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间隔缺损64例临床手术及X线对照分析赵晓东,朝鲁孟,赵晓峰(内蒙古自治区医院)空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平片诊断室缺方法简单,无创伤、但有一定局限性,本文统计我院1986~1994年经手术证实并有完整资料的64例室间隔缺损的病人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单纯室间隔缺损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胸片征象的关系,现对80例经心导管检查无其他畸形存在的单纯室间隔缺损的X线征象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室缺,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15.5%~22%,男性多于女性。在我国小儿室缺几乎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半,而居首位。心脏X线检查经济、快捷而直观,仍是目前检查先心病的重要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经手术或彩超检查证实的小儿室缺26例,对其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本病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6.
室间隔缺损(VSD)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是一种少见的复合畸形,其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2%~8%。本病不论临床或X线诊断都有一定困难,术前容易误诊。本文收集手术证实的6例并复习有关文献,探讨其X线诊断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7.
探讨X线片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68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证实。X线片的诊断符合率仅有26.4%,心脏彩超的诊断率超过80%。表明X线检查在先心(室缺)诊断中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其诊断价值远不如心脏彩照,但其对心外的肺血分布及肺功能判断具有相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心脏病一直是孕产妇及胎儿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孕产妇自我健康查体的不断深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妊娠的孕妇明显增多,现就我院35例妊娠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对孕产妇及胎儿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14例患者,男54例,女60例,年龄1~31岁,平均16岁,无明显临床症状者16例,经常性肺部感染者86例,剧烈活动后或哭闹后口唇发绀者24例,静息时口唇发绀者14例,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者114例,心前区扪及震颤者78例。本组患者均为我院住院诊治患者。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方法,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 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46例;同期矫治其他合并畸形50例.结果 全组死亡2例,发生主要并发症5例.结论 室间隔缺损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一经明确诊断,如无手术禁忌证,均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导管应用封堵器关闭膜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68例膜周部V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封堵VSD,封堵后行左室造影及TTE,观察封堵即刻效果,术后24小时、1、3、6、12个月复查心电图及TTE。结果68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封堵器直径(8.2±3.6)mm(6~16mm)。VSD距离主动脉右冠瓣3.54±1.26mm(1.0~6.0mm),12例距离主动脉右冠瓣≤2mm者应用对称型封堵器成功封堵,无一例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封堵后左室造影示8例(11.8%)存在微至少量残余分流,随访6个月后均无残余分流。封堵术后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13.2%),左束支传导阻滞4例(5.9%),左前分支传导阻滞4例(5.9%),右束支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2.9%),其中1例于术后第9天出现间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术后随访1个月三尖瓣中度反流1例。结论经导管治疗膜周部VSD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长期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待临床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3.
48例室间隔缺损病人脉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的VSD病人脉象有:细脉、数脉、沉脉、弱脉以及伏脉、微脉、涩脉、代脉,以前三种脉象为多见,且以细数沉复合脉者为多,见于这种脉象的多为单纯的VSD病人。伏、微、涩脉的病人均为非单纯性VSD,分别伴有主动脉瓣狭窄、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等心脏畸形。VSD与正常人脉图比较,在15项指标中,有9项指标差异显著。术后病人的脉象为细滑数或为平脉,脉图多为双峰波或三峰递减波图型,数脉仍为术后常见脉。缺损  相似文献   

14.
房间隔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天性心脏病的首位,国内统计资料约为21.4%[1].  相似文献   

15.
16.
从1985年1月~1987年3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88例,其中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占29.5%,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占13.6%。手术死亡5例(5.6%),死亡原因主要与术前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有关。存活的83例中随诊半年~2年半者共67例,结果优良者占94.0%,有8例残存心脏杂音,但均无明显症状。本文对室间隔缺损的分型以及手术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既往体检未发现心脏杂音,无心脏病史,入院前3个月刀刺伤史(左侧血气胸,外院治疗痊愈,体检触及震颤)。入我院后查体:BP120/80mmHg,神志清,结膜红,无颈静脉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左前下胸有一2cm瘢痕(外伤性),心前区触及收缩期震颤,闻及Ⅳ/6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音有力。肝不大,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胸部X线片示:心胸比例0.5。彩色多普勒提示:室间隔缺损10mm,极少量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8.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并发症治疗。方法112例VSD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显示,膜部室间缺损(VSD)110例室间隔膜部缺损合并肌部缺损(Rogers病)1例,法乐氏四联症术后残余漏1例,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合并膜部瘤。2例室间隔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1mm左右,其余均在1mm以上。室间隔缺损直径2.5—13mm(6.12±2.36mm)。所有患者无严重的肺动脉高压或右向左分流,均使用国产先健科技生产的封堵器。结果112例造影测量值为2.2—13.5mm(6.54±2.68)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4—16mm(7.344-1.87)mm。107例封堵成功,10分钟后造影或超声示无残余分流,5例患者封堵失败,8例术中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无临床自觉症状,3例术后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出现心包积血,1例出现脑栓塞,6例出现心前区疼痛,2例头疼明显,1例封堵伞脱落。封堵成功患者随访1—12个月,无其它并发症和残余分流发生。结论经导管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并发症少,经临床积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黄击修  刘健  付建  林小彬 《四川医学》2006,27(4):393-394
目的总结118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病例。探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经右胸外侧腋下小切口手术72例。正中切口46例,不阻断心肌循环手术63例,阻断心肌循环手术55例;直接缝合44例,补片缝合74例。结果手术治愈116例。1例残余分流。死亡1例。结论室问隔缺损诊断不难,但应注意合并畸形的诊断;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但应视患者缺损大小、部位、分流情况及有无肺动脉高压而区别对待;加强围术期处理。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临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心室间隔缺损为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缺损绝大多数为单个,少见有多个缺损。多发缺损一般均伴随肌部缺损,术前不易确诊,如手术中不仔细寻找可能遗漏。我院于1986年发现2例多发性室间隔缺损,其中1例术中遗漏,经再次体外循环转流修补;第2例术中及时发现,一次修补痊愈。兹报告如下以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