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脑梗死后继发神经纤维顺行性和逆行性损害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引用本文:梁志坚,刘斯润,曾进胜,凌雪英,徐安定,王芳,凌莉.脑梗死后继发神经纤维顺行性和逆行性损害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2):827-831.
作者姓名:梁志坚  刘斯润  曾进胜  凌雪英  徐安定  王芳  凌莉
作者单位:1. 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2.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3.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TRAP0YT,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940012,30271485);美国CMB基金资助项目(002730);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基金资助项目(20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90065,21906);广东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B1999035,B2002024,B2003031);广东省博士基金资助项目(98422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2000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B30303,2003830301)
摘    要: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前瞻性动态观察皮质下局灶性脑梗死后,病灶上、下方远隔部位的神经纤维继发性变化的过程,探讨其与神经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选择具有单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的皮质下累及内囊的独立病灶脑梗死患者10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0名作对照研究。患者分别在发病的第(7±2)天(D7)、第(30±3)天(M1)、第(90±3)天(M3)进行DTI检测,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法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灶侧内囊上、下方远隔部位的部分弥散各向异性(FA)值明显减少,而且从D7至M3内囊上方(0.34±0.01和0.28±0.03,P<0.01)、下方(0.42±0.02和0.37±0.06,P<0.01)有逐渐减少趋势,而平均弥散量(MD)却无明显变化。内囊上、下方的FA值均与NIHSS值呈正相关,内囊下方FA值还与Fugl-Meyer运动评分、BI呈负相关。结论局灶性皮质下脑梗死可引起其顺行性和逆行性远隔部位神经纤维的继发性损害,其临床意义尚有待研究。

关 键 词:脑梗塞  神经纤维  磁共振成像,弥散
收稿时间:2006-05-31
修稿时间:2006年5月31日

Detection of anterograde and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after subcortical infarction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LIANG Zhi-jian,LIU Sirun,ZENG Jin-sheng,LING Xue-ying,XU An-ding,WANG Fang,LING Li.Detection of anterograde and retrograde degeneration after subcortical infarction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J].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2006,39(12):827-831.
Authors:LIANG Zhi-jian  LIU Sirun  ZENG Jin-sheng  LING Xue-ying  XU An-ding  WANG Fang  LING Li
Abstract:
Keywords:Brain infarction  Nerve fibers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