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作者姓名:纪智  王紫娟  袁静云  张跃  梁靖蓉  张月  刘清国
作者单位:1.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727,81574069,8117441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162121)
摘    要: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心肌肥厚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2周龄雄性WKY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电针组大鼠采用毫针分别于"百会"和双侧"太冲"直刺1220mm,进针后不施任何补泻手法。"百会"与右侧"太冲"分别连接韩氏电针仪的正负极,留针2020min。于每天上午针刺1次,连续针刺30天。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置于与电针组相同的固定装置中保持2020min。各组于开始针刺前1天及针刺第6、12、18、24、30天测量收缩压。以超声心动检测大鼠左心室肥厚程度和功能[包括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并通过RT-PCR和Western20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蛋白激酶B20(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20TOR)、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心房钠尿肽(ANP)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MI、LVP-WT、IVST显著升高,LVEDD、LVEF显著降低(P20<0.2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VMI、LVP-WT、IVST明显降低,LVEDD、LVEF显著升高(P20<0.2005或P20<0.2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心肌细胞排列相对紊乱,细胞横截面积明显变大,细胞间距变宽,细胞核增大深染。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单位视野内细胞核的数量增多,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相对较小,细胞间距相对更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PI3K、Akt、m20TO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TE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20<0.2005或P20<0.2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心肌组织PI3K、Akt、m20TOR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TEN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20<0.2005或P20<0.2001)。结论电针"百会""太冲"可有效改善SHR心肌肥厚,电针激活PI3K/Akt通路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医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医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