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两性霉素B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确诊为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28例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结果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疗效满意,主要不良反应是低钾血症。结论真菌是引起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院内感染重要病原菌之一,感染常规治疗临床改善不明显时,要重视霉菌检查并及时改用两性霉素B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共51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有效率85.4%,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钾77.1%,肾功能异常10.4%,寒颤发热18.8%,肝功能异常14.6%.结论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肯定、安全,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4,(4):308-310
目的:观察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7例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予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剂量为530 mg/d,用药时间1130 mg/d,用药时间11108 d,中位数为23 d,分析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特点、感染部位、疗效及治疗药物副作用。结果: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70.2%。不良反应包括寒战、高热、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只要合理应用,并积极防治其不良反应,两性霉素B仍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PICC输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进行两性霉素B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56例,随机均分为2组(n=28)。观察组行PICC输注,对照组行四肢浅静脉输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9%和8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以恶心、呕吐、发热、低血压等为主;其中对照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28.6%)明显高于对照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时,通过PICC方式输注两性霉素B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对26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护理.结果 26例患儿中,痊愈21例,显效2例,放弃1例,死亡2例.不良反应为:16例出现呕吐,12例出现拒奶,10例出现发热、寒战,9例出现局部静脉炎,7例出现低钾血症,3例有肾功能损害.结论 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amphotericin B liposome,L-AmB)对外科ICU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nfections,IF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例外科ICU IFI患者使用L-AmB1mg/(kg.d)的剂量,观察治疗期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3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6.9%,不良反应较小。结论小剂量的L-AmB1mg/(kg.d)应用于外科ICU IFI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和比较米卡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肾移植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肾移植患者,入选患者分为两组,米卡芬净组静脉滴注米卡芬净(100 mg,1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1~3 mg/(kg·d)。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 d或者疗程>10 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43例患者接受评估,米卡芬净组24例,总有效率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15例,总有效率84.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9%,米卡芬净组有效率低于两性霉素B组(P<0.05),但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P<0.05)。结论 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米卡芬净的疗效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但耐受性较两性霉素B脂质体好,在抗霉菌药物的选择上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37例,单用常规剂量氟康唑107例、伊曲康唑84例、两性霉素B 46例;氟康唑治疗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39例和两性霉素B26例,伊曲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两性霉素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 39例.结果 237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总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4.85%和72.57%.单用氟康唑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低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组,分别为39.25%、53.57%和56.52%(P<0.05);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6.93%和84.61%.结论 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且疗效相似,优于氟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安全性良好.而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药物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泊芬净组(A组)、伏立康唑组(B组)、伊曲康唑组(C组)、两性霉素B组(D组)、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治疗组(E组),每组各40例。对五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A,B,C,D和E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32/40),90.0%(36/40),87.0%(35/40),96.0%38/40)和96.0%(38/40)。E组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与A组、C组、D组治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芬净联合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较单一用药治疗疗效更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两性霉素B冻干制剂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5例,脑外科术后患者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患者1例,慢性乙型肝炎伴原发性腹膜炎患者1例,重型再障(SAA)患者1例。感染种类:毛霉菌2例,热带白色念珠菌1例。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从0.25 mg/kg.d增至0.5 mg/kg.d。最大剂量不超过3 000 mg。结果5例治愈,1例死亡,1例复发,1例因经济困难放弃。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IFI疗效肯定,毒副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尹子福 《中外医疗》2011,30(34):171-171
总结2例儿科真菌感染病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的护理体会,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用于治疗真菌引起的重度内脏或全身感染,为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此药物副作用大,对血管损伤大,药物疗程时间长,预防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天无效,且具有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危重病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泊芬净组,静脉滴注卡泊芬净,第1天70mg,第2天起1天50mg;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3mg/(kg·d)。两组治疗时间持续至症状消失后5天,或者疗程〉1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卡泊芬净组20例,总有效率45.0%,不良反应发生率30%;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22例,总有效率50.0%,不良反应发生率7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卡泊芬净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结论: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的疗效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当,但两性霉素B脂质体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5例恶性血液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应用AmB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所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可评价的23例患者中,19例有效,4例无效,其中1例死亡。结论: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AmB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尿路真菌感染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6例,予以观察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碳酸氢钠膀胱冲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5.5%,两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的未转阴患者多于观察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是治疗尿路真菌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毕云  董燕 《河北医学》2014,(1):125-128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4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46例、B组47例、C组52例,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氟康唑滴眼液及联合用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A、B、C三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8.3%、76.6%、90.4%,C组较A、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XAC2=9.538,XBC2=10.462),A、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XAB2=2.438,P>0.05)。②C组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前房积脓消失、畏光流泪消失、异物感消失时间明显较A、B组缩短(P<0.05),A、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IFI)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的结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29例,单用常规剂量的氟康唑13例、伊曲康唑8例、两性霉素B 8例;氟康唑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4例,脂质体两性霉素B 4例。结果:29例IFI总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1.38%和62.07%。在各诊断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药氟康唑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低于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治疗组,分别是38.45%、87.5%、75%(P<0.05),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5%和50%。结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IFI的疗效相似,明显高于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副反应多。  相似文献   

17.
<正>两性霉素B对大部分真菌感染有效,且耐药菌株少见,临床应用40余年仍极具实用价值。为降低其明显的肾毒性和输注相关不良反应,国外近年开发了3种脂质体剂型: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两性霉素B脂质体复合物(ABLC)和两性霉素B胶体分散剂。其中尤以L-AmB疗效好,不良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剂量两性霉素B(AmB)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小剂量AmB治疗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5%,包括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寒战发热,静脉炎。其中以低钾血症及肾、肝功能损害最为多见,其发生率分别为32.19%、10.27%、8.22%。结论小剂量AmB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各项临床实验指标,及时防治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静脉用国产两性霉素B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选择121例血液病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时间5~101d,中位数为19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发现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67.3%,真菌清除率为66.7%。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醋酸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治疗老年肺部真茵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9月~2012年3月接受治疗的92例患有肺部真茵感染的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抗真茵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醋酸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组,每组46例。治疗时间持续到患者体温正常后第9d,观察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卡泊芬净组与两性霉素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13%(41/46)、78.26%(36/4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4.69,P〈0.05);卡泊芬净组输液反应、肾毒性、静脉炎、低血钾、血红蛋白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两性霉素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芬净是临床上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