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超声造影对Ⅰ型与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引用本文:朱梅梅,徐超丽,田付丽,王丹丹,杨斌.超声造影对Ⅰ型与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21,18(9):868-874.
作者姓名:朱梅梅  徐超丽  田付丽  王丹丹  杨斌
作者单位:1. 210002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超声诊断科
摘    要:目的探讨Ⅰ型与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78例PRCC患者的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表现。78例患者中36例为Ⅰ型PRCC,42例为Ⅱ型PRCC,男性58例(74%),女性20例(26%),年龄(54±12)岁,范围30~76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型PRCC患者影像学特征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影像特征鉴别诊断Ⅰ型与Ⅱ型PRCC的价值。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Ⅱ型PRCC病灶的术后病理最大径大于Ⅰ型PRCC病灶的[4.0(3.0,5.5)cm vs 3.1(2.1,4.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55.500,P=0.043)。两型比较,根治性肾切除术(57.1%)更常用于Ⅱ型PRCC,部分肾切除术(22.2%)更常用于Ⅰ型P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667)。常规超声检查时Ⅰ型与Ⅱ型PRCC各声像图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声造影检查时两型PRCC的病灶增强模式及增强边缘声像图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后,病灶的术后病理大小及病灶手术方式作为干扰因素被排除(P>0.05),而病灶的增强模式及增强边缘为诊断Ⅱ型PRCC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54、4.388,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二者联合诊断Ⅱ型PRCC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敏感度为0.881,特异度为0.500。 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可为Ⅰ型与Ⅱ型PRCC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 键 词:乳头状肾细胞癌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收稿时间:2021-03-0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医学超声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医学超声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