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后肠狭窄合并先天性巨结肠(HD)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112例NEC患儿临床资料,共计37例肠狭窄患儿,按狭窄部位分为两组:脾曲近端狭窄组(PSCS)18例和脾曲远端狭窄组(DSCS)19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分别通过直肠壁吸附活检术、术后病理学查找直肠末端和狭窄段肠管神经节细胞数量诊断是否合并先天性巨结肠。术后随访腹胀,便秘、小肠结肠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NEC合并HD共5例,占总NEC患儿4.5%,HD在NEC后肠狭窄中发病率为13.5%。NEC后最早出现肠狭窄时间为38 d,主要病变部位为小肠,最长时间204 d,病变部位主要为升结肠和横结肠。狭窄段肠管肠壁僵硬,增厚,管腔闭塞,闭塞管腔之间内见大量脓液,系膜血管闭塞,部分系膜缺失。直肠壁吸附术检查以及肠狭窄段病理检查发现PSCS组直肠神经节细胞与DSCS组神经节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CS组诊断HD 1例,DSCS组诊断HD 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术后随访1~3年,两组患儿术后便秘、腹胀、小肠结肠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C后肠狭窄患儿因警惕合并HD的可能,再次手术之前通过直肠壁吸附活检术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