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0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引用本文:刘波,丁凡,蒋秀高,殷文武. 2010年中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J]. 疾病监测, 2012, 27(1): 46-50
作者姓名:刘波  丁凡  蒋秀高  殷文武
作者单位: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102206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摘    要:目的 分析2006-2010年我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钩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钩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6-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报告数据和全国钩体病监测哨点的病例信息,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6-2010年,中国钩体病病例报告数继续减少,年均719例,合计病死率为2.47%。南方长江、珠江和澜沧江流域的四川、云南、湖南、江西、广西和广东6省病例占全国病例的74.58%。发病高峰为8、9月,占全年病例的38.96%。病例中农民占75.24%,学生占11.01%,35岁以上中老年病例占66.82%。10~15岁的儿童发病率出现小高峰,进入成年后发病率再次上升至中老年达到高峰。4年来我国共报告34起钩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病174例,死亡39例。2006-2010年,监测点搜集的1020例钩体病病例中62.94%发病前1个月有可疑疫水接触史,其中91.74%为田间劳动或游泳戏水史。10种常见鼠类及蛙、猪、牛、犬和小麂等检出带菌。黄疸出血群赖型、秋季群秋季型、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流感伤寒群流感临海型和澳洲群澳洲型5种菌型的抗体近年来在人群中的最为常见。 结论 近年来我国钩体病疫情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病死率较高且局部暴发仍时有发生。南方地区疫情较重、夏秋之交高发、以稻田型疫情为主的流行特点没有改变,但中老年已取代青壮年成为我国钩体病主要危害人群。局部钩体病暴发风险仍存在,医务人员培训和大众健康教育仍需加强。

关 键 词:钩体病   流行病学   监测
收稿时间:2011-11-15

Epidemiology of leptospirosis in China,2006-2010
LIU Bo , DING Fan , JIANG Xiu-gao , YIN Wen-wu. Epidemiology of leptospirosis in China,2006-2010[J]. Disease Surveillance, 2012, 27(1): 46-50
Authors:LIU Bo    DING Fan    JIANG Xiu-gao    YIN Wen-wu
Affilia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
Keywords:leptospirosis  epidemiology  surveillance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疾病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疾病监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