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乙型肝炎免疫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淑勤 《医学综述》2008,14(3):450-452
中国是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最高的国家之一,病毒性乙型肝炎作为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着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因此,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预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其预防措施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免疫预防是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手段,文章主要就病毒性乙型肝炎免疫制剂、免疫对象及程序、免疫效果、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等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当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面广、量大,是传播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之一,其管理问题亟待研究解决。1983~1985年,我们在重庆市6个工厂的人群中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并对HBsAg阳性者进行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在我国是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乙型肝炎病人和HBsAg携带者。无临床症状的HBsAg携带者,分布广,数量多,我国现有一亿以上是重要的传染源。因此每年到医院检查并被确诊的人数也相当多。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在检查乙肝五项时,对化验单中“两对半”有四个阳不理解,究竟什么是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经血液、性接触和生活密切都是传播的重要方式,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目前威胁人民健康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据79年全国肝炎抽样调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大约有1亿2仟万人,乙型肝炎病人约九百万.乙型肝炎至今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只能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来对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侵袭.为此,1975年北京医学院附属  相似文献   

6.
一、管理传染源病人和HBsAg携带者是重要的传染源,首先要对他们加强管理。 (一)对病人的管理经血清学、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确诊为病人之后,立即进行疫情报告,采取与甲型肝炎基本相同的隔离措施,进行隔离治疗,但隔离时间较长。饮食行业、保育人员中的乙型肝炎患者,凡是HBsAg和HBeAg均阳性者,应调换工种,对HBsAg阳性或肝功能异常者,不得做献血员。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有几个关于肝炎的问题不清楚,现提出请给予答复。 1、病毒性乙型肝炎病人是否都必须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经过治疗后转阴的有多少? 2、乙型肝炎HBsAg持续阳性者,是否都要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乙型肝炎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与血型关系,了解遗传因素对乙型肝炎的作用,我们于1985年对临床及化验确诊为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型进行了调查,受检者大部分是工  相似文献   

9.
自从确认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肝炎)的关系以来,在实践中发现病程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甚至病传恶化预后不良的肝炎,往往是属于乙型肝炎,小儿也不例外。这种病情反复,治疗棘手的乙型肝炎病人和HBsAg长期阳性的携带者,又成了不易控制的传染源,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而为作好肝炎的防治工作,抓住乙型肝炎的防治和HBsAg携带者的处理是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杨露荣  邓文静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198-1198,1206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流行广泛,遍及全球。由于病毒性乙型肝炎有传染性、潜伏性、抗药性、发病率高、顽固易发等特点,病毒性乙型肝炎严重威胁着广大人群的身体健康。为了解邹城市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趋势,进一步控制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现将2006年全市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亦是由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据报道在我区的桂林、柳州等地均从病人及健康人血清和疫区鼠肺中查出流行性出血热抗体和病毒抗原,初步证实了我区存在流行性出血热.为了弄清百色市鼠类EHF传染源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它的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率高,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危害很大。按流行病学观点,可将病毒性脑炎分成流行性脑炎(主要指乙型肝炎)及散发性脑炎两类。前者主要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后者据国内外资料认为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1)所致。为了研究广西的病毒性脑炎,我们收集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病人脑脊液,用敏感特异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病人脑脊液中的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3.
薛萍 《中原医刊》2005,32(5):47-47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病毒性肝炎五种类型中的一种,具有危害强、病程长、预后差等特点,乙肝病毒(HBV)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乙肝病毒存在于人体的血液、唾液、粪便、尿液、乳液、精液及分泌物中,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是乙肝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染性贯穿于整个病程,通过血液、体液、分泌物、母婴传播以及通过外科器械、牙科器械、牙具、食具、日常用品等接触传播。HBV通过皮肤、  相似文献   

14.
王丽  李京军  高文艳 《河北医学》2012,18(2):281-283
自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我们从138名病毒性乙型肝炎(HBV)中选择了76例病人,病人均为HBsAg,HBeAg(+),HBV-DNA> 105拷贝/mL,ALT大于正常值的2-5倍之间.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的传播非常广泛,遍及世界五大洲,该病表现为:潜伏期长,传染途径广,临床表现多样,少数患者可转为肝硬化,极少数可演变为肝癌,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乙型肝炎抗原携带者,这些携带者不表现临床症状,体内 HBsAg 存在时间长,因此作为传染源的危害性较大。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体检中,发现我国有近一亿人为 HBsAg 携带者(1)。所谓 HBsAg 携带者(2)者是指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其它肝功能正常并且经乙型肝炎一个平均潜伏期2~3月的观察仍属正常人群者。这些人群又可称“健康带毒”者。HBsAg 携带者,在健康人群的发生率(2),据国外报告为0.1~1.23%,国内报告为4~11.4%,国外的华侨和中国血统人为4.2%。  相似文献   

16.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分析首都医科大学校医室高庆林,周军,张琳,王建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高颖海军总医院传染科李玉彬病毒性肝炎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特别是病毒性乙型肝炎,部分病人可演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病毒性乙型肝炎妊娠者围产儿存活率的影响因素,探讨有效护理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2007年7月间166例孕肝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病情与病毒性乙型肝炎妊娠者围产儿存活率的关系,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病毒性乙型肝炎妊娠者病情越轻其围生儿存活率越高,患者病情是影响围产儿存活率最相关的因素。结论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早期预防、监测、积极治疗是病毒性乙型肝炎妊娠者围产儿存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是当前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病人不仅要遭受疾病折磨之苦,更痛苦的是自己成了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播,乙型肝炎病人都要进行隔离治疗,这限制了他们的社会交往,影响了其身心健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配合医生在应用阿昔洛韦与胸腺肽治疗的同时,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目前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病毒性乙型肝炎不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家庭内,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乙肝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20.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Goldfield首先报道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1989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国际非甲非乙型病毒性肝炎和经血传播的传染病学学术会议上,将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正式命名为丙型肝炎。 1989年美国加洲Chiron公司choo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基因克隆,并建立了抗-HCV实验室检测方法。我国出现丙型肝炎广泛传播与流行,是由孙永德报道的。1985年11月河北省固安县出现献血员染患丙型肝炎的情况,正式证实了本病的存在经血传播。1990年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应用于HCVRNA检测以来,对 HCV感染的研究又提供了一个快速而敏感的手段。使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入到新的领域,为HCV感染及传播的判定,提供了一项重要指标。 1 传染源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携带HCV的献血人员的传染源作用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