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石东平,李中实,李子荣.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6,20(6):359-361.
作者姓名:石东平  李中实  李子荣
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
摘    要: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指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1949年Bartschi Rocharx根据眩晕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提出“颈性眩晕”。1955年Ryan和Cope将颈部紊乱伴发眩晕或头晕称之为“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因其症状与颈交感神经关系密切又被称为Barre—Lieou综合征。本所指颈性眩晕指由颈椎病引起的、以眩晕及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综合征。国内外关于颈性眩晕发病机制的学说数量较多,大致可分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学说、交感神经学说、颈髓损伤学说、本体感觉学说四类.现将目前较有争议的椎动脉供血不足学说结合病因分述如下。

关 键 词:颈性眩晕  发病机制  椎动脉供血不足  交感神经  颈椎间盘退变  神经症状  继发性改变  邻近组织
文章编号:1001-0025(2006)06-0359-03
收稿时间:01 12 2006 12:00AM
修稿时间:02 28 2006 12:00AM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