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代文献有关消渴病理论探讨
引用本文:张芳,闫镛.古代文献有关消渴病理论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124-1126.
作者姓名:张芳  闫镛
作者单位:开封市中医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    要:消渴病理法方药运用是从《内经》中提出消渴开始的,但《内经》多理论而少方药。此后,历代医家随着对消渴病病因病机认识的逐渐深入,理法方药运用也逐步充实起来。《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消渴之名,认为其病位多在上、中二焦,始于胃而极于肺。并根据病人的体质等分为肺消、膈消、消中等。关于病因及治法也有了初步而较简单的认识,除论及火热及禀赋不足外,也暗示了湿郁在消渴病中的重要性,清代更提出病位在肝的理论,发挥《内经》而立化痰利湿治法,并在临床实践中体现出来,基本形成了辨证论治消渴病的模式。

关 键 词:古代文献  消渴病  理论探讨  病名  病因  病机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