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清扫策略的再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PTC颈淋巴结的清扫策略提供更精准的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经病理诊断为PTC患者的病例资料,探索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肿瘤1 cm、外周侵犯、双侧癌及多灶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性别和被膜侵犯无关(P0.05);当上述危险因素的数量为0、1、2、3、4、5及6个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4/113)、25.2%(72/286)、30.0%(70/233)、38.6%(76/197)、52.5%(53/101)、76.9%(20/26)及100%(13/13)。随危险因素数量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增高(?2P0.001)。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方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1 cm、被膜侵犯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枚患者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侵犯及多灶癌均无关(P0.05)。当患者累计危险因素数量为0、1、2、3、4、5及6个时,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1%(1/9)、29.4%(5/17)、79.2%(19/24)、89.6%(43/48)、96.4%(27/28)、100%(21/21)及100%(3/3)。随危险因素数量增加,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增高(?2成正相关,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也增高。危险因素数量可以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提供一个简洁和直观的指标,更有利于制定个体化及精准的手术方案。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