磊  杨迅  刘金石  汪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03-1104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121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 肿瘤长径以及神经侵犯为胸段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于肿瘤长径>3cm、肿瘤浸润至纤维膜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建议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对于有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需进一步治疗,有神经侵犯的患者也需积极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