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11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在脱位后均首先给以麻醉下闭合复位、下肢皮牵引6周治疗,其中9例患者获得稳定并未再复发性脱位,2例患者在复位后3个月内又连续2次脱位,并在复位过程中发生髋臼松动,给以手术翻修髋臼调整外展角后获得稳定.术后4个月至6年随访,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实验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假体脱位23例,对该23例病人做CT及X线片检查,了解假体是否松动及假体位置,分析脱住原因。无假体松动者,麻醉下手法复位、做稳定试验。手法复住成功且稳定者,胫骨结节牵引4—6周。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者原入路切开,根据术前及术中情况调整offset值及部分假体组件,对已稳定者行关节囊修补,胫骨结节牵引4—6周,对仍不稳定及松动者采用翻修手术。结果:23例脱位患者,1例假体松动,其余22例中10例手法复住治疗成功。12例手法复住后不稳定或失败患者中,7例行切开复住关节囊修补,2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增加offset值,2例改用防脱位髋臼内衬,1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并调整异常髋臼内衬位置。1例假体松动及2例切开复住后仍不稳定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应根据脱位原因和术中稳定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6 5岁 ,因左股骨颈骨折入院 ,查体 :髋关节外旋畸形大转子叩击痛 ,拒动肌力 级 ,拍片示 :左股骨颈骨折。术前充分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左股骨颈骨折 PCA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顺利 ,一般情况好 ,术后第 5天拍片示假体位置良好 ,即下地行患肢康复训练。术后第 10天 ,由家属给病人放置便盆时 ,患者突然感觉左髋部疼痛难忍 ,双下肢长短不一 ,立即制动 ,报告医师 ,医师诊断为髋关节脱位 ,立即手法复位 ,拍片示假体位置良好。2 原因分析2 .1 护士责任心不强 ,在整个护理中没有正确指导病人如何保护患肢。2 .2 依赖“专护”…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自1997年7月至2002年10月,共12例患者发生假体脱位,作者对其进行了详细评估,探讨脱位原因,对脱位者试行手法复位,复位失败者采用关节囊修补加必要的假体调整。结果:12例患者中,假体位置不良3例,软组织张力异常5例,假体位置异常伴软组织张力异常3例,患者活动超过安全范围1例。5例患者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7例患者再脱位或复位失败经关节囊修补术或假体调整后未再脱位。结论:软组织张力异常是假体脱位的主要原因。对手法复位失败或再脱位患者,关节囊修补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9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再次脱位采取的措施。结果共9例患者于住院期间发生脱位,脱位的发生率为3.1%,脱位均发生于改变体位时。髋关节术后X线片提示髋臼及股骨假体位置良好。采用闭合复位及下肢制动的方法,有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再次发生脱位,所有患者出院后至随访时未再发生脱位。结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实验呈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重建髋关节功能,对于减轻患者疼痛十分明显,下地活动时间较早,关节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是髋关节脱位,脱位发生率一般在0.25%~6.5%[1],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康复 .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999年至2005年以来采用侧卧复位法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经验.方法对1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全部采用侧卧复位法进行整复.结果 11例患者均获成功,无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髋关节活动恢复至置换术后.结论侧卧复法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具有操作简便,施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9例THA术后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脱位原因、治疗经过及术后预防再次脱位采取的措施.结果 术后经6个月至8年随访,其中7例未再发生脱位,1例伴有偏瘫患者反复出现脱位,另1例在6个月内再次出现脱位后经限制患髋活动,未再出现脱位.结论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范围过大、假体安装位置不当是脱位的常见原因;脱位后大多数患者可通过麻醉下行闭合复位治疗,少数假体位置不当且稳定实验阳性者应考虑手术翻修;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有关THA的康复知识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HA,并且在治疗和随访中发生早期脱位的患者共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11例中经保守治疗有8例痊愈,1例Ⅲ类脱位及2例Ⅳ类脱位均为复发性脱位手法复位无效,经切开复位、软组织松解术、更正错误的假体位置等治疗后痊愈.结论:导致THA后脱位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髋部外伤史、术后患者不能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假体位置不良和术后软组织损伤等.对于大多数脱位患者而言,闭合复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复发性脱位的患者在分析脱位原因后可通过翻修手术获得髋关节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防治。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发生早期脱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137例全髋关节置换病例中有7例发生术后早期脱位,其中2例因假体位置不良行翻修术。其余施行单纯复位手术,树脂绷带短腿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功能恢复满意,无再次脱位发生。结论:术后早期脱位的影响因素较多,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处理。树脂绷带短腿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是一种效果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预防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8例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心理护理、相关知识反复宣教、术后严密观察、功能锻炼指导等针对性护理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30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仅1例于出院7个月后发生脱位。结论:正确护理和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原因及处理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本院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早期脱位的原因及处理的新方法。结果:300例全髋关节置换病例中有3例发生术后早期脱位,无因假体位置不良行翻修术者,脱位病例经树脂绷带短腿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3周未再发生脱位。结论:术后早期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的第二大并发症。若假体位置安放正确,采用树脂绷带短腿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髋关节是一种好方法,假体位置不正确,反复脱位是早期翻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我科近6年来开展的229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出现的7例股骨头脱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涉及股骨头脱位的因素和脱位后的处理,以及预防脱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自2003年~2008年对20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23髋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3名患者进行双侧置换)。对10名脱位严重的患者术前进行骨牵引治疗2周,术中在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及髋关节功能。术后评估肢体延长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有17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个~到72个月,Harrris评分由术前32.9分转为术后85.3分,髋关节疼痛消除。未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失败情况,有两例有坡行,其他患者髋关节恢复正常,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体力劳动。结论:通过手术松解延长,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髋关节置换,改善关节功能,使之成为无痛性关节,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我科近6年来开展的229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出现的7例股骨头脱位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涉及股骨头脱位的因素和脱位后的处理,以及预防脱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与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28例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病人,进行外展肌力检查和放射学测量。结果 17例侧卧外展试验阳性,8例单纯假体位置不当,11例单纯软组织不平衡,7例同时存在软组织不平衡和假体位置不当,2例假体位置正常性脱位。20例经闭合复位或一次再置换手术治疗取得成功,8例需一次以上手术治疗,5例软组织不平衡病例使用了限制性髋臼。结论 闭合复位是早期脱位的首选治疗方法,软组织不平衡的髋关节脱位,无论假体位置不当存在与否,常需多次手术治疗,手术中要考虑其机械稳定性(使用限制型髋臼假体)。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髋关节疾病和髋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中最为有效的手术之一。但是因各种原因导致术后并发证如假体松动、脱位、感染等则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另外,术后脱位可引起功能障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容忽视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6%~7.0%,而且大多数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Turner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率为2%~10%,脱位后需手术复位的约占脱位总数的32%~4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至少有1%的病人因髋关节不稳定而需要手术翻修。本文就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后脱位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我们对14例病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后脱位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脱位原因。对脱位者试行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失败者采用关节囊修补加必要的假体调整。结果14例病人中,6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对8例出现再脱位或复位失败的病人经关节囊修补术或必要的假体调整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软组织张力异常是假体后脱位的主要原因。加强缝合修补后方关节囊能够有效防止行后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后脱位,机理为关节囊修补后能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阻止股骨头假体在髋臼内衬内的初始滑动,并提供了形成致密的假关节囊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风险因素及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2006年5月~2008年5月84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A组)。将2008年6月~2010年6月10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实验组(B组),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 A组发生关节脱位为7例,发生率为8.3%,B组发生关节脱位为2例,发生率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先天牲髋关节脱位(CDH)是一种较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国内平均发病率为3.9/1000。其直至成年后出现不可逆性的假臼关节炎,对于疼痛难以忍受或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病例,只有通过全髋置换来解决。因原有畸形复杂,使手术难度较大。我科自2002年4月~2005年4月,对7例10髋成人CDH继发假臼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THR。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例,女5例,男1例;年龄40岁~53岁,平均45.56岁;其中双侧CDH者3例,单钠CDH者4例共10髋行THR。单侧手术时间120分钟~180分钟,输血400ml~800ml,双侧240分钟~300分钟,输血1200ml~2000ml。2临床表现及分型:患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