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余雯  余霈  吴梦凡  余震 《眼科新进展》2020,(12):1193-1196
玻璃体替代物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如复杂的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以及后段眼外伤)的玻璃体内填塞剂。在玻璃体切除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中,术者需在玻璃体切除后在玻璃体内填充玻璃体替代物,以使脱离的视网膜重新附着。但目前临床上可用的玻璃体替代物仅能做到短期维持。尽管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但仍未找到理想的玻璃体替代物。本综述列举了临床上需要应用玻璃体替代物的眼部疾病,并从临床和科研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玻璃体替代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聚合物水凝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和天然玻璃体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被认为是人工玻璃体替代物的未来,尤其是热敏智能水凝胶,最有可能成为理想的玻璃体替代物。  相似文献   

2.
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常常需要玻璃体替代物支撑玻璃体腔、维持眼内压.气体、膨胀气体、全氟化碳液体、硅油是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常用的玻璃体替代物,胶原、透明质酸、水凝胶等被尝试用作长期的玻璃体替代物.理想的人工玻璃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应用的以及仍处于实验阶段的玻璃体替代物进行综述,根据其功能、构成及特性进行分类,并讨论它们的临床应用及优缺点,同时定义理想人工玻璃体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玻璃体手术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玻璃体替代物的产生和发展扩大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适应证并提高了手术疗效.目前临床应用的玻璃体替代物有膨胀气体、硅油、重硅油、全氟化碳液体、半氟化物等.本文就玻璃体替代物的理化性质、实验室研究,临床应用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玻璃体替代物,属于全球创新产品.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由计算机模拟的具有玻璃体形态的球囊、引流管及引流阀组成,由改良性液体硅橡胶作为基本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及生物相容性.在折叠植入眼内后,可在球囊内注入硅油、生理盐水或水凝胶等介质对视网膜起到360度的支撑作用.主要...  相似文献   

5.
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快速发展,为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带来福音.许多以前无法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得到解剖复位,术后视力得以提高.良好的玻璃体替代物对玻璃体手术的疗效及技术的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硅油和长效气体( C3F8)比重都比水小,对下方视网膜脱离顶压不足,而且术后患者要保持俯卧体位.重硅油比重比水大,可以对下方视网膜产生有效顶压.本文就重硅油的理化性质、临床应用、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替代物是玻璃体切割术后的必需品,用于填充玻璃体腔,恢复玻璃体的支撑视网膜、屈光和细胞屏障等功能。严重眼外伤及复杂视网膜脱离引起的视网膜/脉络膜脱离,如选用传统的玻璃体替代物(如硅油)填充,部分患者会出现硅油依赖眼或眼球萎缩,眼球难以保全。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oldable capsular vitreous body,FCVB)是我国独立研发的挽救眼球的人工玻璃体,属于国际首创,可以精细模拟自然玻璃体的结构,恢复玻璃体的部分功能。目前临床研究证实FCVB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硅油的并发症,还可以维持后房空间,缓慢恢复睫状体的功能,从而治疗硅油依赖眼,阻止眼球进一步萎缩。该文综述了FCVB的研究背景、结构特点、临床应用和拓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重硅油玻璃体替代物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玻璃体替代物的产生和发展扩大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适应证并提高了手术疗效,目前临床常用的玻璃体替代物如空气、长效气体(SF6、C2F6、C3F8)和硅油比重都小于水,对于下方视网膜顶压效果都不理想,术后要保持一定的体位。重硅油比重大于水,可以对下方视网膜产生有效顶压。本文对重硅油的理化性质、实验室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与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新观念不断涌现,提高了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认识,促进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理念的创新.重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微创理念,关注药物辅助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应用,不断推动仪器设备的改进与手术技术的发展为当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临床工作的主要特征,并以此提高了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水平.但我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不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临床实践工作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推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创新发展,为促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临床部将于 2 0 0 2年 10月 2 0~ 2 6日在北京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玻璃体手术及其进展。主要授课内容 :玻璃体手术设备与仪器的使用与保养、玻璃体手术发展史及现代进展、玻璃体手术适应证、玻璃体手术基本操作技术、玻璃体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眼外伤的玻璃体手术、复杂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玻璃体手术、玻璃体替代物、动物实验及手术观摩、激光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及玻璃体手术后护理。学习班期间观摩手术操作。考核合格者将颁发继续教育学分证书。学习班收费 :80 0…  相似文献   

10.
机械性玻璃体切割手术将玻璃体皮质完全从视网膜上分离较困难,且容易引起医源性并发症。在玻璃体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前能否应用一些生物酶或其他药物使玻璃体液化,并沿着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分离玻璃体,从而增加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成为眼科医生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以贵州小型猪为研究对象,观察了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对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辅助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过氟化碳液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重要的致盲疾病,自20世纪20年代由Gonin开创了视网膜脱离手术到1968年Kasner首次进行玻璃体次全切手术及1970年玻璃体切割器的诞生,自这以后开始了玻璃体切割手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对玻璃体的暂时替代物进行了孜孜探求,自1902年Gradenigo用澄清液体替代混浊的玻璃体以后,  相似文献   

12.
酶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粘连和使视网膜易于重新复位。玻璃体手术的困难之处在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程度和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 ,而用一些酶有助于促进玻璃体液化和解除玻璃体 视网膜间粘连。本文就酶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状态与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玻璃体切割术前应用药物可使玻璃体液化或使许多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玻璃体内的纤维增生膜溶解,解除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粘连,形成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不但有利于手术的进行而且有利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和视力的恢复.本文对目前药物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组织结构、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JulesGonin学会第20届会议和美国视网这会第29届年会1996年9月1日至6日在瑞士伯尔尼联合召开,会议交流和讨论了14个专题,即:诊断方法,眼组织病理学,肿瘤,器械,替代物,激光,玻璃体手术技术;录像血管造术,激光扫描检眼镜;老年性或其它黄斑病变;非糖尿病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及脱离手术;黄斑裂孔,遗传性疾病,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脉络膜病变;血管新生血管研究,视网膜色素上  相似文献   

15.
血-视网膜屏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视网膜屏障(BRB)与视网膜病变有重要关系。此屏障使神经视网膜与血液、视网膜组织液与脉络膜组织液相分离,避免血液中某些有害成分如免疫复合物、淋巴毒素等对视网膜的侵害。它不仅具有选择通透性,还能通过主动运输排除视网膜组织中的代谢产物。缺氧、渗透压改变及某些化学物质能影响屏障的结构和功能。玻璃体荧光光度测定法能早期、定量地评价屏障的改变;磁共振成像技术则能在三维水平上较准确地显示屏障的状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眼外伤、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均伴有BRB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广角观察系统(wide-angle viewing system)作为玻璃体手术中重要的辅助装置,通过此装置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全眼底视野,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更加快捷、安全和有效,在眼科手术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总结出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临床上的发展优势,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望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激光技术为组织切割、组织去除和凝固等基本的外科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波长为2.94厂m的Er(饵):*AG激光和波长193urn的氯氟准分子激光能准确切除组织,且对周围组织损伤很小,因而很有发展前途。在尸体眼和实验动物上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两种激光适合用干眼内手术,且具有诸多优点。在目前的这项研究中,作者在病人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将Er:YAG激光用于切开增厚的玻璃体膜,切割和切削视网膜前膜,引流和松解性视网膜切开,视网膜下膜切开,晶体后囊切开,虹膜手术和晶体残余组织的去除。(一)病人和方法:该方法对13例息者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任慧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612-612
0引言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随着玻璃体切除技术的发展,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玻璃体手术主要是在球后浸润麻醉下,采用玻璃体切除仪切除玻璃体,光凝封闭裂孔,惰性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充填的手术方式,使视网膜复位,恢复视力。玻璃体手术治疗过程复杂,术后并发症多,随着这一技术普及,手术前的护理变得尤为重要,正确、周到、细致的术前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总结我院2008-01/2009-01216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术前护理,  相似文献   

19.
视网膜下增殖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已有描述,但对其发病机理和增殖带的临床部位却注意甚少。随着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发展和玻璃体手术的出现,为视网膜增殖提供了新的理论。一般认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成分来源于视网膜外层和玻璃体膜,此种情况下视网膜下增殖常存在,但不易发现。随着精细的内眼手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注意视网膜下增殖的存在。视网膜下增殖有各种各样的特征,但均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综合征的局部表现。当视网膜脱离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即开始出现于视网膜下,色素细胞从正常的多层结构迁移到视网膜下空间,化生为巨噬细胞索贴附于视网膜外表面,再分裂变成成纤维细胞而形成视网膜下膜。其中一些肌性纤维母细胞(myofibr-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解降玻璃体视网膜引,粘连和使视网膜易于重新复位。玻璃体手术的困难之处在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程度和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而用一些酶有助于促进玻璃体液化和解除玻璃体-视网膜间粘连。本文就酶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