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晓媛  杨静  陈晨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5):2478-2478
已有研究表明高灵敏性C反应蛋白(hsCRP)对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强的预警性,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作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的增高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明确危险因素,并且在非糖尿病患者中也是致心血管疾病和致死的独立的危险因素.HbA1c与高血糖症相关,hsCRP与炎症相关.二者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是目前观察二者联合作用这方面的资料尚少见.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靳敏  吴敬林  李瑞祥 《广西医学》2002,24(10):1561-156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血脂,载脂蛋白变化及其诱发心血管并发症的致病因素。方法:采用酶法及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糖尿病患及健康人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HDL),氏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opA1)及载脂蛋白B(AoB)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患FBG,CH,TG,LDL及ApoB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血脂,载脂蛋白的改变及预测糖尿病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之一,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的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积极控制血脂异常对于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能安全有效全面地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预防各种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早期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DM组)和5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CysC与hsCRP含量。结果:DM组血清CysC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ysC在DM组的特异性高于hsCRP,但敏感性不如hsCRP。CysC和hsCRP呈明显正相关(r=0.631,P〈0.05)。结论:CysC及hsCRP是糖尿病早期肾病和并发心血管事件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血清脂蛋白(a)测定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附1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继发动脉硬化性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酶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63例糖尿病患者和92例健康对照者的血脂、载脂蛋白和脂蛋白(a)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具有脂质代谢异常,高脂蛋白(a)血症是其又一生化特征,而且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组;脂蛋白(a)浓度与糖尿病患者有无血管并发症有关,但与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改善状态无关。结论:监测脂蛋白(a)浓度,有助于判断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6.
范杰  高卫国  赵素斌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92-1693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且易发生于2型糖尿病(T2DM),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已有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基础是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相关的多种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和过氧化脂质(ox—LDL)增多是并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治疗糖尿病(DM)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控制血糖,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心血管并发症在预后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临床资料表明,50%以上的DM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有利于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靶器管的保护。Laakso在UKPDS后继续研究中分析335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的DM案例。按照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的大小排列的前5个危险因子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高糖化血红蛋白和吸烟。由此说明,预防DM心血管并发症仅仅控制血糖是不够的,必须兼顾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modified low-density lipocprotein,ox-LDL)在糖尿病患者细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并发症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90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ox-LDL的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具有较高水平的ox-LDL,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有血管并发症者高于无此症者,糖尿病病程也可能影响ox-LDL的水平,LDL的过氧化与血糖控制水平有关。结论:ox-LDL在糖尿病患者动粥样硬化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适当应用抗氧化剂,可防止和延 缓样硬化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血浆过氧化脂质与其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通过血清抗-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的检测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LDL氧化修饰情况进行研究,有利于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作出评价。本文对LDL的氧化修饰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邸北冰  李卫萍  李虹伟 《湖南医学》2014,(10):2071-2075
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糖化低密度脂蛋白(LDL)可以影响脂蛋白正常代谢途径,并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AGEs通过和其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相互作用影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综述重点讨论了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浆炎症及促凝活性相关指标的水平变化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治评价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和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单纯糖尿病组60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74例和正常对照组46例血浆hsCRP、PAI—1、t—PA和Fbg浓度。结果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组的hsCRP、PAI—1和Fbg水平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但t—PA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sCRP、PAI—1和Fbg等水平的升高,可能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糖尿病(DM)患者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20例1型DM患者、30例2型DM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该次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来测定受试者血清sEPCR和hsCRP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种类型糖尿病患者中sEPCR和hsCRP水平都升高。sEPCR能够预测1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和血栓形成,P值分别为0.016和0.015。而hsCRP可以明显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P =0.042。结论  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sEPCR和hsCRP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提示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sEPCR对1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和血栓形成有一定预测作用,而hsCRP对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人选200例,糖尿病血脂正常者99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者101例,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IMT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组IMT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糖尿病伴血脂紊乱组IMT高于糖尿病血脂正常组。LDL—C与颈动脉IMT有一定关系,HDL—C与颈动脉IMT无明显相关;(2)颈动脉IMT增厚与冠心病密切有关。结论糖尿病患者可促进颈动脉重构,伴有糖尿病血脂紊乱者尤其LDL—C偏高者尤重;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情况,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监测糖尿病的进展、预后,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防治监测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为全身系统性疾病,血管病变是其主要并发症,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许多研究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管内皮功能即出现下降,这种功能性的改变明显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血管内皮功能的存在为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诠释,内皮功能异常是糖尿病性血管并发症的始发因子,Guangda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明显降低。笔者就2型糖尿病内皮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水平变化,探讨hsCRP、HCY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内科因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住院患者23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ICVD)住院的患者42例,共6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101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sCRP及HCY检测水平。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浆hsCRP、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患者血浆hsCRP与HCY呈正相关(r=0.128,P<0.05)。(3)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sCRP、HCY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浆hsCRP、HCY高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生率日渐增多,而糖尿病患者70%~80%死于并发症,尤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是高出24倍。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五大死因。本文就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冠脉造影特点做一回顾,旨在积极防治糖尿病,控制有关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延缓冠心病的发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长的流行趋势。大血管病变又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发生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基础病变,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但早期无临床表现。因此早期发现动脉壁损害对于识别易发生心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有重要作用。颈动脉是人体最接近体表的大动脉血管,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其血管壁情况,可定量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评估斑块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而成为大动脉血管检查的窗口。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成为无创检查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51例,31.88%)、稳定斑块组(43例,26.88%)和不稳定斑块组(66例,41.25%),比较三组的一般情况及血脂、hsCRP、FIB值。结果无斑块组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FIB、hsCRP水平较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相关性。hsCRP、FI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采取联合降脂策略以进一步改善糖尿病伴心血管事件高危患者的临床整体预后是目前心血管和糖尿病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优化联合降脂与降低糖尿病高危患者剩留血管风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糖尿病患者常表现典型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谱,表现甘油三酯(TG)升高明显、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其高TG水平与冠脉病变风险及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病因治疗及治疗性生活方式的干预是治疗糖尿病伴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的基础治疗。指南推荐他汀治疗是糖尿病调脂治疗的基石,但大剂量强化他汀治疗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血管剩余事件风险。贝特类药物对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谱均具有积极疗效,不同贝特具有不同的调脂外的获益。他汀+贝特联合可以全面有效的改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谱,较单一他汀更明显降低LDL-C、TG、VLDL,同时更多的升高HDL-C,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而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实践中应谨慎选择有循证证据的安全性良好、剂量合适的他汀与贝特类联合,鉴于他汀治疗可导致剂量相关性血糖升高,苯扎贝特在改善糖代谢异常及减轻体重方面的额外获益优于非诺贝特,因此理论上苯扎贝特联合他汀可能具有全面调脂、逆转他汀相关性血糖升高、预防和减少新发糖尿病的协同作用。在临床真实世界中还需要进一步比较不同的联合调脂方案对改善糖尿病的糖脂代谢异常及降低剩余心血管事件风险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昼夜血压变化观察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改变多见于周围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有体位性低血压、多汗、腹泻、便秘、排尿障碍和阳痿。自主神经病变的患者,血压节律的变化与正常人相反,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约50%糖尿病患者于夜间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夜间血压升高。为了降低糖尿病神经病(DNP)患者因血压节律变异致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率,笔者对43例血压正常的糖尿病DM患者进行昼夜与卧立位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