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技术操作要点。方法 2例右手缺失病人行异体手移植,参照自体断腕再植的基本程序,依次受区准备、供手准备、移植手组织重建。骨骼再接平面位于桡尺骨离桡骨关节面2.5cm~3cm处,桡骨阶梯状截骨、螺钉固定,尺骨平面截骨、三棱针或钢板内固定;先缝合屈侧深肌腱,吻合尺、桡动脉后静脉放血,再吻合头、贵要静脉,缝合屈侧浅肌腱及伸侧肌腱,吻合神经,缝合皮肤。术后抗免疫排斥、抗感染、抗凝、抗血管痉挛。结果 手术时间分别为7h52min、9h10min,供手缺血时间6h、ah 19min。病例一移植手血循环良好;病例二术后3小时静脉危象,经手术恢复血循环。现术后8个月移植手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手握持功能及手部感觉已恢复,手内在肌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重点依据手缺失残端位置确定受一供体手移植平面,组织重建的顺序为骨骼、深肌腱、动脉、静脉、浅肌腱、神经和皮肤。  相似文献   

2.
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操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的手术设计与技术操作要点。方法 对2例右手缺失患者行异体手移植,1例双手及前臂中远段缺失者行异体双手及前臂移植。参照自体断肢再植的基本程序,依次行受区准备、供肢准备、移植手组织的重建,首先确定骨骼再接平面,将桡(尺)骨作阶梯状截骨、对合、螺钉固定后,先缝合前臂腹侧屈腕屈指深肌腱(肌腹),吻合尺、桡动脉后行静脉放血,再吻合头静脉、贵要静脉,再缝合腹侧屈腕、屈指浅肌腱(肌腹)及背侧伸肌腱(肌腹),最后缝合神经、皮肤。术后给予抗免疫排斥的药物治疗。结果 3例4肢手术时间为7h52min、9h10min、9h28min、10h5min,供手缺血时间为6h、6h19min、8h59min、7h58min。术后2例3肢移植手血循环良好;1例1肢于术后3h发生静脉危象,经手术探查后恢复血循环。术后随访2-14个月,移植手术均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功能恢复顺利。结论 异体手移植手术设计的重点,是依据手缺失残端的位置来确定受-供本手的移植平面,组织重建的顺序为骨骼、深层肌腱(肌腹)、动脉、静脉、浅层肌腱(肌腹)、神经和皮肤。  相似文献   

3.
异体手移植的神经再生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异体手移植免疫抑制剂状态下的神经再生特点。方法:2例右手缺失病人行异体手移植,手术过程基本同自体断腕再植,术中吻合正中神经、尺神经、尺神经腕背支和桡神浅支。术后联合应用普乐可复(FK506)等免疫抑制剂抗免疫排斥反应。结果:术后2例病人移植后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术后1月Tinel征示神经生长超过50mm,2月超过100mm,3月达20cm左右,神经再生速度超过2mm/d。4月拇、示和小指末节皮肤已恢复,手内在肌功能部分恢复。结论:异体手移植免疫抑制状态下神经再生迅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手部感觉与手内在肌神经再支配,快于同平面的自体断肢再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同种异体手、拇指移植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手、拇指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同时选择两名ABO、Rh血型相同,不同侧手、拇指缺失的患者作为移植对象(左手、右拇指),与同一供体配型,确定合适供体。供体双上肢在无菌条件下经肘关节离断,4℃肝素生理盐水经肘部动脉灌注,低温保存。移植手术包括吻合动、静脉、神经、屈伸肌腱,克氏针贯穿内固定。术中优先吻合桡动脉,静脉端放血,利用受体自身血再次灌注移植手、拇指。术后常规“三抗”治疗、抗排斥反应治疗和功能锻炼。结果移植手、拇指术后经过顺利,未发生明显排斥反应。术后2周移植拇指虎口背侧发生感染,经调整抗生素,局部换药,再次缝合伤口,第5周拆线愈合。术后15个月,移植手、拇指血循环、皮肤温度、颜色与正常对侧相同。移植左手、右拇指感觉恢复到指尖,而且可以持物,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严格术前准备、合理术后用药(联合应用新型、高效抗免疫排斥药物)和及时功能锻炼,异体手、拇指移植是可行的,而且近期疗效和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并探讨异体手移植骨骼支架重建的临床经验及意义。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0月,对4例6手前臂不同平面离断及手缺失的患者行异体手移植,据术前计划及术中具体情况,按照AO内固定原则将受体尺、桡骨分别于小同水平与供体尺、桡骨解剖复位,3.5mmAO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移植手功能恢复情况,并加以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36个月,本组4例6手尺、桡骨平均于术后9周达到临床愈合。从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恢复、外肜、后遗症状及工作能力6方面综合评价,6只移植手临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牢固而确实的骨骼支架重建对异体移植手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冷冻干燥同种异体肌健移植修复肌健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足部肌腱缺损的疗效。方法 手术切除缺损部位的腋痕,移植异体肌腱,修复重建肌腱及其功能。结果 本组12例,27根肌腱,术后均未见有急性排斥反应,半年后行肌腱松解术时与自体肌腱移植无明显差异。修复重建的肌腱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异体肌腱与残存肌腱愈合,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异体手移植2例:中国广州经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异体肢体移植重建肢体缺失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两例右手外伤性缺如病人,与供者行ABO、Rh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及淋巴细胞毒性交叉试验,以确定合适的两例脑死亡者作供者。供体上肢切取后用4℃UW器官保存液灌注、冰桶内保存、运输,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肢体在再植前经8Cy X射线照射。移植手术包括桡骨、尺骨固定,吻合尺、桡动脉、尺、正中神经、头、贵要静脉,缝合除指浅屈肌腱外所有肌腱及皮肤。术后常规应用抗感染、抗凝、解痉药物,联合应用抗免疫排斥反应药物:(1)全身用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FK506、霉酚酸、强的松;(2)局部用药:肤轻松软膏涂手。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移植手血循环、免疫学指标以及皮肤活检。术后进行心理治疗以及在康复理疗师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移植手血循环同自体离断再植术。其中一个患者血糖升高,应用胰岛素对症治疗得以控制。皮肤切口顺利愈合。Tinel征检查显示神经生长速度较快。术后7周移植手皮肤发生红色丘疹,系局部使用过多肤轻松软膏所致,经停用肤轻松软膏并用炉甘石洗剂擦洗后治愈。术后4个月移植手功能较好,感觉已恢复至手指末节,可以持物,肌电图显示鱼际肌已见动作电位。术后定期取活检证实无任何排斥反应迹象。  相似文献   

8.
异体手移植的神经再生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免疫抑制状态下的神经再生特点。方法 2例右手缺失病人行异体手移植,手术过程基本同自体断腕再植,术中吻合正中神经、尺神经、尺神经腕背支和桡神经浅支。术后联合应用普乐可复(FK506)等免疫抑制剂抗免疫排斥反应。结果 术后2例病人移植手存活良好,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术后1月Tinel征示神经生长超过50mm,2月超过100mm,3月达20cm左右,神经再生速度均超过2mm/d。4月拇、示和小指末节皮肤已恢复痛、温觉;5月始先后出现拇指外展对掌、小指外展等。现术后8个月,手握持功能及手部感觉已恢复,手内在肌功能部分恢复。结论 异体手移植免疫抑制状态下神经再生迅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手部感觉与手内在肌神经再支配,快于同平面的自体断肢再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足部肌腱缺损的疗效.方法手术切除缺损部位的瘢痕,移植异体肌腱,修复重建肌腱及其功能.结果本组12例,27根肌腱,术后均未见有急性排斥反应,半年后行肌腱松解术时与自体肌腱移植无明显差异.修复重建的肌腱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异体肌腱与残存肌腱愈合,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常温下缺血长时限断腕再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导基层医院在常温下缺血长时限断腕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长时限缺血的断腕彻底清创后,采用肝素化新鲜全血100ml,暂时性间断冲击式灌注离断手,在简捷固定尺、桡骨断端后,先吻合桡动脉,再吻合桡动脉伴行静脉和头静脉,争取在伤后8h内对离断手供血,再缝合伸、屈肌腱、正中神经、尺神经、尺动脉及尺侧皮下浅静脉。结果 再植5例均成活,术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恢复均在S4以上,手指关节和腕关节伸屈功能接近正常,但手内在肌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对常温缺血长时限的断腕,采用肝素化新鲜全血灌注离断手和再植是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联合应用最新免疫抑制剂治疗下的动物异体肢体移植的长期存活以及自体肢体再植令人鼓舞的结果使我们相信人体异体手术移植将会成活。方法:1998年9月,我们将一位脑死亡的男性的手和前臂远端移植到一位因创伤前臂远端1/3截肢的48岁男性患。供的手臂用4℃UW器官保存液灌注后,肘上5cm截肢并置于冰箱中运输。同时解剖供体和手的手臂,辨别各自的解剖构,使有活力的结构准确相配。移植过程中包括骨的固定、动静脉的吻合(缺血时间12.5小时)、神经吻合、肌肉和肌腱的缝合和皮肤的覆盖。免疫抑制剂包括抗胸腺细胞蛋白、FK506、酚酸和强的松。维持治疗包括FK506、霉酚酸以及强的松。 随访包括常规移植后的实验室检测、皮肤活检、增强理疗和心理支持治疗。结果:术后早期过程十分平静,未发生外科并发症。患能很好地耐受免疫抑制剂。术后8-9天发现有轻度的皮肤排斥反应的临床和组织学表现。加大强的松的剂量(20mg/天至40mg/天)以及局部免疫抑制霜剂应用临床和组织学表现消失。增强理疗使运动功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感觉的恢复(Tinel征)十分理想,已达到腕横纹(20cm)。术后100天时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已恢复到手掌,至少24cm。手掌的深压觉存在而无触觉。结论:异体手移植上是可行的。现有的免疫抑制剂可防止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如果以后抚排斥反应的发生,此次异体手移植的功能预后将与大量报道的自体再植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2.
异体手移植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异体移植手在免疫抑制状态下的成活及恢复过程中的免疫反应等病理学变化。方法:异体移植手术后1天至7个月之前不同时期活检的皮肤、神经、肌肉、肌腱、骨等组织,常规病理学观察。结果:皮肤、神经、肌肉、骨等组织未见有意义的排斥反应性损伤,但上述组织的血管存在对异体手移植排斥反应监控,除皮肤组织外,还应考虑深部组织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体牧移植供手的切取和保存方法。方法:所用器材有无菌手术器械、UW液、保温箱、冰块及冰袋、无菌敷料、标签、无菌试管等。在供者被宣布脑死亡后,即行肢体碘伏消毒,从肘关节平面以上5cm作环形皮肤切口,游离肱动脉后插管,用4℃CUW(保留灌洗),再行前臂离断,灌洗至回流液清亮后拔管,肢体作标记后无菌敷料包裹、塑料袋封装、装入放置冰袋的保温箱中快速运输。同时取颈动脉血留作检验用。结果:获取异体手的热缺敌国时间分别为5分钟、6分钟。至异体手移植术动脉吻合后放血。结果:获取异体手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5分钟、6分钟。至异体移植术动脉吻合术后放血,2例异体手缺血时间分别为6小时、6小时19分。术后生命体征不稳,一般情况好,移植手血循环良好。免疫学指标检测及术后组织活检证实均无排斥反应发生。术后8月移植手功能评价:病例1、2手指运动功能恢复等级均为良;病例1,正中神经恢复等级为优,尺神经恢复等级为良;病例2,正中神经恢复等级为可,尺神经恢复等级为可。结论:本组两例异体手移植患者术后病程及功能康复情况证明,异体手的获取和保存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Li N  Li YS  Li YX  Zhu WM  Ni XD  Zhu L  Cao B  Li WS  Luo K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45-47
目的 报告国内首例同种异体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重点讨论外科技术,并与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 患者因短肠综合征和全肠外营养(TPN)肝病接受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植入小肠380cm。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肝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供体热缺血时间为2min 30s,移植肠冷缺血6h 40min,移植肝冷缺血8h 7min.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FK506 激素 骁悉 赛尼哌。结果 患者恢复顺利,未发生排斥反应,至今仍存活,已恢复完全肠道营养。结论 非整块肝肠联合移植技术适合于成年受体、特别是既往曾有腹腔感染或接受多次腹部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41例手腕部外伤二次手术回顾性分析,探讨急诊处理失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1992年6月至2004年9月收治手腕部软组织损伤213例,术后41例需行二期修复,发现肌腱完全断裂18例,不完全断裂6例,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同时断裂4例,尺神经断裂7例,正中神经断裂4例,尺桡动脉同时断裂2例。结果41例行二期手术时发现有21例只缝合皮肤而未修复肌腱、神经、血管,正中神经与掌长肌肌腱吻合3例,正中神经与指浅屈肌腱吻合2例,肌腱吻合术后断裂7例,屈指肌腱术后粘连5例,桡侧腕屈肌与拇短伸肌吻合2例,尺神经结扎1例。肌腱吻合采用汤氏缝合法,术后早期主动被动功能锻炼。术后随访3~37个月功能恢复,肌腱吻合优良18例,可差6例,正中神经与尺神经损伤优良6例,可差9例,12个月后修复均为差。结论重视手外伤的急诊处理,一期正确修复是恢复手功能的关键,全面认真细致的检查是正确实施手术方案的基础,普及手部创伤修复知识、积极培养手外科专业人才是防止的有效手段。肌腱吻合我们提倡用汤氏缝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二期手术时间越长,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6.
手腕部重度电烧伤创面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降低手腕部严重高压电烧伤后肢体截肢率,并恢复手部分功能。方法:1987年-1999年收治手腕部重度高压电烧伤44例55个肢体,早期充分减张,有血运障碍及时行血管重建手术,及时扩创,应用胸,腹部或腹股沟部皮瓣形成单蒂,双蒂或联全皮瓣修复创面,同时行抗栓,抗凝及抗炎治疗,创面修复后,进行手部感觉和运动功能重建,采用自体或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肌腱缺损以及肌腱移位恢复手部功能,自体神经或胎儿神经睡复神经缺损。结果:III型截肢率为43.8%,自体肌腱移植按TAM标准均达良级;异体肌腱移植达可级,腓肠神经移植7例,胎儿神经移植1例,手指感觉恢复好,手内在肌功能部分恢复,结论:重建腕部血管通路,皮瓣修复创面,及时重建运动和感觉功能是减少手腕部重度电烧伤截肢率和恢复手部分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吻合血管大收肌肌腱游离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跟腱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通过对42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大收肌肌腱的形态和供血的来源、走行和分布情况,设计了吻合膝降血管的大收肌肌腱游离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术式。临床应用10例,其中陈旧性跟腿缺损8例,跟腱伴皮肤缺损2例,分别采用吻合血管的大收肌肌腱和大收肌肌腱-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2~8个月,Thompson征阴性10例,双足提踵试验阴性10例,单足提踵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猕猴异体子宫移植活体捐赠手术技巧应用,为下一步人体子宫移植临床试验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用性成熟、月经规律的雌性猕猴2只,根据血型和体重选取供体1例和受体1例,将切除的供体子宫及髂血管给予器官保存液冷保存、灌注后原位移植到受体盆腔,供体的髂内动脉、髂外静脉与受体的髂外动、静脉使用端-侧吻合法间断吻合,术中根据移植血管的搏动、子宫的色泽判断移植是否成功,术后给予他克莫司、环孢霉素、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剂预防移植免疫排斥。结果受体猕猴移植双侧髂血管吻合成功,可触及移植血管搏动,移植子宫恢复血流灌注后子宫颜色由灰白逐渐转为暗红。受体动物于子宫移植术后28d死亡,评估死亡原因可能为慢性衰竭。结论猕猴是适用于异体子宫移植研究的大型动物模型,使用髂内动脉与受体的髂外动脉进行端-侧吻合法吻合是可行的,三联免疫抑制剂可有效预防移植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善再植后肢( 指) 的僵直,恢复重建肢( 指) 的功能。方法:肢( 指) 再植50 例,通过4 种手术方法,重建手部功能:(1) 手指移位于尺骨或桡骨残端,重建手的功能。(2) 拇指毁损伤行拇指再造。(3) 同种异体和自体足趾关节移植。(4) 假关节形成和肌腱松解。结果:术后随访3 个月~1 年半,90 % 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根据不同的伤情达到不同的手术方法。恢复再植肢( 指) 的功能是手术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0.
例1女,26岁。因右腕被刀砍断1小时急诊入院。检查:右腕从桡骨茎突、桡腕关节、尺骨茎突平面离断,创面整齐。入院后急诊行断腕再植术。缝合腕周韧带、关节囊及主要的伸、屈指肌腱,吻合尺、桡动脉和3根手背静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作外膜对端缝合。术后行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