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引用本文:郑丰平.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1996,1(2):126-127,135.
作者姓名:郑丰平
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摘    要:为了解血浆内皮素(ET)水平在肝硬化及其发展中的变化,初步探讨其意义,应用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测定7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血浆ET水平。结果示,(1)血浆ET水平在肝硬化肝功能Chile-Pugh评分分级A患(57.7±4.21.Spg/ml)、B级患(40.7±33.1pg/m1)和C级患(25.2±18.4pg/m1)均明显低于正常人(78.4±21.9pg/ml)(P<0.01)。B级和c级患均低于A级患(P<0.01),C级患低于B级患(P<0.01)。肝硬化患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数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r=-0.465,P<0.05)。(2)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的患(33.74±23.9pg/ml vs 52.6±20.3pg/ml,P<0.01)。(3)肝硬化患血浆ET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446,P<0.05).与血清胆红素,尿素氧、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相关。提示血浆ET的减少可能在肝炎后肝硬化体循环血管扩张的维持中起一定作用,是水钠潴留、腹水形成的因素之一。血浆ET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循环高动力状态有密切关系。

关 键 词:肝炎  肝硬化  血浆内皮素  测定方法  血流动力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