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200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估心功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功能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评分,并分析评分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标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38.7%存在抑郁障碍,35.5%存在焦虑障碍,女性、病程长、心功能症状重、农村地区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评分高.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障碍,且影响因素多.临床可根据SDS、SAS进行评定抑郁和焦虑障碍,从而指导和进行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药物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选择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黛力新组),B组(多虑平组)及C组(对照组),每组30例。经8周治疗后测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A组(黛力新组)及B组(多虑平组)的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三组FPG、2hPG、HbAlc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但A组和B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较B组少(P<0.01)。结论抗焦虑抑郁药物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并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慢性心衰患者99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对比,分析影响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99例慢性心衰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43.17±14.47分和45.33±11.29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29.78±10.07分和33.46±8.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39.40%)存在焦虑,38例(38.39%)存在抑郁。心脏射血分数、糖尿病、家庭收入、病程为SAS的独立影响因素,心脏射血分数、糖尿病为S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必要时给予适当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评价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抑郁与焦虑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SDS与S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抑郁、焦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增强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入住长治市人民医院CCU并被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将评分≥9分的1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评分9分的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使用对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观察组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CHF病程、住院次数、合并并发症、文化程度和独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CHF病程、合并症、住院次数、独居是CHF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7、2.65、1.43及2.09(P0.05)。结论病程、合并症、住院次数、独居是CHF患者发生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8.
9.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共纳入318例患者,其中心内科住院168例CHF患者为观察组,门诊健康查体150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住院情况。入院3天内均填写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随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城市/农村等)。结果:评分结果显示,CHF组患者观察组SDS,SA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患者、学历为初中以下的患者、来自农村地区的患者的SDS,SA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间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升高。且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农村患者、心功能较差者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情绪改善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7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于治疗原发病,强心利尿等心衰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非药物干预(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支持疗法、放松疗法等),对照组给予心衰常规健康知识宣教,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明显,LVEF升高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方法能有效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病人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与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其中焦虑、抑郁尤为重要。文中旨在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 isease,CHD)患者伴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将102例CHD伴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药物治疗为对照组,50例患者;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为心理干预组,52例患者。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分,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SAS、SDS、SCL-90首次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3周后再次评定,心理干预组患者的SAS、SDS、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CHD伴焦虑、抑郁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理障碍干预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CKD患者入院时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对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72例患者按优质护理服务的标准开展心理疏导,出院时再次进行心理状态测定.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缓解,该组患者出院时(SCL-90)中抑郁与焦虑因子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的缓解CK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在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2月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进行评分,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和GAS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脏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诊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抑郁药物,疗程3个月。结果 (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2)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LVEF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患者,心理干预能减轻抑郁情绪,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帕罗西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抑郁剂对心衰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抑郁自评分量表(SDS).评分≥140分的心衰患者共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在入院时和接受药物治疗3个月时,采用SDS量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用纽约心功能分级法(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用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测定6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 接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DS评分、NYHA分级、LVEF、6min步行试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5-羟色胺冉摄取抑制剂--帕罗西汀不仅可以改善心衰伴抑郁患者的抑郁状况,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等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将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疾病常规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性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焦虑11/43,抑郁10/43)较对照组(焦虑20/40,抑郁18/40)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积极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不良心理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前研究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抑郁焦虑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心衰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升高等不良结果密切相关.其主要机制可能在于二者生理病理联系和潜在的相互作用.试从中医心主神明及西医双心医学等相关理论出发,探求慢性心衰与抑郁焦虑的关系,通过回顾和整理目前中西医基于双心医学模式治疗心衰合并抑郁焦虑的方案和手段,深化对其发病机制的理解,探讨中医防治双心疾病的优势及不足,为中医药治疗双心疾病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的综合性心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包括行为干预、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及生物反馈治疗等。对每位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分别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及SAS标准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周后观察组的SDS及SAS标准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亦可促进躯体疾病的康复,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30例抑郁焦虑情绪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与2008年7月~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4周后再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评分,干预组治疗后、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证其治疗效果,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