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T淋巴细胞瘤是一类起源于肠上皮内的T淋巴细胞的淋巴瘤.临床上少见,其临床表现和影象学表现与炎症性肠病相似,易被误诊.近年来,炎症性肠病例数逐年上升,临床工作中需注意与小肠T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防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10年来收治恶性淋巴瘤173例,其中胃肠道淋巴瘤68例,占39.3%.而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11例占16.2%,现对其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31~75岁,男女比例为8:3.病变多位于空、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发热、消瘦为主,部分患者并发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3例患者表现为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6例,肿块4例.4例曾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45RO(+)、CD3(+)、CD30(-).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部分结合术后化疗.3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不伴有乳糜泻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为主,常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该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3.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 type T cell ymphoma,ETCL)在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上极易误诊与漏诊,给患者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此类病变患者常伴发肠道吸收障碍性疾病,系谷蛋白过敏性肠病,故亦称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nteropathy associated T cell lymphoma,EATCL)。这种病以往被认为是肠型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变部位以小肠多见,肠道及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总结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 2000-2008年收集的21例原发性大肠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腹痛、体质量下降以及血便、腹胀为主要特点,17例患者术前均未确诊,术前误诊时间7 d~30个月.临床易误诊为癌与炎症性肠病.发病部位:肿瘤位于回盲部13 例,升结肠4 例,横结肠1 例,降结肠1 例,直肠1 例,全结肠均累及1例.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3例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年龄21~73岁,均为男性,痛变多位于回肠,可有结肠累及。临床表现以腹痛、肠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大出血为主,无患者伴有乳糜泻。内镜下1例患者表现为结肠溃疡病灶,术中见溃疡2例(回肠及结肠各1例),回肠肿块1例。1例患者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确诊,2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例曾被误诊为Crohn氏病。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为T细胞抗原CD45RO+、CD3^+。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结论以急腹症为首发症状、不伴有乳糜泻、不易与炎症性肠病鉴别是本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之一。内镜活检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是目前确诊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特点,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65例经临床确诊的炎症性肠病、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患者性别、年龄分布,临床症状发生率与诊断符合率。结果:炎症性肠病诊断符合率92.5%,高于缺血性肠炎24.0%,缺血性肠炎被误诊为非特异性黏膜炎19例;炎症性肠病男16人、女28人,平均年龄28.3±12.3岁,缺血性肠炎男12人、女13人,平均60.3±20.3岁;炎症性肠病腹痛、腹泻、便血发生率分别为82.50%、90.00%、35.00%,缺血性肠炎100.00%、80.00%、92.00%,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据患者性别、年龄、是否伴有便血,配合胃肠镜与影像学检查鉴别炎症性肠病与缺血性肠炎较易,但缺血性肠炎易与非特异性黏膜炎相混淆,鉴别时应注重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骨密度水平下降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4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选择同期30例正常体检人群为对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结果 炎症性肠病患者骨密度测定值为1.18±0.41、T值为-1.12±0.88、Z值为-0.66±0.75,对比正常对照组骨密度、T值、Z值均有下降,存在较高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结论 炎症性肠病易于并发骨质疏松及骨密度降低,及时识别和处理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骨质疏松,对于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误诊为炎症性肠病二例报告翁坚军△李兆申邹晓平许国铭1临床资料例1,女,16岁。反复发作左下腹痛、腹泻伴发热1年余,加重40d于1996年8月21日入院。患者自1995年4月起出现上述症状,解水样便4~6次/d,体温最高达40℃,经...  相似文献   

9.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临床中一种较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早期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成人Still病相似,易被误诊、漏诊。现对我科2010年9月收治的1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误诊原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2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明显多于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l例患者经过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3年生存率为80%(16/20),5年生存率为70%(14/20).结论 对口腔颌面部非炎症性的病灶,应及时切取病理活检.COP,CHOP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恶性淋巴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肠道淋巴瘤41例诊断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困难,误诊、漏诊率较高。本研究拟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探讨其术前误诊、漏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近10年来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诊断情况、临床表现、内镜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以腹痛(33/41,80.5%)、腹部包块(19/41,46.3%)常见,并发症中以消化道出血多见(7/20,35.0%)。术前拟诊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者6例(14.6%),未定性诊断的25例(63.4%)患者主要系内镜病理未证实或影像学检查征象无特异性,误诊/漏诊的9例(22.0%)患者术前分别被诊断为单纯性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结肠癌、阑尾病变、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论加强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认识,细致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加强与内镜、影像、病理科医师的交流协作,将有助于降低误诊、漏诊率,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误诊原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明显多于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1例患者经过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3年生存率为80%(16/20),5年生存率为70%(14/20)。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非炎症性的病灶,应及时切取病理活检。COP,CHOP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恶性淋巴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并维持免疫稳定的T细胞亚群,可以通过直接触和细胞因子依赖等方式下调机体免疫反应。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未明,侵及胃肠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在我国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对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调节性T细胞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本文总结并讨论了调节性T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为炎症性肠病免疫治疗寻求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并维持免疫稳定的T细胞亚群,可以通过直接触和细胞因子依赖等方式下调机体免疫反应。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病因未明,侵及胃肠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在我国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对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调节性T细胞扮演的角色备受关注,本文总结并讨论了调节性T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为炎症性肠病免疫治疗寻求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秦云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43-144
目的 通过报道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病例复习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3月就诊的1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结果 此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较典型.患者放弃治疗,此后随访患者,总病程3.5年,因淋巴瘤广泛浸润,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淋巴瘤,容易造成病理误诊,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肠道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肠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淋巴瘤,以往称之为肠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现已明确其来源于T淋巴细胞。该病罕见,临床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作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C反应蛋白(CRP)对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患者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52例活动性和43例缓解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CRP、血沉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水平及关系,比较临床严重程度对CRP的影响.结果 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度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中度炎症性肠病患者(P<0.05);中度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CRP浓度亦明显高于轻度炎症性肠病患者(P<0.05).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患者严重程度与血清CRP浓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P<0.05),活动性炎症性肠病患者CRP与MPV水平呈负相关(r=0.46, P<0.05).结论 CRP水平升高能反映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临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病初确诊困难,尽早获得病理检查及免疫分型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收治的一例肠病型 T细胞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肠病型 T 细胞淋巴瘤的诊治要点。本例因发热、咳嗽4天入院,病初按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血象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当时正值甲型H IN I流感流行期间,给予奥司他韦足疗程治疗仍无效。后因腹痛、腹胀行手术治疗,取活检明确诊断为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符合NK/T细胞性。  相似文献   

19.
炎症性肠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传统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逐渐降低,甚至无法缓解临床症状。生物制剂与小分子药物应运而生,逐步应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过程中,如何规范且准确地使用各类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成为临床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分析对比各类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的作用机制、用法、疗效及安全性等,为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杨 《中外医疗》2012,31(4):85-85
目的探讨了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前确诊9例,误诊为胃癌6例、误诊为胃巨大溃疡3例;手术切除15例;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15例,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1例,浆样细胞淋巴瘤有1例,T、B双淋巴细胞性有1例。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于误诊,胃镜活检是诊断价值的方法,手术方式与胃癌相似,在手术后实施化疗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而预后的判断指标可以依据病理类型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