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开发应用研究 |
| |
引用本文: | 莫旦红, 朱敏慧, 刘洪霞, 李冰, 赵伟忠. 新型诱蚊诱卵器在社区伊蚊密度监测中的效果评估[J]. 上海预防医学, 2023, 35(11): 1136-1140. DOI: 10.19428/j.cnki.sjpm.2023.22921 |
| |
作者姓名: | 莫旦红 朱敏慧 刘洪霞 李冰 赵伟忠 |
| |
作者单位: | 1.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101;2.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101;3.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336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21MHZ014);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19MW46);上海市闵行区公共卫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项目(2020FM29) |
| |
摘 要: | 目的探索1种更适合社区使用的伊蚊密度监测新型容器。 方法2022年8月在上海市闵行区进行第一轮试验,采用人诱法选择 1个绿化面积较大的白纹伊蚊密度较高的小区作为试验场所,根据容器的材质、颜色、孔洞的大小、形状、位置、顶盖颜色等进行随机点位布放65只新的试验容器,连续观察7 d并记录蚊、卵的诱捕结果。2022年9月进行第二轮试验,制作最佳容器后,将140只新型容器与140只传统容器进行对比实验。采用SPSS 22.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预实验的3类容器布放的第4天(D4)和第7天(D7)诱蚊诱卵的效果有明显变化。一类容器中200 mL杯身上设3个圆形孔洞的容器诱蚊诱卵效果最好,诱蚊/卵阳性率为45.5%(5/11)、其他杯型诱蚊/卵阳性率为12.0%(6/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3,P<0.001)。 二类容器显示圆型和椭圆形孔洞诱蚊效果较好为55.6%(5/9)。三类容器提示悬挂式抗风能力强,3个圆形孔洞的诱蚊效果最佳为66.7%(2/3),且容器壁不宜使用毛糙材质,因易造成蚊逃逸。结合3种容器,应制作顶端透明、侧边上方1/3设为黑色且开3个圆洞的新型容器。在排除人为因素的情况下新型容器的有效回收率较传统容器高,诱蚊诱卵效果与传统容器相当(χ2D4=0.197,P=0.658;χ2D7=0.125,P=0.724),且具有防雨防风防侧翻的优势。 结论新型诱蚊诱卵器可以提高容器有效率、整体回收率、密度精准性,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
关 键 词: | 诱蚊诱卵器 白纹伊蚊 社区监测 |
收稿时间: | 2023-02-17 |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预防医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预防医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