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6例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颈动脉体瘤6例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头沿颈部两侧颈总动脉区向上纵横切扫查.观察肿块内部血流分布情况,分析频谱形态,测量血流峰值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结果: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边缘较规则.颈内、颈外动脉间距增宽,较大瘤体围绕血管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颈三角区肿物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的图像资料、术中所见及手术方式,以病理结果分为颈动脉体瘤组及非颈动脉体瘤组,运用t检验比较血流参数及血流丰富程度。结果:超声显示6例颈动脉体瘤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内呈低回声,颈内、外动脉间距增宽、夹角增大,瘤体内部血供丰富,均为动脉,血流丰富程度明显高于非颈动脉体瘤组(P<0.05),术中所见、术式及病理与超声提示相符。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可靠、安全的方法,可根据超声肿瘤分型选择术式,对外科治疗及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 12岁。左侧颈部包块 1年余。查体:脉搏,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咽部慢性充血,双侧扁桃体Ⅲ°肿大,显分叶状,隐窝大部分消失。无特殊分泌物附盖。左侧颈部丰满,下颌下方可扪及一个 4cm× 3cm左右的包块,质中,略压痛,边界清楚,活动度欠佳。超声检查:左侧颈部可见一个 4.4cm× 3.3cm的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包膜。包膜回声较强,边界尚清,颈外动脉向外侧移位。彩色多普勒血液显像 (CDFI)示颈外动脉受压腔内彩色 血流束变细,肿瘤内血流信号丰富,呈红、蓝交叉的彩色血流束,肿块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长期吸烟者的颈动脉。方法:应用彩色超声仪对45例长期吸烟者和20例健康无吸烟者正常组颈部动脉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结果:长期吸烟者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明显高于无吸烟者。结论:长期吸烟者血管内功能受损,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5.
王锋润  罗琼 《疑难病杂志》2006,5(4):272-274,F0003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体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有完整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的颈动脉体瘤病例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利用多种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20例经超声诊断18例,准确率为90.0%。颈动脉体瘤多数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鞘内,表现为颈内外动脉之间的实性占位病变,动脉之间距离增大,夹角变大,肿块内血流丰富,呈高速低阻样血流频谱,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多数为30~40cm/s,阻力指数多数介于0.55~0.7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显示肿块的大小、位置及与血管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探测肿块内部的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6.
谢杰 《安徽医学》2004,25(3):202-20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治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 ,并对不同临床治疗方法与超声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 5例颈动脉体瘤均作出了准确诊断 ,肿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颈总动脉分叉增宽 ,血供丰富是其主要特点。其图像特点与临床治疗方法间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对颈动脉体瘤做出明确诊断 ,而且对颈动脉体瘤的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后疗效观察等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发现"右侧颈动脉三角处无痛性肿块1个月余".超声检查所见:右侧颈总动脉分支部探及一大小为50 mm×40 mm×30 mm的中等偏低回声团块,位于颈内、外动脉的后方,并将之向前方挤压,但未包绕该二血管(图1A);肿块边界清晰,有包膜,内部回声中等偏低,欠均匀(图1B);CDFI显示肿块的足侧探及稍丰富的血流信号,而其余大部无明显血流信号(图1C).超声诊断为:右侧颈部实性占位,考虑(1)神经鞘瘤可能;(2)颈动脉体瘤可能.术后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8.
马宁帅  庞骁  尹洪顺   《四川医学》2018,39(1):102-103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肿物7d就诊,自觉无明显不适,专科查体:左侧颈部可触及一椭圆形肿物,呈搏动性,质中,境界清楚,活动度欠佳,不伴局部肿痛,不伴饮水呛咳和声音嘶哑,皮肤色泽正常,血压正常。行超声检查,左侧颈部皮下软组织内可见大小约4.1cm×2.7cm的低回声团,形态规则,边界清楚,位于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之间,CDFI:团块内可见条状血流信号,似可见颈动脉分支供血。超声提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CBT)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DSA在CBT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11例(12个)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DSA表现.结果 11例CBT临床均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肿块呈椭圆形、圆形,质较硬,实性,边界清楚,无压痛,其中颈部闻及血管杂音2例;肿物可前后推动而不能上下移动.DSA显示所有患侧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所有CBT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瘤体与血管的关系清晰,主要供血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DSA显示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内3个,9个瘤体呈偏心性生长并包绕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分叉.瘤体直径3.0~9.0 cm,平均约(4.5±1.5)cm.DSA显示右侧6例,左侧4例,双侧1例.肿瘤定性、定位以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大多数CBT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但具有特殊的DSA表现.DSA能清晰显示瘤体与颈部血管关系,为外科手术或栓塞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DSA诊断CBT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重建技术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颈动脉体瘤的颈部血管CT成像(MSCTA)、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的表现以及其中5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征象。结果11例病变均为单发并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CT平扫呈等密度软组织肿块,形状多较规则;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表面有丰富血管网,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增大,其中3例瘤体较大并包绕颈动脉生长。MSCTA清晰显示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并与5例DSA表现基本相似。结论MSCTA对于颈动脉体瘤有重要诊断价值,且对于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体瘤(Carofid body tumor)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的肿瘤,常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较大时压迫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或将血管包绕,在组织学上很难确定其良恶性[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3例颈动脉体瘤的MRI、MRA征象,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69岁。28年前因“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本次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3月入院。查体:左侧颈部凹陷,下颌下甲状软骨水平可触及一约4cm×3cm大小的质硬肿物,表面不光滑,不易推动,听诊无血管杂音。心电图和胸片正常,骨扫描阴性。B超:肿块位于左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大小36mm×28mm,颈动脉旁见多个肿大淋巴结,较大1个约8mm×11mm;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体瘤是一种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由于肿瘤常常包绕颈动脉并与周围颅神经粘连,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此施行颈动脉体瘤手术时易发生脑缺血和颅神经损伤。我院自1992年~1996年共经治颈动脉体瘤3例,现将其并发症的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5~48岁,平均33岁;病程5~21年,切除肿瘤的瘤体最小2.2cm×3cm×3.scm,最大15cm×13cm×10cm,其中1例瘤体位于颈动脉分叉处压迫颈内外动脉,余2例均包裹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分叉,颈外动脉被推移延长。3例肿瘤均为单侧,有轻度霍纳综合征者1例,术前术中均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结果:21例颈动脉体瘤诊断正确,其中局限型4例,包裹颈动脉型17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95.5%,1例神经鞘瘤误诊为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二维超声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的不均匀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部分环绕颈部大动脉,颈内外动脉间的夹角增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瘤体内部有丰富血流信号,以动脉为主,脉冲多普勒频谱呈低速低阻型.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首选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5岁,因左颈部肿物20余天来诊。患者于20d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有一核桃大小的肿物,无明显疼痛,无红肿。在当地应用双黄连、头孢氨苄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又静滴青霉素5d,肿物无变化,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颈部肿物”收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神志清,左侧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一3cm×4cm大小的肿物,质韧,表面有搏动感,稍活动,无压痛,界限欠清。颈部CT检查,报告为:左颈部占位病变,位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血管受压外移,病变血运丰富,除外颈动脉体瘤。MRI检查报告:左中上颈部占位,考虑肿大淋巴结可能性大。术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08月经检查确诊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62例,分别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技术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102处粥样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硬斑、扁平斑的个数分别为45、33、24;45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30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分叉处,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处,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此外,29例患者管腔为轻度狭窄,12例患者单纯内膜增厚,6例患者血栓形成。MRI共检出93处粥样硬化斑块,38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29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起始段,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段,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多普勒超声在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显示明显优于MRA(p〈0.05),其余部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能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诊断价值,两种技术互为有益的补充,联合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及MPR、MIP、VR技术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颈动脉体瘤16排螺旋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总结16排螺旋CT对CBT的特征性.结果 5例均显示病变位于颈动脉间隙内,平扫病变均匀等密度,边界较清楚,增强后病变明显强化且静脉期高于动脉期.MPR、MIP及VR重建技术显示病变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并包绕颈内、外动脉,见丰富的肿瘤血管,颈内、外动脉夹角明显增大,病变累及至颈总动脉1例.结论 16排螺旋CT及MPR、MIP及VR重建技术诊断CBT具特征性,能替代DSA检查.我们认为该方法应为CBT最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体瘤较少见 ,临床上无特殊表现 ,多易误诊。笔者遇见 1例 ,术前经DSA及CT检查做出诊断。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2 4岁 ,无意中发现左颈部肿块 ,无疼痛及压痛 ,自发现肿块 3个月以来肿块无明显增大。检查 :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中段有一 2cm× 3cm大小的肿物 ,质中 ,表面光滑 ,无压痛。CT平扫 :左侧颈动脉间隙见一 2 .8cm× 3cm稍低密度圆形肿块 ,边界清楚锐利 ,增强后肿物明显强化。DSA检查 :左侧颈内外动脉分叉角度增大 ,分叉处见一2 .8cm× 3cm的卵圆形富血管肿物 ,肿物血供主要来自颈外动脉 ,染色…  相似文献   

19.
例1女,21岁。因左颈部无痛性肿物渐增大13a,于1997年7月收入院。患者自诉13a前,偶发现左颈部有蚕豆大小包块,无不适,渐增大,至9岁前停止增大,停止时约鸽蛋大小。1995年曾在当地医院作穿刺,抽出血液,血肿吸收,无再作处理。本次入院后专科检查:左颈侧颈动脉分叉高度见一肿物,3cm×4cm,触之搏动,界清,左右活动尚可,上下活动欠佳,听诊闻血管杂音,颈动脉较浅;右侧肿物较小,1cm×2cm,余同左侧。MRI:示两侧颈动脉实质性肿瘤,以左侧明显。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示左颈总动脉分叉部以上为主,一团迂曲紊乱的血管团影,颈内外动脉影受…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4岁,主诉于2007年6月拎一桶水倒入洗衣机时,听到右颈部中“啪”的一声,自觉疼痛并发现锁骨处隆起一包块,半年后包块未见消失前来就诊。检查颈动脉超声,高频扫查:右侧锁骨下静脉内径较对侧增宽,内透声差,于起始段上方约1.2cm处可见一大小约2.0cm&#215;0.9cm弱强回声附壁,内回声不均质,并见带状回声,边缘处可见窄带样血流通过,近中段见一向外膨出的囊性暗区,周边不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