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同病原的免疫状态改变及免疫干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蔡斌 蒋瑾瑾 |
| |
作者单位: | 上海市长海医院,上海200433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不同痛原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及其意义,以及免疫干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免疫紊乱的改善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抗原(CVB—Ag)、IgM抗体(CVB—IgM)、EB病毒VCAIgM抗体(EBV~IgM)、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浓度。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①EB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浓度与EBV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EB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组CD4^+T比例、CDC+/CD8^+比值较其他病毒感染组降低(P〈0.05)。EB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组IgG、IgM浓度较其他病毒感染组升高(F〈0.05)。EBV感染组外周血CD4^+/CD8^+比值较其他病毒感染组降低(P〈0.05)。②免疫干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升高(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免疫干预治疗后患儿CD4^+T细胞比例、CD4^+/CD8^+、CD19^+细胞比例升高,CD3^+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降低(P〈0.05)。结论EBV感染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胞免疫紊乱的重要原因。免疫干预治疗有助于尽快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康复。
|
关 键 词: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原 胸腺五肽 免疫干预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