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具有现代医学微血管病变的典型特征和中医阴虚血瘀的典型证候表现。阴虚是消渴之本,血瘀是消渴之标,阴虚血瘀是其根本病机。滋阴生津、活血通脉是中医调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具有现代医学微血管病变的典型特征和中医阴虚血瘀的典型证候表现.阴虚是消渴之本,血瘀是消渴之标,阴虚血瘀是其根本病机.滋阴生津、活血通脉是中医调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及其病理演变规律,论析活血化瘀治法的利弊,指出血瘀证并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唯一证型,血瘀证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阶段性病理变化;根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处的病理阶段及临床特征的不同,灵活选用清热凉血法、滋阴清热法、益气养阴法、痰瘀同治法、补肾填精法、温补脾肾法.  相似文献   

4.
正0引言糖尿病为慢性进行性终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通常指2型糖尿病所并发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属于消渴变证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阴虚燥热理论不能完全阐明消渴变证的病理机制,以肺、胃、肾三脏为中心的分型辨治,更不能涵盖消渴变证症候的复杂多变,临床用药也多以西药药理研究为择药标准,忽视了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5.
居来提 《农垦医学》2003,25(4):269-270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水肿”范畴 ,系在糖尿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糖尿病病程日久 ,久病必虚 ,久病及肾 ,久病必瘀。脾肾两虚 ,水精输布失常 ,气化不利。发病之出以阴虚为本 ,涉及肝肾 ;病变后期 ,阴损及阳 ,伤及心脾。脾肾等脏腑虚损 ,痰瘀互结 ,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糖尿病肾病是属本虚标实之证 ,脏腑虚损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本文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探讨血瘀的含义 ,提出了治疗血瘀证的新看法。1 糖尿病肾病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阴虚、燥热、气虚之象 ,阴虚燥热为其主要证型。如《临证指南医案 .三消》 :“三…  相似文献   

6.
血浊理论作为现代中医学理论,是指血液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失去清纯状态,转变为混乱、浊化、失序的病理现象。血浊作为病理产物的同时,又可以作为诸多疾病的继发性致病因素。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肾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内皮细胞是血浆与血管壁之间的一层特殊扁平上皮细胞,具有完成血浆与组织液代谢交换、合成和分泌生物活性物质、维持血管张力等功能。糖尿病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与功能障碍是导致微血管病变的关键病理因素,这与血浊的特性高度契合。血浊既是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致病因素,内皮细胞持续损伤亦是血浊继而为病的病理基础。本文首先阐释了血浊理论的源流,强调了血浊的中医学属性特点;然后,介绍了血浊与内皮细胞损伤的密切联系,并认为血浊与内皮细胞损伤是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核心病机。最后,基于血浊理论,结合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疾病特点,归纳出该病阴虚燥热、血浊内生、络脉瘀痹的病机演变特点,并提出以养阴护脉、清化血浊、通瘀畅络为治法,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进程,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血瘀证机理及活血化瘀法应用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22-1022,1033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其病机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而定论。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与中医血瘀证的形成与发展关系甚为密切,应用活血化瘀方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现试从糖尿病血瘀证发生机理及活血化瘀方法的应用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试论脾气下脱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糖尿病的病理改变形式有二,一是降出大于升入,二是升降无序,而脾气下脱是其病理改变的基本病机。认为阴虚燥热、气虚阳衰、血瘀等是糖病过程中的标象,脾气下脱则是其本,并贯穿整个病变过程,从而指出健脾升阳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9.
黄西园 《海南医学》2003,14(6):61-62
中医学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纵观各家对本病的研究 ,每以阴虚燥热定论 ,多以养阴润燥为法 ,然而许多患者疗效并不理想 ,笔者在临床辨证中发现不少患者并无明显的阴虚燥热之象 ,而常以倦怠乏力 ,肢体麻木及血糖升高为主 ,从中医辨证多以脾虚血瘀定论 ,结合历代医家论述及现代相关研究报道 ,本文试从以下方面对糖尿病脾虚血瘀证的辨治思路加以分析探讨。1 “脾”在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中医学认为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主运化 ,即人体所摄入的所有饮食物质 ,都须在脾的运化功能下消化吸收及代谢。“脾…  相似文献   

10.
中医消渴病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又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的名称。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消渴病常见病因有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其常见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久兼有瘀血。其常见的病变部位为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常见证型有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瘀气滞证。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心脏病中医病机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过程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病并发或伴发心悸、胸痹、真心痛、喘证、水肿、脱证、厥证等范围.从阴虚燥热、心脾两虚、心血瘀阻、痰瘀互结等4个方面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作了探讨,认为阴虚燥热是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基本病机,心脾两虚是其病机的关键,心血瘀阻贯穿了疾病过程的始终,痰瘀互结是相关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黄祥武主任医师认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证候有阳虚血瘀、气虚血瘀、痰浊阻络、阴虚血瘀,并以阳虚血瘀及气虚血瘀为主.黄老认为,消渴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但由于阴阳互根,消渴日久,必定出现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且以脾肾阳虚较为多见,故脾肾阳虚为消渴病痹症的基本病理基础.治疗上以温补脾肾、培元固本为主;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或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出现瘀滞,或阴虚内热,耗伤津液,出现瘀滞,故气滞血瘀是其最关键的病理产物,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要;消渴病痹症病程较长,必定是有虚有实,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为本.用药以当归四逆汤加四君子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逐渐发展至阴损及阳,阴阳衰败,兼夹瘀血水湿等标证,其中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其致病因素,贯穿糖尿病肾病的始终。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肾病的深入研究,进一步佐证了瘀血和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活血化瘀法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牟吉荣  徐刚 《医学综述》2001,7(6):361-36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 (DM)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是DM慢性并发症的共同危险因素 ,是DM临床和基础研究热点之一。现就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防治 ,扼要讨论如下。1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概念目前威胁DM患者生命最严重的病理变化为心血管病变 ,其中的微血管病变最为重要。微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微动脉、微静脉 ,从光镜和电镜下发现DM中微血管病变的特征为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正常基膜厚约 80~ 2 5 0nm ,DM患者基膜增厚可达 5 0 0~ 80 0nm。基膜中有糖类沉积 ,其中主要为羟赖氨酸与葡萄糖基半乳糖结合物 (一种糖蛋白 )…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口腔疾病是指在糖尿病过程中并发口腔粘膜感觉异常、牙周病、粘膜溃疡及龋齿等,其主要病因为高血糖及高血糖所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所致。本病属中医口疮、龈肿、齿摇范畴,其病机多由消渴日久,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或阴虚燥热,肾阴不足,虚火旺动;或脾虚...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角度探讨,糖尿病之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病变日久则热邪深入,劫灼营阴,扰乱心神,甚或引起耗血动血之变而产生一系列证候.这与温病营血分证的病理病机非常相似,清营凉血法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的一种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阴虚燥热",病初起以燥热炽盛为主,中期燥热、阴虚并见,后期则以阴虚、气虚或阴阳两虚为多。其病变涉及肺、胃、肾三脏。燥热在肺,肺燥伤律则多饮而烦渴。热郁于胃,胃热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心钠素(ANP)与糖尿病(DM)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检测44例DM血瘀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的ET和ANP含量。结果:血瘀证组ET、A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ET、ANP共同参与了DM血瘀证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候规律进行研究。[方法]临床调查获取531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患者的四诊信息,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筛选常用的病位和病性证素,联合聚类及频数分析对证素的组合规律及分布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根据病位证素组合的结构方程模型构筑,肝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脾肾其次,再者肝肾、肝胃、肾胃;根据病性证素组合的结构方程模型构筑,阴虚与实热相关性最高,各病性密切相关;根据证素的聚类结果,脾湿/脾湿热、肾阳虚、肝热、胃气虚气滞、阴虚分别聚成一类;根据频数分析的结果,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在有阴虚(95.1%)的基础上,以肾阳虚(80.2%)多见,并有多种证候并存的现象。[结论]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客观探索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阴虚血瘀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阴虚血瘀证的形成机制和临床特点。认为阴虚、血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决定了阴虚血瘀证的广泛性,但以阴虚致瘀为主。同时,认为阴虚证多存在微观血瘀的病理变化,故阴虚燥热内盛的病证;热毒炽盛,窜扰脏腑、脉络的病证;郁热蕴阻脉络、关节的病证;阴虚热盛有出血倾向的病证;性喜柔润,以阴为体的脏腑病证等,易出现阴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患者易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属血瘀证中比较危险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