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躯干肌的等速力学特征和肌电信号研究
引用本文:陈景洲,王惠娟,石真润,范建中.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躯干肌的等速力学特征和肌电信号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1):51-56.
作者姓名:陈景洲  王惠娟  石真润  范建中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理疗科, 广州市,510515
基金项目:南方医科大学临床研究启动计划重点项目(LC2016ZD020)
摘    要:目的:探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潜在致病原因,为日后治疗慢性腰痛提供临床支持。方法:招募31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了解其疼痛程度(NRS)和Oswestry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同时收集在30°/s、60°/s和90°/s角速度下躯干屈伸肌群的峰力矩值(PT),并实时记录运动过程中双侧腹直肌和竖直肌的均方根值(RMS)。结果:NRS和ODI呈正相关关系(r=0.817,P=0.045)。30°/s(t=-3.256,P=0.003)、60°/s(t=-3.970,P=0.001)和90°/s(t=-2.722,P=0.011)时屈肌PT明显少于伸肌,比值分别为0.8∶1、0.72∶1、0.81∶1。躯干屈曲和伸展时,肌肉与速度均存在交互效应(P=0.001)。双侧竖直肌的RMS在躯干伸展时随着角速度的加快而出现显著下降:①左侧竖直肌,30°/s时的RMS明显大于90°/s(P=0.001),60°/s时的RMS明显大于90°/s(P=0.048);②右侧竖直肌,30°/s时的RMS明显大于90°/s(P=0.002),60°/s时的RMS明显大于90°/s(P=0.033)。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躯干屈肌和伸肌PT的比值在低速30°/s和60°/s时与正常健康人相似。双侧竖直肌的肌电信号在躯干伸展时随着运动角速度的增加而出现下降趋势。

关 键 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等速运动  躯干肌  峰力矩  表面肌电
收稿时间:2019/6/28 0:00:00

The isokinetic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lectromyogram of trunk muscles in people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bstract:
Keywords: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isokinetic movement  trunk muscles  peak torque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