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演变规律及预后分析
引用本文:赵烨婧,彭红玉,刘建勋,柳景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演变规律及预后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43(2):162-168.
作者姓名:赵烨婧  彭红玉  刘建勋  柳景华
作者单位:1.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内科;3.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No.2015CB554404)
摘    要: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时间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的变化及临床结局,阐明介入前后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动态转化规律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纵向研究设计,共纳入行PCI治疗的ACS患者共438例,其中气虚血瘀者211例,气滞血瘀者227例。所有入选患者行冠脉造影后应用Gensini评分对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同时以介入前、介入后3、6、12个月为随访时间点,动态记录入选患者1年内的气滞血瘀、气虚血瘀证候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介入前比较,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12个月后Genisini评分降低(P<0.01);气滞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介入治疗后血瘀证积分均出现逐渐下降,以术后12个月时下降最为显著(P<0.01)。PCI治疗前后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两种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以气滞血瘀向气虚血瘀的转化形式为主,气虚血瘀证成为AC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主要证候,术后6个月时这两种证候的转化最为频繁,且术后6、12个月时气虚血瘀患者比例较治疗前增加最为显著(术后6...

关 键 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气滞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