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大鼠骨骼肌钝挫伤模型血氧变化的可行性 |
| |
作者姓名: | 刁宗平 赵佳琦 汤晓轶 |
| |
作者单位: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25;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上海 200434;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上海 20000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1492);上海自然科学基金(20ZR1457900);长征医院人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金字塔人才工程”军事医学人才项目(1009).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501492) ,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ghai of China [20ZR1457900] and Three-year Action Plan of Talent Construction of Changzheng Hospital, Military Medical Talent Project of Pyramid Talent Project. |
| |
摘 要: | 目的 探讨光声成像技术定量评估钝挫伤受损骨骼肌血氧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1、2、3、7 d组各5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各实验组大鼠通过重物打击右后肢建立骨骼肌钝挫伤模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于损伤后1、2、3、7 d各时间点进行观察,即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I)观察受损区域骨骼肌的血流状况,并进行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同步启动光声成像模式,检测感兴趣区域的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总血氧饱和度。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总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损伤后1、2、3、7 d组大鼠骨骼肌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分别为Ⅰ、Ⅰ、Ⅱ、Ⅱ、Ⅲ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损伤后1、2、3、7 d组骨骼肌的平均血氧饱和度、总血氧饱和度均增高(P均<0.01),损伤后2、3、7 d组高于损伤后1 d组(P均<0.05),损伤后7 d组均高于损伤后2、3 d组(P均<0.05),而损伤后2 d组与3 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只大鼠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0~Ⅰ级10只、Ⅱ~Ⅲ级15只。平均血氧饱和度<55%的大鼠11只,其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0~Ⅰ级8只;≥55%的大鼠14只,其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Ⅱ~Ⅲ级12只。总血氧饱和度<55%的大鼠11只,其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0~Ⅰ级9只;≥55%的大鼠14只,其中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为Ⅱ~Ⅲ级13只。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总血氧饱和度均呈正相关(P=0.005、0.002)。结论 光声成像可动态评估钝挫伤骨骼肌不同时期的血氧饱和度变化,且与CDFI血流Alder半定量分级相关性较好,在CDFI血流丰富的肌肉组织光声成像检测所得的血氧饱和度较高。
|
关 键 词: | 光声成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骨骼肌 挫伤 血氧饱和度 |
收稿时间: | 2022-12-30 |
修稿时间: | 2023-02-16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海军军医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海军军医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