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寰枢椎病变植入物内固定:口咽入路的优势
引用本文:孙明启,包国玉,刘斌.寰枢椎病变植入物内固定:口咽入路的优势[J].中国临床康复,2013(26):4934-4940.
作者姓名:孙明启  包国玉  刘斌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010030
摘    要:背景:经口咽入路是治疗寰枢椎病变的传统方法,一直以来都是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的:为经口咽入路到达颅颈交界区提供直观操作路径,并提供安全操作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尸体标本进行经口咽入路逐层外科解剖,观察解剖层次、组织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毗邻关系,以门齿为标志点测量各主要解剖结构与其之间的距离,并测量椎动脉与中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寰枢椎的形态学结构。结果与结论:经口咽前入路能直接显露从斜坡中下段至C3椎体上缘的范围,双侧椎动脉到中线的距离C1水平左侧为20.72—29.70mm、右侧为20.36—28.98mm,C2水平左侧为13.10-23.00mm、右侧为13.85—24.02mm。前结节、齿突前面、齿突后面、硬脊膜、脊髓以及C2椎体前缘和C3椎体前缘与门齿之间的距离分别为69.24—88.16mm、74.95—96.27mm、84.77-107.39mm、87.65—111.45mm、91.38—116.11mm、76.21—92.77mm和78.53—105.13mm。寰椎长度为(19.8±2.3)mm,齿突高度为(15.9±1.9)mm,最大横径为(10.5±0.6)mm,最大矢状径为(11.5±1.9)mm;枢椎最大横径为(15.1±1。6)mm,最大矢状径为.17.7±1.3)mm,上关节面外缘到中线的距离为(26.1±1.7)mm,横突孔入口与上关节面之间的距离为(8.1士1.3)mm。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结构复杂,经口咽入路在解剖安全范围内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存在优势。

关 键 词: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寰枢椎  内固定  口咽入路  斜坡  齿突  椎动脉  脊髓  颅颈交  界区  解剖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