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ITS2 DNA序列的雷公藤属药材资源谱系地理学研究
作者姓名:励娜  王丹  陈一龙  姚媛媛  张小梅  李胜容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重庆 400065;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重庆市中药药学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 400065;嘉兴学院生物与化学化工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2017ZX09101002);重庆市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项目(cstc2017jcyjAX0001,cstc2018jcyjAX0142);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cstc2017shms-zdyfX00012)
摘    要:目的 采用ITS2 DNA条形码技术,研究雷公藤属3种药用植物的遗传特性,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方法 收集雷公藤属植物28个居群223份样本,提取基因组DNA,扩增ITS2基因序列并测序,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绘制失配分布曲线检测群居历史动态变化情况,估算雷公藤属种间、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差异及遗传分化系数。结果 雷公藤属28个居群223份样本共检测到12个碱基突变位点,构成10个单倍型。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共有7个单倍型,H2~H7为特有单倍型;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共有4个单倍型,H8为特有单倍型;东北雷公藤Tripterygium regelii共有3个单倍型,无特有单倍型;H1为3个物种间的共有单倍型,H9和H10为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共有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雷公藤属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态性(Hd=0.615±0.024)和核苷酸多态性[Pi=(9.47±0.58)×10−3]。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雷公藤属的变异主要存在于物种之间(76.14%),种内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分别为11.42%、12.44%。群体动态历史分析表明,雷公藤属、雷公藤和东北雷公藤曾经历过扩张,而昆明山海棠未经历过扩张。结论 雷公藤属及其属下的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而东北雷公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雷公藤属植物在第4纪冰期时,将中国西南、华中和华东的部分地区作为冰期避难所,冰期后以冰期避难所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形成当前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格局。

关 键 词:雷公藤属  昆明山海棠  雷公藤  东北雷公藤  ITS2序列  谱系地理学  遗传特性
收稿时间:2022-02-06
点击此处可从《中草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草药》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