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踝关节腓骨旋转角测量:术中判断下胫腓骨联合复位的成功率
引用本文:阮志勇,黄金亮,罗从风.踝关节腓骨旋转角测量:术中判断下胫腓骨联合复位的成功率[J].中国临床康复,2013(26):4865-4871.
作者姓名:阮志勇  黄金亮  罗从风
作者单位:[1]新余市人民医院,江西省新余市338000 [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市200233
摘    要:背景:CT在诊断下胫腓联合方面优于X射线平片,但是判断下胫腓联合旋转失匹配的CT诊断标准目前还缺乏研究。目前国内外下胫腓关节三维失匹配还缺乏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旋转关系的测量。目的:用CT测量正常人群的下胫腓联合的腓骨相对胫骨的旋转角度。方法:在符合条件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21名男性及21名女性进行测试,用CT随机扫描单侧踝关节。轴位CT测量包括胫腓前间隙、胫腓后间隙、腓骨旋转角、胫腓前关节面切线角、胫腓后关节面切线角。为了确保可靠性,2个研究者在3个不同的场合独立鉴定、评价每个CT数据。结果与结论:42例踝关节纳入到数据分析。下胫腓联合胫骨面形状大致分为深弧形、浅弧形、浅坡形及平直形,其中以深弧形对称型多见。腓骨形状可大致分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以三角形最多见。各测量指标95%置信区间:胫腓前间隙2.10-2.25mm、胫腓后间隙4.14—4.29mm、腓骨旋转角103.97°-106.30°、胫腓前关节面切线角21.88°-26.64°、胫腓后关节面切线角33.03°-36.63°。其中腓骨旋转角测量变异系数最小,相对波动小,更具有代表性。下胫腓联合CT测量的众多指标中腓骨旋转角是一个更为稳定的指标。这些数据为下胫腓联合的精确复位提供数据基础。

关 键 词: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损伤基础实验  踝关节  下胫腓联合  CT测量  腓骨旋转角  变异系数    级基金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