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
引用本文:于 瑞,许 轶,王楚怀,繆 萍,林科宇,张桂芳,韩秀兰.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后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8):801-803.
作者姓名:于 瑞  许 轶  王楚怀  繆 萍  林科宇  张桂芳  韩秀兰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广州,510260
基金项目:广州市黄埔区科技和信息化局资助科技项目(201229-03)
摘    要: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CNLBP)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竖脊肌、多裂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特征。 方法:15例CNLBP患者,给予患者每周3次,持续4周的悬吊运动疗法(SE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在做半桥动作时痛侧竖脊肌和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取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及频域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治疗后竖脊肌、多裂肌痛侧频域指标MF、MPF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MF 74.95±6.85、MPF 98.10±5.45,治疗后MF 62.90±4.02、MPF 83.89±3.84);痛侧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增高(治疗前AEMG 48.76±5.08,治疗后AEMG 86.27±9.4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SET治疗后,CNLBP患者痛侧竖脊肌、多裂肌的疲劳程度下降,收缩能力增强。

关 键 词:表面肌电图  悬吊运动疗法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收稿时间:2014/7/12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