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两种不同三维结构β-TCP材料体内血管化的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白峰,王臻,李爱民,卢建悉,王超峰,付索超. 两种不同三维结构β-TCP材料体内血管化的比较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 15(6): 451-454
作者姓名:白峰  王臻  李爱民  卢建悉  王超峰  付索超
作者单位: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
2. 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18
摘    要:
[目的]研究支架内部三维结构对β-TCP材料体内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将2种不同三维结构的β-TCP材料(孔径400~500μm,内连接径为120μm的圆片状β-TCP材料和相同成份、重量的β-TCP材料碎颗粒,直径在100~200μm)包埋入24只成年新西兰兔的双侧腰背筋膜内,术后1、2、4、8周对材料进行组织学观察、同位素骨扫描及扫描电镜等检查,观察2种不同内部三维结构β-TCP材料的体内血管化情况。[结果]两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术后1周,2种结构材料只有周边部分孔隙内可见幼稚的毛细血管形成。术后4周,圆片状人工骨材料内全层出现新生血管,血管数量增多,管腔变大,外周血管发育成熟,进入血管化高峰期。术后8周血管数量无明显增多,仅有管腔增大,偶见成熟的微血管结构。而颗粒状材料血管化进程缓慢,血管数较少,管腔小,结构差。4周时,仍以发育幼稚的毛细血管为主,8周时出现部分毛细血管闭塞。[结论]材料孔隙间的连通是影响材料体内血管化的关键因素,具体地说,较高的连通率可以使材料血管化更为完全,而连通径的大小可以限制新生血管管腔的大小。

关 键 词:支架  血管化  骨组织工程  β-磷酸三钙
文章编号:1005-8478(2007)06-0451-04
收稿时间:2006-10-23
修稿时间:2006-11-27

Comparative study on vascularization of two different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β-TCP biomaterials in vivo
BAI Feng, WANG Zhen, LI Ai-min,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vascularization of two different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β-TCP biomaterials in vivo[J]. The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 2007, 15(6): 451-454
Authors:BAI Feng   WANG Zhen   LI Ai-min  et al.
Affiliation: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of Xijing Hospital,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