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低温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后小肠黏膜下层的血液相容性及其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可行性*★
作者姓名:韩本松  范存义  刘生和  莫秀梅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东华大学生物科学技术研究所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044119722)*
摘    要:背景:栓塞是小口径血管植入后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常常对血管支架材料进行抗凝改性,以期提高其血液相容性,从而提高血管的有效通畅性。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后的内植物修复材料小肠黏膜下层的血液相容性,并探讨其体内构建小口径血管的可行性。设计:单一样本实验。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6-01/10在上海市四肢显微外科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小肠黏膜下层来自农场猪。方法:①改性:将猪小肠黏膜下层用氩等离子体处理器照射处理,氩气流量20 mL/min,照射时间分别为0, 2, 4, 6, 8, 10, 12, 14 s,接着浸入肝素钠溶液24 h。②体内抗凝血实验:将20条狗分为2组,分别植入经过改性或未改性的小肠黏膜下层缝合成的3 mm口径血管支架,与股动脉直接吻合,观察6周。主要观察指标:①血液相容性检测:通过扫描电镜观测表面形态,并通过液滴接触角、凝血时间及血小板黏附实验检测小肠黏膜下层改性前后的抗凝性。②体内抗凝血: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组织学检测,评价血管支架直接在体内循环血流下的长期通畅性和形成血管的可行性。结果:①改性小肠黏膜下层膜表面呈现出均匀的微结构改变,随着等离子体照射时间增加,表面液滴接触角降低;改性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减少。②植入体内后未改性小肠黏膜下层血管支架3 d内栓塞,改性组在6周内仍保持通畅,管腔内表面有完整内皮细胞覆盖。结论:经低温等离子体肝素化改性后小肠黏膜下层的亲水性、抗凝性有明显提高。

关 键 词:小肠黏膜下层;改性;血管移植;低温等离子体;抗凝血性;生物材料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