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孕妇显性和隐匿性HBV感染及分子进化特征分析 |
| |
引用本文: | 刘海燕, 罗业飞, 胡安群, 江锡环, 胡红霞, 马倩, 熊海燕, 郑英杰. 住院孕妇显性和隐匿性HBV感染及分子进化特征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3(8): 1192-1198. DOI: 10.11847/zgggws2017-33-08-09 |
| |
作者姓名: | 刘海燕 罗业飞 胡安群 江锡环 胡红霞 马倩 熊海燕 郑英杰 |
| |
作者单位: | 1.安庆市立医院检验科, 安徽 246003;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微生物学教研室;3.安庆市立医院妇产科;4.复旦大学卫生部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5.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育部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6.国民健康社会风险预警协同创新中心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306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4ZZ015) |
| |
摘 要: | 目的 了解住院孕妇显性和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及其病毒株S基因分子进化特征。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住院孕妇队列研究,招募2012年6月1日-2013年3月15日医院产科孕妇1 130人,收集人口学资料和血清,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巢式PCR进行HBV S片段的扩增并测序,分析并比较住院孕妇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OBI的人口学分布特征及S区序列变异。结果 在1 130名孕妇中,HBV感染比例为16.55%,其中显性HBV感染和OBI的比例分别为8.4%和8.1%。共获得136株HBV S基因序列,其中基因C型17株,基因B型119株。与基因B型显性HBV株相比,OBI株出现更高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替换率,8个核苷酸位点出现统计学显著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并导致HBV S基因和对应的HBV P基因出现非同义氨基酸替换,分别为5个(G44E、T126A、R129Q、W156L和Y200F)和4个(I438L、K478N/D、N481S/D和L511F)。此外,3例OBI出现W35终止码替换,1例OBI出现第123位和第124位点的插入替换。结论 住院孕妇存在较高的HBV感染比例,OBI与显性HBV感染比例大致相当;B基因型OBI株出现统计显著的核苷酸和/或氨基酸位点替换,可能与OBI的发病机制有关。
|
关 键 词: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 孕妇 分子进化 |
收稿时间: | 2016-01-1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共卫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公共卫生》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