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的崛起给中医药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中医学与系统生物学在许多方面有近似的属性,中医药的研究若能与系统生物学相结合,势必会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体质”是将系统生物学引入中医学研究的最佳结合点,在中医体质学的研究中引入系统生物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方生命科学的架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西方医学对于如何探讨生命科学的现象和本质都非常重视,同西方医学对生命科学进行的研究相比,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先进性,其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不断揭示着生命科学的奥秘,同时也将推动中医学本身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医体质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观点和理论继承了阴阳学、五行学、精气学等中医哲学思想。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只是在气、血、阴、阳等方面存在内在的差异,但"体质"不等于病态,某种体质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并没有必然性,体质辨证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中医体质学的某些内容仍亟待进一步完善。只有坚持中医学"辨证法"思维,去认识和研究中医体质学的理论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医体质学。  相似文献   

4.
王晓艳 《中医研究》2009,22(3):51-53
中医体质学既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点,又是中医基础理论发展方面的突破点。中国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多以文献整理为主,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紧密度不够,而且缺乏各人种间体质差异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影响的研究。2002—2006年,笔者在英国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期间,接诊了除棕色人种以外的黑色、白色和黄色人种的许多患者,感悟之一是:不同人种间体质差异对中医学的治疗方案和实施,的确有着重要影响。兹举逍遥丸、龙胆泻肝丸和补中益气丸医案各三则,就人种间体质差异对内服中成药疗法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医体质研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中医体质研究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中医体质的定义、分类、中医体质与证的内涵、中医体质学与中医学整体观的关系,以及中医体质的研究与临床疾病的防治和个体的养生康复等,认为研究增强体质方法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中医体质治疗学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重新认识体质问题,明确提出“体质医学”的概念。中医学对体质重视的程度尤为突出,因此发掘、整理、中医体质方面的内容并升华“中医体质学”成为独立学科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所要探讨的中医体质治疗学属于中医体质学的分支之一,由于中医体质学现尚未建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中医体质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体质类型决定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疾病类型的倾向性。研究表明湿热体质现患率居偏颇体质的第二位,并且与痤疮、湿疹、便秘、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湿热体质的危险因素,对于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的防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研究,结合中医古籍和现代研究等文献,探讨湿热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饮食结构、运动锻炼和睡眠时间等是影响湿热体质的主要因素。因此,通过体质的判定来指导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以调理湿热体质的偏颇状态,有利于亚健康状态和相关疾病的防治,促进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很大,探讨中医学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对进一步完善朝医体质学理论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然药物》2010,(2):144-144
在后基因组的时代背景下,生命科学进入了系统生物科学全球化时代。大会将围绕着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四大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中医学的交叉研究(中医遗传学、中医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10.
生命科学九处由药物学与药理学学科、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组成。本科学处所受理的范围包括 :药物学 (药物合成学、药物化学含天然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药剂学、抗生素、药物毒理学 ) ;药理学 (神经精神药物药理学、心血管系统药物药理学、抗衰老药物药理学、免疫系统药物药理学、抗癌药物药理学和其他药物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药理学 ) ;中医学基础 (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病因病机学说、证的基础研究、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治则与治法学说、经络学与腧穴学 ) ;中药学基础 (中药化学、中药资源学、中药生物工程、中药鉴定学、中药…  相似文献   

11.
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介于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之间的新兴学科。中医未病先防实质上就是通过纠正、改善体质,实施疾病三级预防。大肠癌作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减少大肠癌死亡的因素中,大肠癌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早期诊治、综合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肠道腺瘤局部炎性反应微环境与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将中医体质学说与中医治未病有效结合是中医预防大肠炎-瘤转变、腺瘤癌变的切入点和有效手段,将为大肠腺瘤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因此,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依据,利用系统生物学所具有的整体研究思路来开展中医体质学的研究,将中医治未病、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基础实验研究成果有机的结合,建立融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生化检测、现代遗传免疫研究、肠道微生态于一体的现代技术平台,实现由未病先防向临床转化应用,为中医药防控炎-瘤转变提供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从中医体质学论治甲状腺结节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依据中医学体质学说,查阅近现代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报告、甲状腺结节患者体质的调查研究,从病因、病机、治疗3个方面探讨体质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结果:在甲状腺结节患者中,体质和证型二者之间在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结论:辨体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在甲状腺结节的防治上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体质)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第二、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主要成就是构建与完善了中医男科学、中医体质学、中医腹诊学、中医藏象学4大学术体系,并对中医学的整体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源远流长,但在理论上一直难有新的突破。中医体质学是从中医学的角度,对人类的体质现象进行研究,它使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有机地相结合,深化了中医对人体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拓宽了中医诊疗的思维模式,带动了整个中医诊疗体系的创新。试图将中医体质的概念引入对肿瘤的认识中,以就正有道。  相似文献   

15.
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具有密切关系,同时它还对临床治疗具有影响。中医体质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之后被历代医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医体质学十分重视对人体生理、疾病的发生和养生防病的认识,它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主导,研究人体的各种体质特征和类型,并通过不同的体质类型来指导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养生康复。目前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内容日渐深入,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思路不断拓宽。  相似文献   

16.
中医体质研究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会南 《中医杂志》2003,44(3):167-169
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发展的启示,中医体质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中医体质研究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相关思考,中医体质研究展望等方面,探讨了中医体质研究与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的相关联系,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相通之处。提出借鉴基因组学及蛋白组学研究成果,利用其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尝试从新的视觉系统,深化对体质特性及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预防及个体化诊疗的认识,对推动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学功  程雪 《新中医》2014,46(9):231-233
从中医体质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医体质学决定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中医体质学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内在基础,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将中医体质学说引入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体系中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及转归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君  杨峰 《中医药学刊》2003,21(3):381-381,383
有关中医的研究,目前基本上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的论述,与生命科学无法接轨,针对该问题,中医研究小组进行了大量研究,对生命学研究思路也进行了反思,希望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在中医几千年宝贵经验中获得启迪!作为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在现代化研究进展中,充分吸收、借鉴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技术,经经络、腧穴本质探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针灸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被医学界所认同。但是关于针灸机理研究和其他与中医学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只有将其融入生命科学的大环境中,才能进一步发展。在21世纪,生命科学必将获得空前的发展,基因科学将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在这里我们研究小组,将给大家一个假设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属生命科学范畴,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疗经验的医学体系。异质的文化母体和厚实的历史积淀,使得中医学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医学体系的特点和优势。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体系上同样有别于西医学。要想教好《针灸学》,使学生学习好针灸,  相似文献   

20.
杨寅  王济  张妍  王琦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11):2639-2641
系统科学作为横断性的学科,比一般的交叉学科所涵盖的范围更宽,它把事物看做系统,从系统结构、功能、系统的演化等方面研究各学科的共性规律,是各门学科的方法论和基础。从系统科学角度来看,中医体质是一个复杂系统,具备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涌现与层次性等系统特性;同时,系统科学是研究中医体质的合适工具,能够通过建模仿真推动和完善中医体质研究。所以,将系统科学应用于中医体质研究,将使中医体质学研究更加系统、深化,使其可望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