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定眩汤对血瘀气滞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姓名:杨友高  冉晓刚  郑维军  陈洪宝  傅代彪  瞿远喜  王秀珍  谢赛
作者单位:(1. 重庆市黔江民族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9000;2. 重庆市黔江民族医院检验科,重庆409000;3.重庆市黔江民族医院放射科,重庆 409000)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 重庆市黔江区科技计划项目(2017041) 收稿日期: 2018 - 01- 08 作者简介: 杨友高(1977-),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脑血管疾病。
摘    要:目的探讨定眩汤对血瘀气滞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流变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30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定眩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 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流变、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67%(P<0.01);治疗后2组高切与低切全血黏度、血液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VA、BA的Vm显著加快,VA、BA的PI均显著下降(P<0.01),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FIB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APTT、PT、TT均显著延长,且治疗组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2组PLT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血瘀气滞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有效调节患者紊乱的血流变学,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与凝血功能,临床疗效肯定。

关 键 词: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瘀气滞型; 定眩汤; 疗效; 血液流变学; 血流动力学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云南中医学院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