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证候模型研究的思路
引用本文:田金洲,王永炎,时晶,朱爱华,黄启福.证候模型研究的思路[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6):18-21.
作者姓名:田金洲  王永炎  时晶  朱爱华  黄启福
作者单位: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2.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
3.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摘    要:证候模型作为中医理论和中药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一直受到关注.证候模型应该是与生物学和药理学的整体动物模型如生化模型、病理模型、转基因模型和细胞模型等不尽相同的一类生物表征模型,如舌象、唇象、爪象、耳轮、尾尖、眼球、毛皮以及动物行为等表现.这种模型应该符合中医四诊信息所表达的证候表现特征,而不是用想象的某些生物指标来替代.证候模型研究设计应该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所谓"因"指造模因素,如寒凝血瘀之寒;所谓"脉"泛指舌脉等临床表现,在这里指模型的体表特征;所谓"证"则是对体表特征所反映的病理机制的概括;所谓"治"指方剂干预效果的反证."脉"应是证候模型评价的较直接、较直观、较重要的指标体系.只有在模型的生物表征符合人体证候的临床表现基础上,才能确认这种模型的证候性质.而"治"的重点是方,以方测证是证候模型验证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证候模型在当今中医药理论研究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替代人体证候,在证候模型上得出的结论还不能直接解释人体证候有关的问题,证候研究的原则仍应以人体为主.

关 键 词:证候模型  研究  思路  证候模型  证候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fined  model  syndrome  thinking  原则  问题  解释  理论研究  中医药  环节  验证  以方测证  重点  性质  表征  指标体系  评价
修稿时间:2005年6月3日

Research thinking on syndrome model defin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 Jinzhou,Wang Yongyan,Shi Jing,et al..Research thinking on syndrome model defin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5,28(6):18-21.
Authors:Tian Jinzhou  Wang Yongyan  Shi Jing  
Abstract:
Keywords:syndrome model  research  train of thought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