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小球 《当代医学》2012,(31):133-134
目的改良神经外科患者四肢微小血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20例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由1名护士按照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术独立进行操作;观察组由2名护士配合完成,采取低角度,缓慢进针,穿刺后见回血操作者右手固定针翼不动,左手继续绷紧皮肤,而由另1名护士协助将外套管推入静脉,之后,操作者右手退出针芯方法。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7%(52/60)比71.7%(43/60),P<0.05]。结论改良双人配合方法可提高神经外科患者四肢微小血管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在儿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及护理体会。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过静脉留置针穿刺的410例儿科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方法。结果 400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7.6%,并发症发生率为1.5%。结论采用娴熟的技术按照操作常规对儿科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并辅以对应的护理,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儿科应用的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3.
赵俊昭 《中原医刊》2003,30(20):61-61
目的:进一步提高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总结三年74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归纳出“选、穿、固定、保护”操作四步骤的技巧。结果:对74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共穿刺1174次,一次成功率达82%,多次成功率达15%,穿刺失败3%。结论:正确灵活操作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人配合足背动脉穿刺采血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比较双人配合足背动脉穿刺组(95例)和单人足背动脉穿刺组(75例)血肿发生率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双人足背动脉穿刺组血肿发生率(3/95)低于单人操作组(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双人组(88/95)高于单人组(6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人配合足背动脉穿刺采血优于单人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8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普遍使用单人法操作结肠镜,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开始推广使用单人法操作结肠镜。本人从双人操作法转为单人操作法后对两种操作法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的利弊。对我院2010年6月至9月结肠镜检查患者共792例分为两组,单人操作法组397例双人操作法组395例。方法:分析检查到达回肠末段的时间和成功率。结果:单人操作法组成功到达回肠末段380例时间(9±5)分钟,双人操作法组成功378例,时间(10±6)分钟两者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操作法均是电子结肠镜理想检查方法,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可完全代替双人法并在协调性和随意性优于双人法。  相似文献   

6.
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换的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换的可行性,总结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优点。方法:分析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成功率、插镜至回盲部的时间、进镜至末端回肠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单人操作法的体会。结果:结肠镜单人操作成功率96.3%,大多数用时5~10 min,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可向单人操作法顺利转换,单人操作法具有安全简便、低痛、成功率高、患者反应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期国外开始普遍使用单人法操作结肠镜,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开始推广使用单人法操作结肠镜.本人从双人操作法转为单人操作法后对两种操作法进行分析.目的比较分析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与双人操作法的利弊.资料:对我院2010年6月至9月结-333 肠镜检查患者共792例分为两组,单人操作法组397例,双人操作法组395例.方法 分析检查到达回肠末段的时间和成功率.结果 单人操作法组成功到达回肠末段380例,时间9±5分钟,双人操作法组成功378例,时间10±6分钟,两者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两种操作法均是电子结肠镜理想检查方法,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可完全代替双人法,并在协调性和随意性优于双人法.而且护士有更多时间观察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提高内科病房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成功率及满意度.方法将60例需要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的患者按穿刺入选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取一个穿刺护士和另一人共同操作植入静脉留置针;对照组病人采取一个护士按常规方法单独操作植入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置管方法的效果,同时采用自制的问卷比较两组患者对各自的置管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两人配合送管的一次成功率为93.33%,病人满意度为96.66%,一人操作的一次成功率为66.66%,病人的满意度为73.33%,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入选的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两人配合进行穿刺方法一次成功率高,病人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静脉穿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更高,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我院自2005年5月开始对200例住院患儿选择头皮静脉和大隐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其间对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的相关问题及留置时间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头皮静脉留置效果明显优于大隐静脉。现将两种部位留置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将本院儿科2005年5月至2006年10月住院期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200例分为两组,头皮静脉留置针及大隐静脉留置针各100例。患儿年龄2 d~3岁。1.2方法采用苏州碧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进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11月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新生儿272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B组应用常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A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95.59%)明显优于B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82.3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可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输液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情况,统计分析患儿使用大隐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文中160例经大隐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的有154例,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3%,6例患者经二次穿刺全部成功。在留置期间发生脱管2例,脱管的发生率为1.3%,患儿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瘙痒(局部过敏)的1例,占0.6%,其余患儿无一例出现过静脉炎、导管阻塞、渗漏等不良事件。结论:大隐静脉位于人体下肢,且局部皮肤汗腺不发达,有效避免了患儿因多动和出汗过多出现的脱管和皮肤过敏、发炎事件,同时大隐静脉具有血管粗、弹性好的优点,患儿穿刺的成功率更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作用,值得在儿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本院儿科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共计1 675例进行分析。结果静脉留置成功1 589例,成功率为94.86%,失败86例,占5.14%,其中失败原因主要为:一是护士操作水平,二是患儿血管太细。结论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关键在于穿刺部位及留置针的选择,及与家长的沟通,且静脉留置针能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求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后的补救方法,提高成功率.方法 对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进行原因分析,根据穿刺时有无回血的情况分别进行5m1注射器回抽、推少许生理盐水、或退留置针至皮下重新穿刺等方法.结果 2006年5~12月使用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的170例进行补救,92例成功补救,补救成功率为54%.结论 对小儿留置针一次穿刺失败后采取补救措施是提高穿刺成功的可行的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苏瑜 《大家健康》2016,(4):195-196
目的:通过对比静脉留置针和头皮针在小儿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分析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小儿患者采取头皮针进行输液,实验组小儿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应用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小儿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两组小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儿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0%,总的穿刺成功高达100.0%;对照组小儿患者一次穿刺成功为81.3%,总的穿刺成功率为90.0%;两组小儿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匡大林 《安徽医学》2014,35(1):119-12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用贴膜固定,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可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节约护理操作时间,对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儿科住院部静脉输液120例患儿,其中男59例,女61例,年龄5个月~12岁.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全程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 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患儿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提高了27.4%.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简单、安全、方便,是儿科护理中的重大进步,减少了患儿重复注射的痛苦,改善了护患关系,对提高儿科护理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危重患儿中的操作技巧及护理要点以及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果。方法选用Y形密闭式防针刺伤安全型留置针,采用正确的置管手法,对78例危重患儿在常规无菌技术操作下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观察血管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以及留置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本组78例患儿,颈外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导管留置时间4~7天,静脉输液期间无液体外渗及并发症发生。颈外静脉留置针有穿刺方便、操作简单、易于固定、留置时间长,注入的药液能够快速到达心脏,减少高浓度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所造成的损伤,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宝贵时间。结论正确置管,妥善固定,置管后严密观察局部反应,做好穿刺部位局部护理,正确封管,同时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置管改进技术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18%,对照组为87.2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6.25%。结论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置管穿刺,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安全型与头皮式留置针在脑梗塞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及头皮式留置针:观察比较2组留置针的操作时间及置管成功率.结果头皮式留置针平均操作时间为3.84min,安全型留置针平均操作时间为1.92min,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头皮式留置针1次置管成功率为32.79%;安全型留置针1次置管成功率为98.31%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在脑梗塞患者静脉穿刺中安全型留置针优于头皮式留置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型号静脉留置套管针在疑难静脉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6例疑难静脉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BD安全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腕部掌侧面浅静脉穿刺留置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静脉留置套管针在腕部掌侧面浅静脉穿刺留置输液。对比观察操作者在两组输液时被针刺伤的次数,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所需的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操作时间缩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疑难静脉的手术患者选择BD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