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2011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并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7±1.1)分,术后评分为(2.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角度增加及Cobb角恢复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骨水泥渗漏4例4个椎体。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迅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6例33个伤椎,均经单侧椎弓根置入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然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随访5个月至2.5年,平均1.1年。平均疼痛视觉评分由术前(8.8±0.2)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2.7±0.4)mm到术后(22.0±0.5)mm和最终随访(21.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0.6)°到术后(11.1±0.4)°和最终随访(11.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5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出现邻近阶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功能,明显减少骨水泥的渗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3例34椎行PKP,术前及术后3d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生活能力状况,并分析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等并发症。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早期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后3d(2.5±0.6)分较术前(7.5±0.7)分明显下降(t=23.8,P〈0.01);活动能力评分术后3d(1.2±0.4)分较术前(2.4±0.6)分明显改善(t=13.4,P〈0.01);经平均15.6个月随访,1例患者出院后因心脏病发作死亡,4例发生周围椎体骨折,无一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PKP具有微创特点,能迅速缓解疼痛,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管受侵占的老年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本组15例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先行体位复位,再接受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术后对患者的疼痛、日常功能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骨折椎体经皮穿刺均获成功,疼痛视视觉评分(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4分到术后平均2.5分(P〈0.05);本组有效率为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共计93%。体位复位前后和球囊扩张复位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中线高度在体位复位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球囊扩张复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矢状位畸形(后凸角)体位复位前后和球囊扩张复位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PKP是椎管受侵占的老年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使PKP穿刺顺利,术前体位过伸闭合复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用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本院自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对实施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5例56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前和愈后的疼痛视觉模拟得分(VAS)、椎体的高度、活动能力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VAS值术前为(8.5±0.4)分,术后48h为(2.5±0.6)分,VAS值比术前有显著降低(P〈0.05);经X线片复查,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术后术前分别为(21.5±2.5)mm、(19.6±1.6)mm;骨折椎体中线高度术后术前高度为(18.0±3.1)mm、(14.4±2.2)mm,明显看出术后椎体高度显著升高(P〈O.05),因此骨折复位较好,治疗患者的活动能力由术前的(2.9±0.7)分,改善为术后的(1.3±0.3)分(P〈O.01)。术后6个月对患者随访复查,没有出现骨水泥渗漏现象,并无感染、疼痛及呼吸困难等其它并发症,恢复伤前正常生活。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可显著降低疼痛、恢复榷体高度和形态,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月对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即末次随访)疼痛程度(VA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8.52±1.13),术后为(2.48±1.04),末次随访时为(2.73±1.08);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前为(2.86±0.82),术后为(0.63±0.21),末次随访时为(0.51±0.22);活动能力评分术前为(2.74±0.68),术后为(1.05±0.34),末次随访时为(1.12±0.27);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13.98±4.62),术后为(22.56±4.34),末次随访时为(22.03±4.93)。随访六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各指标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第二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俞雷均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446-2449
目的 探讨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7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单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单侧PKP组)以及双侧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组(双侧PKP组)。对患者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6d,6周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其中PVP组由术前的(8.47±1.42)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5±0.83)分(t=5.24,P〈0.05)及术后6周的(2.89±0.82)分(t=4.82,P〈0.05);单侧PKP组由术前的(8.52±1.20)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1±0.78)分(t=5.93,P〈0.05)及术后6周的(2.04±0.75)分(t=2.05,P〈0.05);双侧PKP组则由术前的(8.44±1.24)分降低至术后6d的(2.14±0.82)分(t=6.29,P〈0.05)及术后6周的(2.02±0.71)分(t=3.14,P〈0.05);但6周时PVP组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双侧PKP组(t单侧PKP=5.19,t双侧PKP=6.82,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以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恢复,其中PV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8.19±1.32)mm恢复至术后(20.17±1.66)mm(t=7.53,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3.62±0.71)mm恢复至术后(24.07±0.60)mm(t=6.18,P〈0.05),后凸角由术前(10.26±1.60)“恢复至术后(5.40±0.92)。(t=4.92,P〈0.05);单侧PKP组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19.17±1.12)mm恢复至术后(21.60±1.02)mm(t=5.51,P〈0.05),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22.31±0.92)mm恢复至术后(24.98±0.30)mnl(t=6.25,P〈0.05),后凸角由术前(10.55±1.48)。.恢复至术后(5.28±0.43)。(t=5.44,P〈0.05);双侧PKP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应用BMP-2磷酸钙骨水泥)治疗多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4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在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对疼痛、镇痛药使用、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8±0.61)cm恢复到术后的(2.23±0.60)cm(P〈0.01),末次随访时为(2.23±0.53)cm;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92±0.61)cm恢复到术后的(2.27±0.54)cm(P〈0.01),末次随访时为(2.26±0.60)c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无显着性差异(P〉0.05)。椎体后凸Cobb角亦得明显矫正,由术前的(24.32±12.37)°,改为术后的(21.85±11.02)°,与术前相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为(22.77±12.01)°。术后随访平均20.4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疼痛症状较术前缓解或消失,VAS评分由术前的(8.20±1.14),下降至(2.70±1.24)(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59±0.91),下降到术后的(0.21±0.32)(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2.91±0.75)提高到术后的(1.30±0.34)(P〈0.01),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依赖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并采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5例,其中术后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组28例( A组)与未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组37例( 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及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PKP及唑来膦酸均可缓解缓解患者OVCFs引起的疼痛;在OVCFs发生后, PKP对于疼痛的缓解迅速而有效,而唑来膦酸对于患者疼痛的减轻特别是长时间维持及减轻有显著的效果。术后1年时A组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年时A组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再骨折与患者体重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是否应用唑来膦酸有关,而与年龄、性别、骨水泥渗漏情况、病椎部位及病椎前缘恢复度无关。结论 PKP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又是减少椎体再发骨折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殷建华  张胜林  徐信龙 《江苏医药》2012,38(18):2192-219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技术操作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11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男4例,女17例,年龄61-83岁,采用PKP治疗。术前及术后进行VAS评分,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21例均穿刺成功,随访3-16个月,疼痛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陈旧性腰胸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1998-2007年收治23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男17例,女6例,年龄17~63岁,平均36.5岁,骨折病史1.1~6.5年,平均3.5年。23例均有明显腰背痛病史,其中18例有神经损害,术前影像学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后凸角度18°~42°,平均32°),脊髓压迫及不稳定征象,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前路手术15例,后路手术4例,前后路手术4例,比较分析临床效果。结果全部病例均无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腰背痛及下肢麻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凸角度由术前平均32°矫正到术后11°,随访中未发现丢失。结论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术前全面评估,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椎体成形术组和椎体后凸成形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感染、血肿、神经根损伤及相邻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椎体高度、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1年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微创特点.PKP可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大大降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较PVP安全性高,但费用较高;PVP操作相对简单,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率相对较高.临床上应结合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魏力今  刘艺明 《安徽医药》2011,15(9):1097-1099
目的 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65例共78个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22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统计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腰部疼痛完全或明显缓解,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术后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后凸畸形Cobb角较术前改善明显。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percutaneons kyphoplasty)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OVCF,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本院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37例56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术前和预后的疼痛得分(VAS,visual analog scale)、椎体高度、Cobbs角大小及术后并发症评价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患者术后VAS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椎体或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末次随访侧位X线片测得骨折椎体前、中部的高度恢复为原椎体高度的(72.34±19.36)%、(76.21±20.04)%,较术前(55.26±18.64)%、(57.17±19.13)%显著升高(P<0.05),骨折复位良好;Cobb角较术前23.1°±4.7°显著降低(P<0.05),骨折处脊柱后凸明显得到矫正;患者完成6~24个月随访,无感染、骨水泥渗漏、椎管狭窄加重、循环及呼吸系统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和形态,且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显著,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39个锥体,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VAS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后凸畸形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微创技术,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行后路内固定术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的16例患者,平均年龄64.3岁。记录术前及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伤椎椎体注入骨水泥2.5~6.5ml,平均4.5ml。术中骨水泥向椎间隙渗漏1例,椎旁渗漏6例,但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压迫症状。所有患者分别在术后1个月~2年进行随访,平均6.2个月。通过影像学测量患者伤椎高度和脊柱后凸Cobb角,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有效预防了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和后凸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记录患者再次术前、术后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再次PKP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再次术后24 h、3个月的ADL和VAS评分较之再次术前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治疗高位胸椎病变的经椎弓根外穿刺途径PVP和PKP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术前进行CT测量,在水平面断层上标出胸椎椎弓根外侧穿刺途径,测量皮肤穿刺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与矢状面的夹角-"外倾角";测量骨性入钉点距离椎弓根中点外侧的长度-"骨性通道长度",骨性入钉点距离椎弓根中点外侧垂线的长度-"骨性通道前后投影距离";在矢状位通过椎弓根的重建图像上,测量椎弓根轴线与椎体水平轴线的夹角-"矢状位倾角",以此为指导,在DSA引导下进行PKP和PVP操作,治疗胸椎骨折15例21个椎体。结果PVP4例6节段,PKP11例15节段,操作顺利,平均手术时间,无穿刺并发症,VAS评分:术前平均为(9.3±0.3)分,术后平均为(4.3±0.4)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CT扫描图像进行全面的测量,可以指导DSA引导下高位胸椎椎弓根外侧穿刺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