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疑为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了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为腹主动脉肾动脉开口水平至踝关节水平,层厚2.5mm,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5mm.对比剂剂量100ml~130ml,注射速率3.0ml/s-3.5ml/s.扫描后在Workstation4.2工作站上对全部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进行下肢动脉成像,重建方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结果 所有病例动脉血管重建像均显示良好,MSCTA发现37例患者共114个动脉节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1例下肢动脉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真实再现下肢动脉的解剖与形态,对临床评估下肢动脉狭窄与闭塞的范围与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家荣  俞同福  李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5):1928-192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头颈部血管病变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扫描,造影剂量1.5ml/kg,注射速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16s~18s,在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MPR等。结果:34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狭窄3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2例,海绵窦瘘1例,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5例。血管成像对于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16排螺旋CT对肾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因高血压怀疑肾动脉狭窄的80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肾动脉CTA检查,全部均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数据传输到工作站进三维后处理,包括MIP、MPVR、VR,并与轴位图像做综合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能获得满意的肾动脉CTA轴位原始图像,经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其2-4级分支,能够准确判断狭窄动脉。结论多层螺旋CT采用适当的扫描方法和重建方法,可以对肾动脉狭窄进行准确评估,是非损伤性的、有效的成像技术,可常规作为怀疑肾动脉狭窄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可行性。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46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进行CTA检查。扫描层厚5 mm,螺距1.15mm,重建层厚1.0 mm,重叠30%。造影剂剂量90~100ml,注射速率3 ml/秒,高压注射器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20~30秒,对全部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使下肢血管清晰显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46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检查均获得成功。动脉闭塞21例,动脉狭窄15例,动脉瘤7例,3例未见异常。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全面地诊断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横断面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血管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共评价588段血管,239段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101段、中度狭窄86段、重度狭窄37段、闭塞15段;侧支循环建立12例;发现钙化斑块或血管壁钙化189段,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均能很好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准确、可靠、无创的成像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随访价值。方法41例搭桥术后患者,共计104条桥血管,其中42条动脉桥,51条静脉桥,11条序贯桥血管,平均2.54条/例。所有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64排螺旋CT桥血管成像检查,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左侧膈肌心尖处,层厚0.5mm,重建间隔1.0mm,螺距1.25,对比剂用量60~7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时间23~28s,对所有病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重建技术(VR)等。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桥血管通畅性或再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特别是近端和远端吻合口的通畅情况。结果所有41例患者顺利完成桥血管64排螺旋CT成像检查,其中94条桥血管显影,10条未见显影血管考虑闭塞,另有10条动脉桥血管可见管壁钙化,5条动脉桥、3条静脉桥以及2条序贯桥血管可见近端或远端吻合口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不但能显示冠状动脉桥血管,而且能清晰地显示原始的冠状动脉及吻合口的再狭窄情况,是无创性随访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情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扫描参数及方法:层厚10 mm,间隔10 mm,螺距1.375∶1,速度:27.50 mm/rot,对比剂量100-120 ml,注射速率:3.0-3.5 ml/s,使用SmartPrep自动跟踪技术,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22例中有髂总动脉瘤2例,小腿动脉狭窄5例,腹主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闭塞1例,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狭窄1例,闭塞2例,髂内、外动脉狭窄1例,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2例,小腿动脉狭窄、闭塞1例。动静脉畸形2例,2例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2例同时行MRA检查,3例行DSA检查。结论使用跟踪技术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的立体解剖特点,为下肢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下肢血管病变较为优化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对肾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为Omnipaque,浓度为300~350g/L。剂量为100ml。注射速率为3~4ml/s,扫描延迟时间为25~30s。将扫描原始数据重建成0.625mm的横断面图像,然后传送至AW4.2高级图像处理工作站,分别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①VR像上肾动脉可清晰显示至2级分支者2例,3级分支72例,4级分支75例,5级分支17例;MIP像上肾动脉可清晰显示至3级分支61例,4级分支84例,5级分支21例。在VR像与MIP像上显示分支级别一致的152例,不一致的有14例,且均为MIP较VR多显示一级分支;②10例患者在VR及MIP上肾动脉均显示有斑点状钙化灶;③13例患者因周围肿瘤的压迫而显示不同程度的肾动脉受压移位;④14例肾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改变;⑤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DeBakeyⅠ型2例,Ⅲ型7例),其中两侧肾动脉均起自真腔者7例,分别起自真假腔者2例,夹层动脉瘤所致一侧肾动脉明显狭窄者2例;⑥伴有副肾动脉者19例。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地显示肾脏的动脉解剖和变异,能够准确地诊断肾动脉性病变,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头颈部检查阳性病例.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行1 mm薄层重建,造影剂量按1.5 ml/kg,注射速率为3 ml/s,扫描延迟时间16~18 s.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等,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2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6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3例,海绵窦瘘2例,脑内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52例CTA对于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及病变与周围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0例肾脏病变高血压患者行16排CT连续容积扫描,以CT轴位薄切图像(层厚1.25mm,间隔1.25mm为原始数据,然后应用GEAW4.2工作站进行双肾动脉图像后处理,结合多种重建图像综合分析。结果 500例中共显示肾动脉1032条,部分显示一侧或双侧双肾动脉供血,主肾动脉皆显示清晰,级分支显示率95.3%,级以下分支能够清晰显示,显示率95%。结论 SCTA能如实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完全可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肾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0例肾脏病变高血压患者行16排CT连续容积扫描,以CT轴位薄切图像(层厚1.25mm,间隔1.25mm为原始数据,然后应用GEAW4.2工作站进行双肾动脉图像后处理,结合多种重建图像综合分析.结果 500例中共显示肾动脉1032条,部分显示一侧或双侧双肾动脉供血,主肾动脉皆显示清晰,级分支显示率95.3%,级以下分支能够清晰显示,显示率95%.结论 SCTA能如实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完全可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关键成像技术问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拟诊为ASO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将重建图像的原始数据传输到ADW4.2工作站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同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分析;9例CT血管造影检查后一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结果所有患者下肢动脉图像显示良好,其中正常3例,29例下肢动脉存在节段性管腔狭窄,并在闭塞动脉周围可见较多代偿侧支血管影存在。544个节段血管共有346段0级狭窄,131段Ⅰ级狭窄,33段Ⅱ级狭窄,15段Ⅲ级,19段Ⅳ级狭窄。9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与CT血管造影检查相比,在153个节段血管中的显示符合率为95.4%。结论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造影检查可清晰地显示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及管壁斑块,为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筛查、诊断及治疗前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临床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采用增强后容积扫描,层厚1.2mm×16,床速27.5mm/圈,螺距1.375∶1,重建层厚1.2mm,重建间隔1.25mm。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至足趾,增强延迟时间动脉期为38~42s,静脉期为120~150s。图像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33例下肢血管在VR及MIP成像中,正常7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13例,胫后动静脉瘘伴多发静脉瘤1例,多发性动脉瘤例,外伤后下肢腘动脉离断1例,胫后动脉痉挛1例,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再植后血栓形成1例,滑膜肉瘤术后伴股深静脉瘤栓1例,腘动脉远端血栓形成1例,左胫前动脉脉管炎例,右股骨下段软组织内血管瘤1例(供血动脉来源于股外侧动脉),股动脉穿刺后股动脉前侧血肿机化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可筛选和发现病变,并确定病变性质、范围,可作为临床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评估胰腺癌侵犯胰周血管的价值.方法 对20例胰腺癌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和三维血管重建,结合源图像比较正常胰腺组织与肿瘤组织在各项增强中的强化程度,评价胰腺癌对胰周血管的侵犯情况,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清晰地显示胰腺癌的各种表现及胰周血管,以动脉晚期显示最佳,20例发现80支胰周血管受侵犯,表现为血管被肿瘤包绕或受压移位,管腔狭窄或闭塞,管壁浸润,CT评估肿瘤可切除准确度75%,不可切除准确度90%.结论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胰腺癌、术前分期以及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尉东涛  张建平  孙海成 《中国现代医生》2013,(14):108-109,F0003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血管重建成像对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方式证实的22例肝脏肿瘤进行128层螺旋CT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在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表面阴影显示(SSD)与容积显示(VR)等技术进行双期血管重建成像。结果肝动脉期vR和MIP等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属支,门静脉期VR和MIP后处理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结论128层螺旋CT双期血管重建成像技术快速、直观、准确,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肝肿瘤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在肾动脉狭窄(R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MSCTA),将获得的轴位扫描图像经适当处理后,获得重建图像,常用SSD、MIP、VR、MPR等处理方法。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多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造影图像,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均可得以清楚地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肾动脉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变异、肾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及周围解剖关系做出诊断,属于无创性检查,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永记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63-16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腹部血管性疾病的应用价值,评价其三维图像的质量。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CTA检查的3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均能准确诊断出腹部血管疾病。在30例腹部血管疾病中,门静脉系统疾病8例,腹主动脉瘤4例,脾血管瘤4例,肝血管瘤3例,肾动脉钙化狭窄4例,腹主动脉钙化狭窄2例,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狭窄3例,另2例患者为髂动脉钙化狭窄。结论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可以重建出高质量的血管病变的三维图像,可为临床提供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并且费用相对较低,安全性高,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A成像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头颈联合CTh最佳扫描技术方法。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31例头颈联合CTA成像,选用两种参数进行扫描:A组15例患者选用螺距为1、120mhs,扫描方向自主动脉弓至颅顶;B组16例患者选用螺距1.35、160mAs,扫描方向自颅顶至主动脉弓,其他参数相同。评估两种方法重建的血管像和血管的强化值。结果B组重建的图像优于A组,检测点颈动脉起始段,大脑中动脉强化值B组高于A组,直窦强化值B组低于A组。结论16层螺旋CT联合CTA成像时,采用螺距1.35,160mhs改变扫描方向的方法,可重建出更优质的血管图像。  相似文献   

19.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 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 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临床怀疑下肢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PHILIPS 256i CT进行全下肢动脉血管成像扫描,将所有获得的数据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利用智能血管分析和目测法分析血管狭窄程度。结果50例患者的CTA检查均获得清晰的血管重建图像,共显示血管813段,满足诊断要求;50例患者中,正常3例,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36例,胫后动脉痉挛2例,腘动脉远端血栓形成2例,下肢动脉闭塞血管再植后血栓形成2例,多发性动脉瘤1例,左胫前动脉脉管炎3例,外伤后下肢腘动脉离断1例;813段动脉节段中,256层螺旋CT可评估血管756段(92.99%),其中32段有脂质纤维性斑块,724段显示有混合性斑块,不可评估动57段(7.01%),均为钙化斑块;下肢动脉狭窄分级Ⅰ级193段(23.74%),Ⅱ级259段(31.86%),Ⅲ级262段(32.23%),Ⅳ级48段(5.90%),Ⅴ级51段(6.27%)。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有效确定病变性质及范围,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