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丹参酮ⅡA聚合物脂质纳米粒制备及脑部药物递送研究
引用本文:高羚毓,贾瑞欣,毕野,邱智东,李银清,苏婷,邱野.丹参酮ⅡA聚合物脂质纳米粒制备及脑部药物递送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45(5):909-917.
作者姓名:高羚毓  贾瑞欣  毕野  邱智东  李银清  苏婷  邱野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基金项目: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项目(202000C032-4)
摘    要:目的 为了改善丹参酮ⅡA(TanⅡA)的溶解性、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制备TanⅡA聚合物脂质纳米粒(TanⅡAPLNs)并进行体外释放、药动学、脑组织分布研究。方法 建立TanⅡA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纳米制剂的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优化TanⅡA-PLNs的制备工艺,分别优化TanⅡA与蛋黄磷脂(Egg-PC)的比例、Egg-PC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比例、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进行TanⅡA-PLNs的处方验证、稳定性考察、体外释放考察。建立TanⅡA在血浆和脑匀浆中的液-质联用(LC-MS)检测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只,随机分为2组,给药前12 h禁食,一组ig 25 mg·kg-1的TanⅡA混悬液,另一组尾iv 5 mg·kg-1的TanⅡA-PLNs溶液,于给药后5、15、30、60、120、240、360、480、720 min眼眶取血约0.5 mL,LC-MS法进行药动学检测。取KM小鼠4只,尾iv DiR标记的TanIIA-PLNs,给药30、60、120、240 min后处死解剖,通过荧光成像观察TanIIA-PLNs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取KM小鼠12只,随机分成4组,给药前12 h禁食,尾iv 2.5 mg·kg-1的TanⅡA-PLNs溶液,于给药后30、60、120、240 min处死小鼠,剥离完整大脑组织,称质量,加入2倍超纯水匀浆,LC-MS法检测TanⅡA水平。结果 TanⅡA-PLNs的最优处方为TanⅡA∶Egg-PC为1∶4、Egg-PC∶PLGA为5∶2、有机分散体系∶水分散体系为1∶15。以Egg-PC/PLGA作为脂质纳米粒的膜材,采用纳米粒沉淀法制备的TanⅡA-PLNs的平均粒径为272 nm,Zeta电位为-4.93 mV,包封率为88.2%,载药量为18%。在避光、干燥(室温)的条件下TanIIA-PLNs冻干粉稳定。TanIIA原料药在48 h内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为(93.75±0.75)%,与Korsmeyer-Peppas释放方程拟合程度较好; TanIIAPLNs在400 h左右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为(89.44±2.22)%,与零级释放方程拟合度最好。药动学结果表明,大鼠尾iv TanⅡA-PLNs给药剂量是ig TanⅡA原料药剂量的1/5,TanⅡA-PLNs的AUC0-tt1/2ß是TanⅡA原料药的2.8和1.5倍。组织分布实验结果显示,30 min时肝组织显示荧光; 60 min时脑组织显示出荧光,120 min时脑组织荧光最强,240 min时脑组织荧光变弱。TanⅡA-PLNs给药2 h后,TanⅡA脑匀浆质量浓度为235.5 ng·g-1结论 制备的TanⅡA-PLNs均一稳定,包封率较高,聚合物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提高了TanⅡA的血药浓度,可增加药物在脑部的暴露。

关 键 词:丹参酮ⅡA  聚合物脂质纳米粒  脑组织分布  药动学
收稿时间:2022/2/9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药物与临床》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药物与临床》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