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少年受欺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引用本文:钟云辉,赖水秀,唐宏.青少年受欺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4):520-524.
作者姓名:钟云辉  赖水秀  唐宏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赣南医学院心理系;江西省赣州市瑞金一中
摘    要:目的:考察应对方式在青少年受欺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APIU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19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1不同年级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差异不显著,女生在突显性(t=-3.764,P0.05)和消极后果(t=-7.146,P0.001)两个维度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强迫/戒断症状维度(t=5.310,P0.01)显著高于女生;2青少年关系受欺负对强迫/戒断症状(β=0.25,P0.05)、心境改变(β=0.26,P0.05)、社交抚慰(β=0.29,P0.01)和消极后果(β=0.48,P0.01)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言语受欺负对仅对心境改变(β=0.26,P0.05)和社交抚慰(β=0.33,P0.01)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身体受欺负仅对强迫/戒断症状(β=0.23,P0.05)、社交抚慰(β=0.30,P0.01)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应对方式在关系受欺负与消极后果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β=-0.28,P0.05)。结论:青少年受欺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受应对方式的影响。

关 键 词:青少年  受欺负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应对方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